(上海专用)2022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学案:考点06-溶液及溶解度曲线--(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专用)2022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学案:考点06-溶液及溶解度曲线--(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a40,Fe56,Zn65。
一、溶液基本概念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及其特征: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另外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等。
(2)溶于水吸收大量热的物质有硝酸铵等。
4.乳化现象: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注意:用汽油洗掉油污是溶解作用,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对大多数固体物质)
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它是溶质与 溶液的质量之比。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3.溶液的稀释问题
(1)通过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加入水或蒸发水,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在此过程中,浓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填“溶质”或“溶剂”)。
(2)稀释前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稀溶液质量× 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三、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指的是在 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质量。
2.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
(1)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
(2)外因是温度。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5.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20℃) 易溶物质 可溶物质 微溶物质 难溶物质
溶解度(g/100g H2O) 大于10g 10g-1g 1g-0.01g 小于0.01g
6.气体溶解度的定义: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一体积水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分数来表示,单位是L。
7.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因素:温度、压强。
(1)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2)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四、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绘制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1)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曲线的坡度(斜率)越大,说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_______(填“大”或“小”);曲线的坡度(斜率)越小,说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2.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
(1)曲线上的点: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2)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过饱和且有部分晶体。
(4)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例1.(溶液的形成,溶液的特点)
1.1.(2019辽宁葫芦岛)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白糖 B.泥沙 C.牛奶 D.花生油
【答案】A
【解析】A.白糖能溶于水,把少量白糖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B.泥沙不溶于水,把少量泥沙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
C.牛奶不溶于水,把少量牛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
D.花生油不溶于水,把少量花生油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
故选:A。
1.2.(2019四川眉山)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
A.NaOH B.NH4NO3 C.浓硫酸 D.NaCl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错误;
C、浓硫酸加到水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例2.(溶质质量分数)
2.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解:9.8%
【解析】设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0g×98%=(900g+100g)×x ; x=9.8%。
例3.(溶解度曲线,涉及计算时常用守恒法和比例方程法)
3.1.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液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30℃时,丙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0℃时,在100g水中放入50g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若将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
是________________。
(4)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1)10 g
(2)28.6%
(3)丙
(4)乙>甲>丙
【解析】
(1)由图可知,30 ℃时,丙的溶解度为10 g。
(2)50 ℃时乙的溶解度为40 g,所以该温度下将50 g乙加入100 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
(3)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丙的饱和溶液升温时,有晶体析出。
(4)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得到10℃时的饱和溶液,由于1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所以该温度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降温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10 ℃时甲的溶解度较50℃时丙的溶解度大,所以1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0 ℃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此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 ℃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至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3.2.(2019安徽)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110
NH3 70 56 44.5 20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答案】C
【解析】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氨气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故B错误;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NH3是气体,NH3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思考:将60℃ 100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的晶体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变式训练:
1.(2019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答案】C
【解析】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质不是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也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2019湖南郴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答案】A
【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正确。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错误;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错误;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的水溶液,水作溶剂,故错误。
故选:A。
3.(2019·潍坊)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白醋 C.医用酒精 D.冰水混合物
【答案】D
【解析】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白醋是乙酸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医用酒精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4.(2019青岛)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答案】C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硝酸钾、蔗糖和酒精均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B、D不符合题意;花生油不溶于水,加水后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C符合题意。
5.(2019衡阳)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食醋 C.生理盐水 D.牛奶
【答案】D
【解析】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A错误;食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错误;生理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错误;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D正确。
6.(2019黑龙江龙东)实验室需配制50g 6%的NaCl溶液。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药匙取用NaCl固体时,瓶塞倒放于桌面
B.用玻璃棒搅拌,加速NaCl固体的溶解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盘添加NaCl固体至天平平衡
【答案】C
【解析】A、用药匙取用NACL固体时,瓶塞倒放于桌面,以防止污染试剂,A对;
B、药匙用来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小颗粒固体,加速溶解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B对;
C、量取液体时使用量筒,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C错;
D、该题为定量称取,先在右盘放砝码或拨动游码,在称量过程中不再改变,向左盘中加药品至天平平衡,完成称量。正确操作应为继续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D对;
故选:C。
7.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B液面降低了一些,A液面上升了一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烧碱 B.硝酸铵 C.食盐 D.生石灰
B【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后,吸收热量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与锥形瓶相连的U型管内压
强也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型管内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8.(2019郴州)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其中一种物质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的是( )
A.CaO B.NaOH C.浓H2SO4 D.NH4NO3
【答案】D
【解析】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大量的热,使水温度升高,NaOH溶于水后使水温度升高,浓H2SO4 放入水中,使水温度升高,NH4NO3 固体溶于水使水温度降低,故D选项符合题意。
9.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解析】30 ℃时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时,会发生反应CaO+H2O=== Ca(OH)2,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会减少,A错误;由于加入生石灰后溶液的温度仍保持30 ℃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但由于溶剂的质量减少,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减少,B错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30 ℃时饱和石灰水冷却到20 ℃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但溶解度变大了,C错误;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溶剂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也会减小,但由于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仍然是30 ℃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正确。
10.(2014黑龙江大庆)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0g B.10g C.100g D.40g
【详解】
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20%=(x+50g)×10% x=50g.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20%=10g.故选B.
11.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C【解析】在一定温度下,向有氯化钾晶体存在的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水,固体会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图Ⅱ中烧杯内无剩余的氯化钾晶体,因此该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该实验中温度没有发生改变,因而当图Ⅱ中的溶液恰好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但是当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由于温度没有发生改变,因而其溶解度一定不会发生改变。故选C。
12.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C【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而题目中的100 g指的是甲溶液的质量,而不是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A错误;溶液的质量分数=×100%,乙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 g×20%+10 g=30 g,而溶液质量为100 g+10 g=110 g,故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7.3%,B错误;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能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后,甲、乙两溶液都不会有晶体析出,两者的质量分数都不变,D错误;故选C。
13.现有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5g硝酸钠 B.倒掉一半溶液 C.蒸发掉25g水 D.增加50g同种溶液
【详解】
50g10%的硝酸钠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50g×10%=5g,含溶剂50g-5g=45g。
A、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50g+y)×20%=50g×10%+y,y=6.25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C、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50g-x)×20%=50g×10%,x=25g,应蒸发掉25g水,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D、由于不知增加的50g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4.(2017杨浦区一模)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解析】A、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
A、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溶质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解度减小,溶质的质量减小,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较减小,但不会减小到0,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浓度减小,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正确。故选D。
15.(2019 嘉兴)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的质量为100克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答案】C
【解析】因为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即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则该温度下36克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在64克水中,因此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故A选项正确;B.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且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所以在氯化钠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一定相等,故B选项正确;C. 因为36克的氯化钠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在64克水中,因此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36克+64克,即小于100克,故C选项号错误;D. 根据氯化钠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36克,则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9:25,故D选项正确。
16.(2019山东潍坊)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
【答案】D
【解析】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所以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75g a的溶液,故A错误;
B、20℃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所以c物质易溶于水,故B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C错误;
D、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D正确。
故选:D。
17.如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B.在40℃时,饱和溶液升温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C.40℃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50℃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解析】A选项中未提到溶液的状态,无法计算溶质质量分数;B选项中该物质在40 ℃时的溶解度最大,因此此时的饱和溶液继续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但形成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D选项中饱和溶液的温度由50 ℃升温至8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选项中将40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 ℃,该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故选C。
18.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解析】依据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 g,因此,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0 g∶100 g=2∶5,A正确;依据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B正确;由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由于没有指明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因而无法确定该温度下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否相等,C错误;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均减小,由于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推出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 ℃降温到t1 ℃,两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故选C。
19.(2019青岛)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25g,分别加入盛有l00g水
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 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图
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两烧杯内 a、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图乙中烧杯内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C.图丙中曲线 M 表示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若a中混有少量 b,可将其溶液加热后冷却结晶以提纯 a
【答案】A
【解析】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图甲中两烧杯中各100g水溶解的溶质质量相等,因此,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A正确;图乙中烧杯内b物质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错误;升温到t2℃时,a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增加,说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减小,可知图丙中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C错误;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减小,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加,若 a 中混有少量 b,可将其溶液蒸发,a结晶析出,趁热过滤,即可提纯a。
20.(2019攀枝花)用K2CO3溶液吸收CO2,得到KHCO3,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向K2CO3溶液中通入CO2,至K2CO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0克,则原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3.8% B.14.4% C.15.4% D.16.8%
【答案】B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
K2CO3+H2O+CO2=2KHCO3
138 44 200
x y 50g×20%
x=6.9g,y=202g
则原碳酸钾溶液的质量为:50.0g-2。2g=47.8g
原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21.(2018海南)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 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答案】氯化钠固体 16kg、水 84kg
【解析】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需要的氯化钠的质量:100kg×16%=16kg;需要水的质量:100kg-16kg=84kg。
22.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取8g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4.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2g。计算:
(1)杂质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
(1)1.5
(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8 g+74.2 g-82 g=0.2 g
设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x
Zn + H2SO4 === ZnSO4 + H2↑
       161   2
x 0.2 g

解得x=16.1 g
故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解析】(1)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y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2
y 0.2 g
= 解得y=6.5 g
则杂质的质量为8 g-6.5 g=1.5 g
23.现有50g氯化钙溶液与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为CaCl2+Na2CO3=CaCO3↓+
2NaCl),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40g。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
(2)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10
(2)设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CaCl2 + Na2CO3=CaCO3↓+ 2NaCl
    106     100
x 10 g
= 
解得:x=10.6 g
则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6%
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a40,Fe56,Zn65。
一、溶液基本概念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及其特征:溶液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_;另外常用的溶剂还有_________、汽油等。溶液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
3.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溶于水吸收大量热的物质有_________等。
4.乳化现象: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_________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现象。
注意:用汽油洗掉油污是_________作用,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作用,形成_________。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___________。
(2)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____________________。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对大多数固体物质)
__________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_________溶剂、改变温度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它是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质量之比。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的稀释问题
(1)通过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加入水或蒸发水,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在此过程中,浓稀溶液中_____________的质量不变(填“溶质”或“溶剂”)。
(2)稀释前浓溶液质量×浓溶液_____________=稀释后稀溶液质量× 稀溶液_____________。
三、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
(1)内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
(2)外因是_________。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如KNO3。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_______________。
5.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20℃) 易溶物质 可溶物质 微溶物质 难溶物质
溶解度(g/100g H2O) 大于10g 10g~1g 1g~0.01g 小于0.01g
6.气体溶解度的定义: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一体积水最多溶解气体的_______来表示,单位为_______。
7.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因素:_________、_________。
(1)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_________,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_________,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_________。
四、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用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绘制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1)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曲线的坡度(斜率)越大,说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_______(填“大”或“小”);曲线的坡度(斜率)越小,说明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2.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
(1)曲线上的点: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2)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过饱和且有部分晶体。
(4)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例1.(溶液的形成,溶液的特点)
1.1.(2019辽宁葫芦岛)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白糖 B.泥沙 C.牛奶 D.花生油
1.2.(2019四川眉山)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
A.NaOH B.NH4NO3 C.浓硫酸 D.NaCl
例2.(溶质质量分数)
2.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例3.(溶解度曲线,涉及计算时常用守恒法和比例方程法)
3.1.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液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30℃时,丙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0℃时,在100g水中放入50g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若将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
是________________。
(4)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019安徽)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6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110
NH3 70 56 44.5 20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C.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思考:将60℃ 100g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的晶体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变式训练:
1.(2019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2.(2019湖南郴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3.(2019·潍坊)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白醋 C.医用酒精 D.冰水混合物
4.(2019青岛)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硝酸钾 B.蔗糖 C.花生油 D.酒精
5.(2019衡阳)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食醋 C.生理盐水 D.牛奶
6.(2019黑龙江龙东)实验室需配制50g 6%的NaCl溶液。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药匙取用NaCl固体时,瓶塞倒放于桌面
B.用玻璃棒搅拌,加速NaCl固体的溶解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应向左盘添加NaCl固体至天平平衡
7.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B液面降低了一些,A液面上升了一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烧碱 B.硝酸铵 C.食盐 D.生石灰
8.(2019郴州)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其中一种物质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的是( )
A.CaO B.NaOH C.浓H2SO4 D.NH4NO3
9.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2014黑龙江大庆)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0g B.10g C.100g D.40g
11.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12.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3.现有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5g硝酸钠 B.倒掉一半溶液 C.蒸发掉25g水 D.增加50g同种溶液
14.(2017杨浦区一模)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15.(2019 嘉兴)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溶液的质量为100克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16.(2019山东潍坊)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
17.如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B.在40℃时,饱和溶液升温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C.40℃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50℃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8.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9.(2019青岛)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25g,分别加入盛有l00g水
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 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图
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两烧杯内 a、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图乙中烧杯内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C.图丙中曲线 M 表示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若a中混有少量 b,可将其溶液加热后冷却结晶以提纯 a
20.(2019攀枝花)用K2CO3溶液吸收CO2,得到KHCO3,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向K2CO3溶液中通入CO2,至K2CO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0克,则原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3.8% B.14.4% C.15.4% D.16.8%
21.(2018海南)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 100kg,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22.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取8g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4.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2g。计算:
(1)杂质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3.现有50g氯化钙溶液与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为CaCl2+Na2CO3=CaCO3↓+
2NaCl),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40g。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
(2)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