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本图形、结论有“神通”;相似图形、性质显“魔力”-----------------------解题有感学生在做几何题时,往往费时费力。题目条件复杂,图形复杂,更是这样,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手。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平时做题做的少,没有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没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下面,我把我的一些解题心的结合具体题目解说如下:一、基本图形、结论有“神通”:2010年湖北鄂州中考数学第16题: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C=AD,E是CB的中点,AE=EC,∠BAC=3∠DBC,BD=,则AB= .这个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再结合题目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到∠BAC=90°,∠DBC=3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是等边三角形等等,但是由条件BD=6+6来求出AB的长还是很困难的,条件和所求很难联系。这时我看到了∠DBC=30°这个条件,联想到了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我就想到了怎样用上这个结论,出现基本图形又能照顾到条件BD=6+6。经过一番思索,我想到了过点C作BD的垂线CF,如图:构造出这个结论的图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设CF=x,表示出DF=x,BF=x,从而得出方程x+x=6+6,解方程求出x,而AB=CD=x=12。这样一来就轻易地求出了AB的长.2012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第14题: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 cm.这道题得分率极低,做对的学生极少。学生都能想到将圆柱展开,“化曲面为平面”,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如图:在矩形上找出A和C两点的位置,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计算出AC的长.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AC连接起来,用勾股定理计算 ,这样做是错的。看到这个图,我想到了一个几何基本图形: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和最小。所以这道题应该是作出点关于矩形上边的对称点E,如图:连接CE,用勾股定理求CE的长。CE=.从这两道题上,我们可以看到都出现了基本图形、结论,所以我们如果能根据题目的条件或由题目的条件得到的一些结论,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一些基本图形、结论,这样的难题也就不难了,困难迎刃而解。所以说基本图形、结论有“神通”!所以我们学过的一些基本“图形”、结论很重要,结合题目的条件用上这些或构造出这些基本“图形”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教给学生注重基本“图形”的作用并会结合题目的条件联想或创造出基本“图形”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二、相似图形、性质显“魔力”:2012年北海中考数学第18题: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2x-4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__。如图,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当AB最短时AB⊥直线y=2x-4,设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点C、D,过点B,作BE⊥AC于E,但怎样求出点B的坐标,学生们就不知道怎样去做了,正确地求出来的也很少,这道题得分率极低。如果学生能观察到图形中有大小不等的一些直角三角形,能联想到相似三角形,易知△ABC∽△DOC,对应线段成比例,即,AC=3,易求OC=2,CD=,可以求出BC=,又有△ABC∽△BEC,根据,可求出CE=,所以点B的横坐标为,代入表达式中就可以求出点B的纵坐标为。所以点B的坐标为。本题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小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勾股定理、相似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此题难度较大。但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做题时如果能看到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想到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道题就不难解决了。所以说相似图形、性质显“魔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