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台湾舞曲(选段) 课件(1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台湾舞曲(选段) 课件(10张PPT)

资源简介

(共10张PPT)
台湾舞曲(选段)
阅读材料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台湾省包括本岛及澎湖列岛、兰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是海岛型省份,为我国东南的海上屏障和重要门户。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古代史书上称夷洲、琉球等,南宋时属福建路,明代始称台湾。明末被荷兰人、西班牙人侵占。1661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清代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95年被日本侵占,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还中国。
台湾总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风景优美。人口以汉人为主,占70%以上,祖籍多为闽南地区。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其歌舞、木雕独具风采。
“我在此看见极其庄严的楼阁,我在此看见极其华丽的殿堂。我也看到被深山密林环绕着的祖庙和古代的演技场。但,这些都已消失净尽,它已化作精灵,融于冥冥的太空。将神与人之子的宠爱集于一身的精华已如海市蜃楼,隐隐浮现在幽暗之中。啊!我在这退潮的海边上,只看见残留下来的两三片水沫泡影。”
——江文也
江文也(1910-1983)生于台湾省台北市。1923年赴日本,曾在东京上野音乐学校学习作曲。在日本时作有管弦乐《台湾舞曲》、声乐曲《台湾山地同胞歌》、钢琴曲《小品十六首》和长笛奏鸣曲《祭典》等。1938年回国。解放后,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主要作品有钢琴曲《北京万华集》、管弦乐《孔庙大成乐章》、《第二交响乐——北京》、《第三交响乐》,小交响乐《汨罗沉流》,小提琴奏鸣曲《颂春》等。
江文也的成名作。这实际上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曲中不仅描写了人们淳朴而热闹地且歌且舞,而且更主要的是作者遥想古代的建筑、庙宇、宫殿和森林池沼等大自然的景象以及由此引起的感伤情绪,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曲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乐曲主体是三部曲式的快板段落。这部作品的作曲技术包括当时的十二音技巧和巴托克等人的作曲技术,整段作品清淡而不浓重,多声写作不按功能和声的规矩。
对于江文也的《台湾舞曲》来说,更是需要演奏者在触键方面深入的研究,从而达到更好的演凑效果。演凑主题的乐句时,应该使用手力触键方式,可以使声音十分柔和细腻,从而体现旋律的歌唱性效果;在演奏和弦和低音部的分解和弦时,应采用臂力触键方式,可以使声音富有弹性,并且满足音响上的需要,如在《台湾舞曲》中段可以使用这一触键手法。这说明触键的力度也直接影响着发音,在演凑中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力度触键,以发掘出变化的音色来。
在《台湾舞曲》中踏板的标记并不多见,除了个别地方标记论踏板的记号外,其余中间没有提示演奏者如何运用踏板。在快速的调音段落应少用踏板,如首部;在有大量和弦的段落,踏板运用要适度,以免造成音响上的混乱,演奏中只需在每个正拍和弦上踩下踏板即可,这样才会有清晰的和声效果,旋律线条也会被突出出来;在抒情性的中部,踏板可根据乐句的划分以及和弦的变化来更换踏板。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