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七校联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八上·海曙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在“这些战争中”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考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中国战败,英国首次打开中国大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据题干关键信息“首次打开中国大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战争”中,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是鸦片战争。A项鸦片战争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鸦片战争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掌握鸦片战争的史实。2.(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19年10 月,澳门爱国人士何鸿粲将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十二生肖兽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与马首铜像流失海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圆明园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3.(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是(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答案】B【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64年夏,湘军攻入天京,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历时14年,纵横18省,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4.(2021八上·海曙期中)漫画《“惩罚”中国》所描述的此次“惩罚”,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八个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D【考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据图片“八位强人”可知。此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八国联军在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A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的是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要求具备读图识图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5.(2021八上·海曙期中)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写道:“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材料中所述的主张是(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B.主张维新变法,变革国家制度C.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D.主张思想革新,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答案】A【考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说明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了一批近代企业。“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说明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最后只得以失败而A项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是材料中所述的主张,符合题意;B项主张维新变法,变革国家制度的是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C项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D项主张思想革新,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的是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识记历史知识学生和分析史料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6.(2021八上·海曙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日军旅顺大屠杀 ②金田起义 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④签订《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答案】C【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据所学知,①日军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②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④签订《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故排列顺序为②①③④。C项②①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注意识记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平时多记忆与积累。7.(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世纪初期,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以下资料不属于当时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的是( )A.《革命军》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C.《资政新篇》 D.《警世钟》【答案】C【考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著作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ABD三项都属于当时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不符合题意;C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写成的,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不属于当时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的相关史实,识记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著作功绩。8.(2021八上·海曙期中)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以下事迹与他有关的有( )①领导南昌起义 ②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③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④组织学生,领导五四运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考点】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中国同盟会。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②③与孙中山有关。C项②③与孙中山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识记与灵活掌握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9.(2021八上·海曙期中)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以下哪些史实可以佐证这个观点( )①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爆发黄花岗起义③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④《新青年》在这里创办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考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842年8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①③发生在南京。黄花岗起义在广州爆发,《新青年》在上海创办,②④不是发生在南京。B项①③可以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发生在南京的近代历史事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0.(2021八上·海曙期中)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底爆发了( )A.护法运动 B.护国运动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答案】B【考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极,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南下,筹划讨袁。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昆明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护国运动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护国战争的知识,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1.(2021八上·海曙期中)陈独秀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自由与法治【答案】A【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这“两位先生”指的是这次运动中的两面大旗—— “民主”与“科学”。A项民主与科学是这两位先生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识记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口号。12.(2021八上·海曙期中)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其中最能揭示出五四运动内容和性质的是( )A.振兴中华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打倒孔家店 D.扶清灭洋【答案】B【考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期间的革命口号“外争国权”体现五四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内除国贼”体现五四运动对内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因此“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句口号最能揭示五四运动的内容和性质。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揭示出五四运动内容和性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13.(2021八上·海曙期中)近代诗人丘逢甲在诗中写道“岛中义士依然在,伏腊(指伏祭和腊祭这两个祭祀节日)年年奉汉家”。 下列诗句与它表达的情感相似的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答案】C【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题干中丘逢甲的诗所说的“岛”就是台湾岛,他本人即为抗日保台志士。此诗描述了台湾岛上仍然有义士存在,每年伏祭和腊祭这两个祭祀节日都要供奉汉家。意思是甲午战争之后,虽然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台湾岛上仍然有思念祖国的义士存在。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表现的全国人民因为去年今日割让台湾而悲痛的心情是一致的。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C项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题干诗句表达的情感相似,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要求具备题干的理解与分析能力。14.(2021八上·海曙期中)史论结合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C.1915年新文化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案】D【考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A项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符合题意;B项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错误,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封建制度并未随之终结,不符合题意;C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错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不符合题意;D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史实与结论的对应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基础史实。15.(2021八上·海曙期中)假如你是一位民国初年的记者,你拍摄了许多民国初期社会上的见闻,其中不可能看到是( )A.街上有人坐汽车出行B.男女学生结伴去学校上学C.有些人在参加科举考试D.报童高举着刊登着“宋案”的报纸【答案】C【考点】辛亥革命;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ABD三项民国初期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C项有些人在参加科举考试民国初期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度的废除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二、评析题16.(2021八上·海曙期中)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收缴来的鸦片,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判断:理由:【答案】错误;理由: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考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故答案为:错误;理由: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7.(2021八上·海曙期中)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判断:理由:【答案】正确;理由: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写出其中一点实例即可)【考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答案为:正确;理由: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写出其中一点实例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18.(2021八上·海曙期中) 1900 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发起侵华战争,促使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判断:理由:【答案】错误;理由: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促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考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犯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因此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促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故答案为:错误;理由: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促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三、非选择题19.(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 年至 1901 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过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1)1840 年至 1901 年间,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2)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材料二中所述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等【考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有: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期通过变法实现国家富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主张,领导了辛亥革命。(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等。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0.(2021八上·海曙期中)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一座城市往往记录人类历史发展的各种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沧桑南京】近代南京城是一座命运坎坷的城市,阅读年代尺,回顾近代南京城的历史。材料二:【热血北京】近代北京城风起云涌、充满热血与激情,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北京《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图二:1919 年 5 月 4 日在天安门城楼前游行的学生队伍(1)根据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请依次填写年代尺上 ABC 三个时期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并选择其中一个历史事件说说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2)图一所示的事件对当时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图一、图二所示事件之间的联系。【答案】(1)A.《南京条约》的签订。影响: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天京陷落。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影响: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考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根据年代尺上的时间,联系所学,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4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2)“图一:北京《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故答案为:(1)A.《南京条约》的签订。影响: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天京陷落。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影响: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21.(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 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立国民政府。(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认为中国国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强国主张?(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说的“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分别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3)综合上述资料,请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二人有何共同之处。你从他们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迪?【答案】(1)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实行维新变法,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2)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政治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民族、民权思想(3)都是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民族复兴。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等【考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康有为的主张,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可概括其原因是实行君主专制(专制政体); “……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其主张是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从材料一中“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可见康有为提出了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2)本题考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二可概括“民族革命”指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政治革命”指的是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3)本题考查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共同之处,要求学生具备归纳概括能力。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等。故答案为:(1)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实行维新变法,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2)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政治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民族、民权思想。(3)都是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民族复兴。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有为的主张,孙中山的思想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名人故事】——真理的味道1920年的早春,浙江义乌的一个小村庄,陈望道在自家老宅旁的柴房里,用一块铺板、两张条凳,开始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式的翻译工作。他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有一次,陈望道的母亲给他送来粽子和红糖,担心糖不够,问他要不要加一些,他随口答道:“够甜,够甜了。”等到推门再进来一看,陈望道满嘴墨汁,而红糖却一点没动。原来他全神贯注于译作,竟然丝毫没有意识到粽子蘸的是墨汁。在陈望道的努力下,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同一年,陈望道还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立。材料二:【红色旅游】——南湖红船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年代建立的不朽功绩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游客开展学习、参观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材料三:【感悟党史】——迎来曙光“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1)结合材料,说说陈望道为共产党诞生作出了哪些贡献?(2)图片中的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3)为了“升出一片光明”,共产党成立以后确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主要的工作任务是什么?【答案】(1)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诞生提供思想条件陈望道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共产党诞生提供组织条件(2)中共一大召开(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3)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人运动【考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在陈望道的努力下,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说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诞生提供思想条件;材料一中的“同一年,陈望道还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立”说明陈望道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共产党诞生提供组织条件。(2)据材料二“南湖红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一大提出了党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故答案为:(1)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诞生提供思想条件;陈望道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共产党诞生提供组织条件。(2)中共一大召开(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3)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人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七校联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八上·海曙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在“这些战争中”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19年10 月,澳门爱国人士何鸿粲将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是(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台湾人民抗日斗争4.(2021八上·海曙期中)漫画《“惩罚”中国》所描述的此次“惩罚”,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八个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2021八上·海曙期中)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写道:“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材料中所述的主张是(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B.主张维新变法,变革国家制度C.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D.主张思想革新,掀起思想解放潮流6.(2021八上·海曙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日军旅顺大屠杀 ②金田起义 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④签订《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7.(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世纪初期,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以下资料不属于当时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的是( )A.《革命军》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C.《资政新篇》 D.《警世钟》8.(2021八上·海曙期中)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以下事迹与他有关的有( )①领导南昌起义 ②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③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④组织学生,领导五四运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2021八上·海曙期中)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以下哪些史实可以佐证这个观点( )①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爆发黄花岗起义③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④《新青年》在这里创办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0.(2021八上·海曙期中)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底爆发了( )A.护法运动 B.护国运动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11.(2021八上·海曙期中)陈独秀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自由与法治12.(2021八上·海曙期中)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其中最能揭示出五四运动内容和性质的是( )A.振兴中华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打倒孔家店 D.扶清灭洋13.(2021八上·海曙期中)近代诗人丘逢甲在诗中写道“岛中义士依然在,伏腊(指伏祭和腊祭这两个祭祀节日)年年奉汉家”。 下列诗句与它表达的情感相似的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4.(2021八上·海曙期中)史论结合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C.1915年新文化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5.(2021八上·海曙期中)假如你是一位民国初年的记者,你拍摄了许多民国初期社会上的见闻,其中不可能看到是( )A.街上有人坐汽车出行B.男女学生结伴去学校上学C.有些人在参加科举考试D.报童高举着刊登着“宋案”的报纸二、评析题16.(2021八上·海曙期中)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收缴来的鸦片,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判断:理由:17.(2021八上·海曙期中)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判断:理由:18.(2021八上·海曙期中) 1900 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发起侵华战争,促使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判断:理由:三、非选择题19.(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 年至 1901 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过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1)1840 年至 1901 年间,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2)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材料二中所述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20.(2021八上·海曙期中)城市是文明的象征,一座城市往往记录人类历史发展的各种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沧桑南京】近代南京城是一座命运坎坷的城市,阅读年代尺,回顾近代南京城的历史。材料二:【热血北京】近代北京城风起云涌、充满热血与激情,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北京《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图二:1919 年 5 月 4 日在天安门城楼前游行的学生队伍(1)根据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请依次填写年代尺上 ABC 三个时期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并选择其中一个历史事件说说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2)图一所示的事件对当时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图一、图二所示事件之间的联系。21.(2021八上·海曙期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 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立国民政府。(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认为中国国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强国主张?(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说的“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分别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3)综合上述资料,请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二人有何共同之处。你从他们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迪?22.(2021八上·海曙期中)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名人故事】——真理的味道1920年的早春,浙江义乌的一个小村庄,陈望道在自家老宅旁的柴房里,用一块铺板、两张条凳,开始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式的翻译工作。他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有一次,陈望道的母亲给他送来粽子和红糖,担心糖不够,问他要不要加一些,他随口答道:“够甜,够甜了。”等到推门再进来一看,陈望道满嘴墨汁,而红糖却一点没动。原来他全神贯注于译作,竟然丝毫没有意识到粽子蘸的是墨汁。在陈望道的努力下,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同一年,陈望道还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立。材料二:【红色旅游】——南湖红船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年代建立的不朽功绩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游客开展学习、参观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材料三:【感悟党史】——迎来曙光“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1)结合材料,说说陈望道为共产党诞生作出了哪些贡献?(2)图片中的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3)为了“升出一片光明”,共产党成立以后确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主要的工作任务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考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中国战败,英国首次打开中国大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据题干关键信息“首次打开中国大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战争”中,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是鸦片战争。A项鸦片战争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鸦片战争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掌握鸦片战争的史实。2.【答案】B【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十二生肖兽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与马首铜像流失海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圆明园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3.【答案】B【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解析】【分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64年夏,湘军攻入天京,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历时14年,纵横18省,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4.【答案】D【考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据图片“八位强人”可知。此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爆发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八国联军在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A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的是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要求具备读图识图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A【考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说明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了一批近代企业。“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说明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最后只得以失败而A项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是材料中所述的主张,符合题意;B项主张维新变法,变革国家制度的是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C项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D项主张思想革新,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的是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识记历史知识学生和分析史料的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6.【答案】C【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据所学知,①日军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②金田起义发生在1851年,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④签订《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故排列顺序为②①③④。C项②①③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注意识记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平时多记忆与积累。7.【答案】C【考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著作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ABD三项都属于当时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不符合题意;C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写成的,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不属于当时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的相关史实,识记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著作功绩。8.【答案】C【考点】辛亥革命;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中国同盟会。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②③与孙中山有关。C项②③与孙中山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识记与灵活掌握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9.【答案】B【考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842年8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①③发生在南京。黄花岗起义在广州爆发,《新青年》在上海创办,②④不是发生在南京。B项①③可以佐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发生在南京的近代历史事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0.【答案】B【考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极,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南下,筹划讨袁。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昆明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护国运动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护国战争的知识,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1.【答案】A【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这“两位先生”指的是这次运动中的两面大旗—— “民主”与“科学”。A项民主与科学是这两位先生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识记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口号。12.【答案】B【考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期间的革命口号“外争国权”体现五四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内除国贼”体现五四运动对内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因此“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句口号最能揭示五四运动的内容和性质。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揭示出五四运动内容和性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13.【答案】C【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解析】【分析】题干中丘逢甲的诗所说的“岛”就是台湾岛,他本人即为抗日保台志士。此诗描述了台湾岛上仍然有义士存在,每年伏祭和腊祭这两个祭祀节日都要供奉汉家。意思是甲午战争之后,虽然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台湾岛上仍然有思念祖国的义士存在。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表现的全国人民因为去年今日割让台湾而悲痛的心情是一致的。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C项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题干诗句表达的情感相似,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要求具备题干的理解与分析能力。14.【答案】D【考点】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A项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符合题意;B项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错误,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封建制度并未随之终结,不符合题意;C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错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不符合题意;D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史实与结论的对应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基础史实。15.【答案】C【考点】辛亥革命;社会生活的变化【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ABD三项民国初期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C项有些人在参加科举考试民国初期不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度的废除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16.【答案】错误;理由: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考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故答案为:错误;理由: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7.【答案】正确;理由: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写出其中一点实例即可)【考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答案为:正确;理由: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写出其中一点实例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18.【答案】错误;理由: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促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考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犯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因此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促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故答案为:错误;理由: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促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19.【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等【考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有: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期通过变法实现国家富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主张,领导了辛亥革命。(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等。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0.【答案】(1)A.《南京条约》的签订。影响: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天京陷落。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影响: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考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根据年代尺上的时间,联系所学,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4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2)“图一:北京《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故答案为:(1)A.《南京条约》的签订。影响: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天京陷落。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影响: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21.【答案】(1)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实行维新变法,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2)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政治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民族、民权思想(3)都是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民族复兴。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等【考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康有为的主张,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可概括其原因是实行君主专制(专制政体); “……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其主张是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从材料一中“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可见康有为提出了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2)本题考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二可概括“民族革命”指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政治革命”指的是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3)本题考查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共同之处,要求学生具备归纳概括能力。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等。故答案为:(1)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实行维新变法,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2)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政治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制度。民族、民权思想。(3)都是为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民族复兴。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有为的主张,孙中山的思想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答案】(1)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诞生提供思想条件陈望道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共产党诞生提供组织条件(2)中共一大召开(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3)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人运动【考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在陈望道的努力下,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说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诞生提供思想条件;材料一中的“同一年,陈望道还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立”说明陈望道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共产党诞生提供组织条件。(2)据材料二“南湖红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一大提出了党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故答案为:(1)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诞生提供思想条件;陈望道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共产党诞生提供组织条件。(2)中共一大召开(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3)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人运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七校联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七校联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