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箬横镇六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箬横镇六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箬横镇六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温岭期中)恩格斯说:“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答案】C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山顶洞人是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因而得名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人工取火。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山顶洞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山顶洞人,要求具备识记史实的能力。
2.(2021七上·温岭期中)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址。遗址中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遗物有骨耜、木耜、稻谷和稻壳、稻秆的堆积物,该发现可用于验证这一时期(  )
A.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B.农业文明最早起源于长江流域
C.水稻的种植已经遍及中国南部 D.农业生产工具多为锋利的石器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用陶器装粮食,会挖水井,体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A项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
3.(2021七上·温岭期中)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答案】C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舜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在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禅让制是舜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方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禅让制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禅让制的有关内容。
4.(2021七上·温岭期中)下列关于下图所示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②目的是巩固政权
③诸侯国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该制度建立之初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图片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D项①②③④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5.(2021七上·温岭期中)1899年一般被认为是“甲骨学”兴起元年,因为这一年学者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
A.王国维 B.罗振玉 C.王懿荣 D.郭沫若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甲骨文,知道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6.(2021七上·温岭期中)显示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的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A项都江堰显示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的都江堰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位置、人物及其作用。
7.(2021七上·温岭期中)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鼓励耕织 B.按军功授爵位
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改革户籍制度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该法令的实行,使秦国人“勇于公战”。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按军功授爵位是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影响的记忆、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1七上·温岭期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这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相吻合。
A项因材施教是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温故知新是说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符合题意;
D项仁者爱人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21七上·温岭期中)十九大后,中央设置监察局,秦朝时与监察局职责相同的监察的机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中书省
【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御史大夫是秦朝时与监察局职责相同的监察的机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秦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10.(2021七上·温岭期中)抓关键词或找关键句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绿林赤眉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ABD三项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陈胜吴广起义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等信息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二、非选择题
11.(2021七上·温岭期中)【原始社会】
考古发现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一某原始人类的复原头像,该古人类被命名为什么名字?
(2)观察材料二A、B两图,填空: 半坡原始居民的建筑复原图是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建筑复原图是   。
(3)造成材料二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种族差异 C.地理环境 D.建筑材料
【答案】(1)北京人
(2)A;B
(3)C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图一可知,该古人类是北京人。
(2)仔细观察图二可知,图A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图B是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造成他们居住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
故答案为:(1)北京人。
(2)A;B。
(3)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
12.(2021七上·温岭期中)【春秋战国】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
——《左传》
材料二: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
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
(1)材料一反映的是春秋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
(2)材料二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3)材料三表明了商鞅的什么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答案】(1)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百家争鸣
(3)主张:变法、改革。结果: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
(2)材料二“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 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大意是说即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 。所以商汤周武不遵循古法而称王,夏朝殷商不改变礼法而灭亡。反对古法(而求变革)的人不能去否定他;因循古法不知变通的人不值得称道。由此可见材料三表明了商鞅主张变法、改革。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百家争鸣。
(3)主张:变法、改革。结果: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13.(2021七上·温岭期中)【秦霸天下】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如图1,2所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习了秦朝的历史,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公元前221年;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3)暴政。启示: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仁政。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 是指秦统一六国,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开创了历史新局面,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和文字,把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把小篆最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
(3)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公元前221年;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3)暴政。启示: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仁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14.(2021七上·温岭期中)【大汉风云】
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守业难”之军事不统一)
材料三: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2)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 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他采取的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北击匈奴,派出的大将是谁?汉武帝在政治、思想、和军事上的措施对西汉王朝起到什么作用?
(4)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答案】(1)西汉初期诸侯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加强思想控制(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3)卫青,霍去病。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封国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统治;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2)根据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汉武帝是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故答案为:(1)西汉初期诸侯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加强思想控制(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3)卫青,霍去病。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箬横镇六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联考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温岭期中)恩格斯说:“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2021七上·温岭期中)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址。遗址中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遗物有骨耜、木耜、稻谷和稻壳、稻秆的堆积物,该发现可用于验证这一时期(  )
A.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B.农业文明最早起源于长江流域
C.水稻的种植已经遍及中国南部 D.农业生产工具多为锋利的石器
3.(2021七上·温岭期中)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4.(2021七上·温岭期中)下列关于下图所示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②目的是巩固政权
③诸侯国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该制度建立之初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021七上·温岭期中)1899年一般被认为是“甲骨学”兴起元年,因为这一年学者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
A.王国维 B.罗振玉 C.王懿荣 D.郭沫若
6.(2021七上·温岭期中)显示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的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7.(2021七上·温岭期中)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鼓励耕织 B.按军功授爵位
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改革户籍制度
8.(2021七上·温岭期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9.(2021七上·温岭期中)十九大后,中央设置监察局,秦朝时与监察局职责相同的监察的机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中书省
10.(2021七上·温岭期中)抓关键词或找关键句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绿林赤眉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二、非选择题
11.(2021七上·温岭期中)【原始社会】
考古发现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一某原始人类的复原头像,该古人类被命名为什么名字?
(2)观察材料二A、B两图,填空: 半坡原始居民的建筑复原图是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建筑复原图是   。
(3)造成材料二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种族差异 C.地理环境 D.建筑材料
12.(2021七上·温岭期中)【春秋战国】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
——《左传》
材料二: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
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
(1)材料一反映的是春秋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
(2)材料二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3)材料三表明了商鞅的什么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13.(2021七上·温岭期中)【秦霸天下】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如图1,2所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习了秦朝的历史,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4.(2021七上·温岭期中)【大汉风云】
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守业难”之军事不统一)
材料三: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2)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 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他采取的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北击匈奴,派出的大将是谁?汉武帝在政治、思想、和军事上的措施对西汉王朝起到什么作用?
(4)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山顶洞人是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因而得名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人工取火。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山顶洞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山顶洞人,要求具备识记史实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用陶器装粮食,会挖水井,体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
A项长江流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舜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在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禅让制是舜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方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禅让制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禅让制的有关内容。
4.【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图片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D项①②③④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5.【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甲骨文,知道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6.【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A项都江堰显示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的都江堰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位置、人物及其作用。
7.【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该法令的实行,使秦国人“勇于公战”。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按军功授爵位是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影响的记忆、理解能力。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这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相吻合。
A项因材施教是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温故知新是说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符合题意;
D项仁者爱人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御史大夫是秦朝时与监察局职责相同的监察的机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秦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10.【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ABD三项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陈胜吴广起义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等信息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11.【答案】(1)北京人
(2)A;B
(3)C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图一可知,该古人类是北京人。
(2)仔细观察图二可知,图A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图B是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造成他们居住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
故答案为:(1)北京人。
(2)A;B。
(3)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
12.【答案】(1)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百家争鸣
(3)主张:变法、改革。结果: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
(2)材料二“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 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大意是说即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 。所以商汤周武不遵循古法而称王,夏朝殷商不改变礼法而灭亡。反对古法(而求变革)的人不能去否定他;因循古法不知变通的人不值得称道。由此可见材料三表明了商鞅主张变法、改革。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百家争鸣。
(3)主张:变法、改革。结果: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和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13.【答案】(1)公元前221年;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3)暴政。启示: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仁政。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 是指秦统一六国,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开创了历史新局面,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和文字,把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把小篆最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
(3)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公元前221年;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3)暴政。启示: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仁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14.【答案】(1)西汉初期诸侯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加强思想控制(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3)卫青,霍去病。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1)仔细观察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封国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统治;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2)根据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汉武帝是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故答案为:(1)西汉初期诸侯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加强思想控制(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3)卫青,霍去病。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