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1九上·杭州期中)阿图尔·奥地利将军曾说:“如果战争曾是一场骑士间的侠义决斗,现在则是一场卑鄙的屠杀。”这句话想要揭示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性质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阿图尔 奥地利将军的话揭示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性质是题干材料揭示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2021九上·杭州期中)“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
A.开罗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德黑兰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同时,还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雅尔塔会议。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雅尔塔会议应该是题干材料的出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雅尔塔会议的内容。
3.(2021九上·杭州期中)革命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仍称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他早就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其中的“火种”是指(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其中的“火种”是指三民主义。
A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B项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C项三民主义是其中的“火种”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D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4.(2021九上·杭州期中)如果你生活在1921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有(  )
①知识分子在阅读《新青年》杂志 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国民革命的内容
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 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抨击封建礼教,宣传新道德,倡导婚姻自由。因此①③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开始于1926年,打土豪分田地发生在1927年之后,②④不符合题意。
B项①③1921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1年中国发生的大事。注意识记中国近代发生的大事的时间。
5.(2021九上·杭州期中)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D.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从中体现了五四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A项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错误,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不符合题意;
B项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错误,无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不符合题意;
D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事如此,无心整容’”。
6.(2021九上·杭州期中)下列是某同学在杭州师范大学官网搜集到的资料,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1919年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B.浙江一师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主阵地
C.浙江一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工人运动的开展为中共建立提供组织基础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据题干“1919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浙江一师)涌现出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其中就有后来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离开一师后,陈望道又与陈独秀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推动工人运动的开展……”。可知,浙江一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浙江一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从题干材料中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7.(2021九上·杭州期中)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许多思想变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重大事件与其影响或意义一致的是(  )
序号 重大事件 影响/意义
A 辛亥革命 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B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五四运动 宣传民主与科学,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 抗战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A项A不一致,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于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B不一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C项C不一致,宣传民主与科学,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的是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D项D一致,抗战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战胜利及学生理解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四大事件的历史意义。
(2021九上·杭州期中)某校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举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展。据此回答问题。
8.下列内容符合“红船启航”展览版块的是(  )
A.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B.武装起义 军旗飘扬
C.众志成城 全民抗战 D.两万五千 万里长征
9.某班学生为展览搜集资料,可以选择的素材有(  )
①同盟会成立 ②南昌起义 ③辛亥革命 ④国民大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8.A
9.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8.“红船启航”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符合“红船启航”展览版块的是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A项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符合“红船启航”展览版块,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符合“红船启航”展览版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据所学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南昌起义和国民大革命都与中国共产党有关。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中国共产党无关。
C项②④可以选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1九上·杭州期中)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广大贫苦农民因为分得了土地,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这表明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的基础是(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发展生产 D.工农联盟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广大贫苦农民因为分得了土地,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可知,正是因为实行土地革命,农民分得土地后积极支持红军和根据地的建设。
A项武装斗争与题干内容不符,没有涉及武装斗争,不符合题意;
B项土地革命是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的基础 ,符合题意;
C项发展生产题干没有直接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工农联盟不符合题干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土地革命的内容准确解读材料。
11.(2021九上·杭州期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下列关于党的“脚印”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开天辟地耀东方反映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从幼稚走向成熟反映的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方和指挥中枢;工农割据红色首都是江西瑞金,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A项①②③④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2.(2021九上·杭州期中)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得到消除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答案】A
【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可知,失业人数激増,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生活困难,反映了经济危机持续加深,社会矛盾没有得到缓和。
A项经济危机持续加深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BD两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且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新政取得良好成效理解错误,1933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2021九上·杭州期中)“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爆发 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③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形成 ④“一二 九”运动——打开了革命新局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在中国引发了五四运动,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开始了北伐战争,①②③正确,一二 九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A项①②③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2021九上·杭州期中)90年前,日本挑起局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九一八事变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5.(2021九上·杭州期中)1940年,《新华日报》报道:“××集团军总副司令朱德、彭德怀,以敌机连日狂炸战时首都重庆……现特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残暴行……”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是(  )
A.平型关伏击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太原会战
【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据“1940年,xx集团军总副司令朱德彭德怀,以敌机连日狂炸战时首都重庆……现特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残暴兽行……”可知,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率领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击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取得了胜利,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百团大战是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识记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16.(2021九上·杭州期中)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  )
A.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淞沪会战纪念馆
C.九一八纪念馆 D.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
【答案】A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因此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A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识记能力和对史料的分析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总数。
17.(2021九上·杭州期中)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这说明(  )
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中国武器装备先进
C.中国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日本兵力十分充足
【答案】C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由材料“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可知,中国抗击了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这说明中国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二、非选择题
18.(2021九上·杭州期中)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以来的两件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辨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材料一
史料①《九国公约》文本 史料②《凡尔赛条约》文本
历史结论 A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B一战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
史料    
【制作示意图——梳理历史脉络】
材料二
【分析数据——解读历史现象】
材料三
名称 时间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一战 4年多 30多个 15亿 0.3亿 3300多亿美元
二战 6年多 60多个 20亿 0.6亿 4万多亿美元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上述史料分别对应哪一历史结论(填序号)?
(2)制作战争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厘清事件发展的线索。请在①、②处将以上示意图补充完整,并说出二战取胜的根本原因。
(3)数据图表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较为真实准确的信息。结合上表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启示。
【答案】(1)A:② B:①
(2)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欧洲战场的转折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它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启示:①珍视和平,抵制战争,避免重蹈历史覆辙;②走和平之路,与邻国和睦相处,共享发展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都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使德军面临两线作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次年2月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由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最后一问,言之有理即可,如: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4、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1)A:②;B:①。
(2)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欧洲战场的转折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它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启示:①珍视和平,抵制战争,避免重蹈历史覆辙;②走和平之路,与邻国和睦相处,共享发展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以来的两件大事为主线,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知识。
19.(2021九上·杭州期中)歌曲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国民革命歌》写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该目标实现了吗?请列举一则史实加以说明。
(2)《义勇军进行曲》中“新的长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在全面抗战期间我们是如何“万众一心”取得抗战胜利。
【答案】(1)打倒列强,除军阀;观点一:目标实现了,因为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打败吴佩孚,消灭孙传芳主力。观点二:目标没有全部实现,因为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新的长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史实:①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英勇抗战;②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取得平型关战役、百团战役的胜利;③人民群众:根据地军民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活跃于冀中平原回民支队英勇抗日;④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等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打倒列强、除军阀、进行国民革命。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部分实现了,目标没有全部实现。北伐战争打败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的抗战。
故答案为:(1)打倒列强,除军阀;观点一:目标实现了,因为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打败吴佩孚,消灭孙传芳主力。观点二:目标没有全部实现,因为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新的长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史实:①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英勇抗战;②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取得平型关战役、百团战役的胜利;③人民群众:根据地军民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活跃于冀中平原回民支队英勇抗日;④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日战争,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答题时要注意认真读题,体会材料反映的问题或考查的目标是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日战争,从而准确的联系课本所学的内容,规范地去组织答案。
20.(2021九上·杭州期中)某校学生开展了以“访革命老区,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游学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赣·红色摇篮】
材料一 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江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共和国的摇篮。
——根据江西省政府官网简介整理
【湘·革命探索】
材料二 即使是湘赣边界的……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执着于城市……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黔·力挽狂澜】
材料三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
---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江西被称为“红色摇篮”的原因。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三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请阐述该会议的意义。
【答案】(1)①1927年8月1日,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③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或者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
(2)事件:秋收起义;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会议: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南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这与南昌起义有关,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有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对各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中枢指挥的作用。
(2)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落脚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因此从“新起点”出发,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1935年1月,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1)①1927年8月1日,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③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或者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
(2)事件:秋收起义;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会议: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分析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1 / 1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021九上·杭州期中)阿图尔·奥地利将军曾说:“如果战争曾是一场骑士间的侠义决斗,现在则是一场卑鄙的屠杀。”这句话想要揭示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性质
2.(2021九上·杭州期中)“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
A.开罗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德黑兰会议 D.雅尔塔会议
3.(2021九上·杭州期中)革命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仍称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他早就为革命播下了火种。其中的“火种”是指(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4.(2021九上·杭州期中)如果你生活在1921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有(  )
①知识分子在阅读《新青年》杂志 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国民革命的内容
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 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1九上·杭州期中)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这说明五四运动(  )
A.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 D.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6.(2021九上·杭州期中)下列是某同学在杭州师范大学官网搜集到的资料,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1919年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B.浙江一师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主阵地
C.浙江一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工人运动的开展为中共建立提供组织基础
7.(2021九上·杭州期中)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许多思想变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重大事件与其影响或意义一致的是(  )
序号 重大事件 影响/意义
A 辛亥革命 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B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五四运动 宣传民主与科学,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 抗战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A.A B.B C.C D.D
(2021九上·杭州期中)某校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举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展。据此回答问题。
8.下列内容符合“红船启航”展览版块的是(  )
A.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B.武装起义 军旗飘扬
C.众志成城 全民抗战 D.两万五千 万里长征
9.某班学生为展览搜集资料,可以选择的素材有(  )
①同盟会成立 ②南昌起义 ③辛亥革命 ④国民大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1九上·杭州期中)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广大贫苦农民因为分得了土地,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这表明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的基础是(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发展生产 D.工农联盟
11.(2021九上·杭州期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下列关于党的“脚印”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2.(2021九上·杭州期中)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得到消除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13.(2021九上·杭州期中)“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爆发 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③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形成 ④“一二 九”运动——打开了革命新局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21九上·杭州期中)90年前,日本挑起局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15.(2021九上·杭州期中)1940年,《新华日报》报道:“××集团军总副司令朱德、彭德怀,以敌机连日狂炸战时首都重庆……现特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残暴行……”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是(  )
A.平型关伏击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太原会战
16.(2021九上·杭州期中)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  )
A.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淞沪会战纪念馆
C.九一八纪念馆 D.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
17.(2021九上·杭州期中)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这说明(  )
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中国武器装备先进
C.中国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日本兵力十分充足
二、非选择题
18.(2021九上·杭州期中)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以来的两件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辨别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材料一
史料①《九国公约》文本 史料②《凡尔赛条约》文本
历史结论 A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B一战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
史料    
【制作示意图——梳理历史脉络】
材料二
【分析数据——解读历史现象】
材料三
名称 时间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一战 4年多 30多个 15亿 0.3亿 3300多亿美元
二战 6年多 60多个 20亿 0.6亿 4万多亿美元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上述史料分别对应哪一历史结论(填序号)?
(2)制作战争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厘清事件发展的线索。请在①、②处将以上示意图补充完整,并说出二战取胜的根本原因。
(3)数据图表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较为真实准确的信息。结合上表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启示。
19.(2021九上·杭州期中)歌曲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国民革命歌》写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该目标实现了吗?请列举一则史实加以说明。
(2)《义勇军进行曲》中“新的长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在全面抗战期间我们是如何“万众一心”取得抗战胜利。
20.(2021九上·杭州期中)某校学生开展了以“访革命老区,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游学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赣·红色摇篮】
材料一 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江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共和国的摇篮。
——根据江西省政府官网简介整理
【湘·革命探索】
材料二 即使是湘赣边界的……也是在“第三次攻打长沙”的口号中举起暴动旗帜的。执着于城市……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黔·力挽狂澜】
材料三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
---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江西被称为“红色摇篮”的原因。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三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请阐述该会议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阿图尔 奥地利将军的话揭示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性质是题干材料揭示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答案】D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同时,还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雅尔塔会议。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雅尔塔会议应该是题干材料的出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雅尔塔会议的内容。
3.【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其中的“火种”是指三民主义。
A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B项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C项三民主义是其中的“火种”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D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4.【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抨击封建礼教,宣传新道德,倡导婚姻自由。因此①③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开始于1926年,打土豪分田地发生在1927年之后,②④不符合题意。
B项①③1921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1年中国发生的大事。注意识记中国近代发生的大事的时间。
5.【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从中体现了五四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A项市民阶层是运动的先锋错误,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不符合题意;
B项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资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错误,无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不符合题意;
D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事如此,无心整容’”。
6.【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分析】据题干“1919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浙江一师)涌现出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其中就有后来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离开一师后,陈望道又与陈独秀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推动工人运动的开展……”。可知,浙江一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浙江一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从题干材料中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7.【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A项A不一致,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于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B不一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C项C不一致,宣传民主与科学,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的是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D项D一致,抗战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战胜利及学生理解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四大事件的历史意义。
【答案】8.A
9.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8.“红船启航”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符合“红船启航”展览版块的是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A项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符合“红船启航”展览版块,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符合“红船启航”展览版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据所学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南昌起义和国民大革命都与中国共产党有关。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中国共产党无关。
C项②④可以选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广大贫苦农民因为分得了土地,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可知,正是因为实行土地革命,农民分得土地后积极支持红军和根据地的建设。
A项武装斗争与题干内容不符,没有涉及武装斗争,不符合题意;
B项土地革命是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的基础 ,符合题意;
C项发展生产题干没有直接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工农联盟不符合题干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土地革命的内容准确解读材料。
1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开天辟地耀东方反映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从幼稚走向成熟反映的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方和指挥中枢;工农割据红色首都是江西瑞金,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A项①②③④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掌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2.【答案】A
【知识点】30年代的大危机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可知,失业人数激増,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生活困难,反映了经济危机持续加深,社会矛盾没有得到缓和。
A项经济危机持续加深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BD两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且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新政取得良好成效理解错误,1933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在中国引发了五四运动,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开始了北伐战争,①②③正确,一二 九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A项①②③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九一八事变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5.【答案】C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据“1940年,xx集团军总副司令朱德彭德怀,以敌机连日狂炸战时首都重庆……现特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残暴兽行……”可知,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率领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击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取得了胜利,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百团大战是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识记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因此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A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识记能力和对史料的分析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总数。
17.【答案】C
【知识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
【解析】【分析】由材料“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可知,中国抗击了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这说明中国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8.【答案】(1)A:② B:①
(2)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欧洲战场的转折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它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启示:①珍视和平,抵制战争,避免重蹈历史覆辙;②走和平之路,与邻国和睦相处,共享发展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体系;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都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使德军面临两线作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次年2月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由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最后一问,言之有理即可,如: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4、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故答案为:(1)A:②;B:①。
(2)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欧洲战场的转折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它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启示:①珍视和平,抵制战争,避免重蹈历史覆辙;②走和平之路,与邻国和睦相处,共享发展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以来的两件大事为主线,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相关知识。
19.【答案】(1)打倒列强,除军阀;观点一:目标实现了,因为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打败吴佩孚,消灭孙传芳主力。观点二:目标没有全部实现,因为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新的长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史实:①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英勇抗战;②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取得平型关战役、百团战役的胜利;③人民群众:根据地军民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活跃于冀中平原回民支队英勇抗日;④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等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打倒列强、除军阀、进行国民革命。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部分实现了,目标没有全部实现。北伐战争打败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的抗战。
故答案为:(1)打倒列强,除军阀;观点一:目标实现了,因为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打败吴佩孚,消灭孙传芳主力。观点二:目标没有全部实现,因为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新的长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史实:①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英勇抗战;②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取得平型关战役、百团战役的胜利;③人民群众:根据地军民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活跃于冀中平原回民支队英勇抗日;④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日战争,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答题时要注意认真读题,体会材料反映的问题或考查的目标是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日战争,从而准确的联系课本所学的内容,规范地去组织答案。
20.【答案】(1)①1927年8月1日,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③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或者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
(2)事件:秋收起义;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会议: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南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这与南昌起义有关,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有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对各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中枢指挥的作用。
(2)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因此“落脚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因此从“新起点”出发,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1935年1月,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1)①1927年8月1日,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③1931年,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或者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
(2)事件:秋收起义;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会议: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分析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