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八上 第一章国土与居民主备教师冯 涛导学教师冯 涛第3课 众多的人口课型新授课导学时间9月14累计课时4课标要求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理解其原因。4、我国人口分政策的内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3、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我国人口国情国策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生育观,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一样”等生育审美观,摒弃“多子多福”“早生儿子早得力”等落后、愚昧、陈旧的生育观念。教学模式枣庄十三中 初中地理 “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重点】1.我国的人口国情及人口分布特点。2.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本节内容按照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读、划、写、记、思、练、检测等步骤设计学习过程,通过深度阅读,对文本的层次、结构进行全面梳理,学会提炼生成性问题,真正走进文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体验过程、感知意义。【教学方法】探究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等教学准备【辅助工具】1.多媒体课件。2.中国人口分布示意图。【主要训练形式】1.小组研讨。2.当堂达标反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程序(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学1.巡视检查预习作业。2.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新课导入:前面学习了我国的行政区划,今天学习我国人口的情况,(提问)关于我国的人口情况,你了解多少、3.学习目标,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结合自己的情况发言,世界人口最多,东多西少。亚洲: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南美洲:巴西。非洲:尼日利亚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谷歌地球的应用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自主学习【时间】2分钟左右。1、【师生互动启思】 2、【学生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 2、阅读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图,找出属于亚洲的国家。 阅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 结合课本14页插图,讲述自己的体会 板书:二、计划生育 阅读课本,找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政策的内容。 (强调)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特别注意不能混淆概念,要准确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转承)那么,我国人口分布是否均匀呢?可以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 板书:一、人口最多的国家 讲解: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不平均,建国前速度慢,建国后速度快。讲解:沿黑河——腾冲一线,可以把我给分成两部分,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大家考虑一下这样分布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来考虑。 总结:我国人口众多,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地区需要大力开发。任务一:自学11-12页“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部分内容1.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 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目前,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 万左右。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4.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 人/平方千米。5.阅读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①从公元初到1578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 (快或慢)。②到 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 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理清思路,加强系统理解。(二)演示与记录【时间】10分钟左右。衔接与过渡问题承转: 1.各组讨论: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2.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应怎样发展?3.我国人口多、人口增长快,我国现在实行的人口政策是什么?小组长发言:其他的学生相互补充合作探究(三)分组展示1、【师生比较分析】 2、【学生对比发现】 设计意图读课本,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政策包括三个方面:1、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3、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找出黑河到腾冲一线。看两测人口密度的区别。回忆世界人口分布原因,干旱、寒冷等。结合课本提示,给出答案自学12页“人口东多西少”部分内容9.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分析①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以黑龙江省 和云南省 市为界,呈 分布。这条线是 — 一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叫胡焕庸线。 ②回顾学过的人口密度公式: 意在引导学生形成通过对比分析、进而归纳综合地“理”的思维过程。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参与讨论,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兵教兵相互“培优级补差”。【时间】6-8分钟。衔接与过渡小结承转: 那么,我国人口分布是否均匀呢?可以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四)合作探究1、【老师追问】 2、【学生探索】 设计意图(二)合作探究阶段(展示阶段)1.完成课本P13“活动1”绘图要求。观察图形并思考:1949年以前,我国人口增长 ,1949年以后增长 ,主要原因是 2.读课本P13图1.8,说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同的原因?3.结合课本P14插图,思考:人口过多给环境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4.读课本P15图1.9结合P14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是什么?(4)为什么目前我国每年人口增长数量仍然十分庞大?5.完成课本P17“活动1”及“活动3”。1.学生分析与比较。学生自由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培养学生动口能力与思维能力。2. 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时间】 6-8分钟(五)构建与梳理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师生共同边回顾边板书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方法导图: → → → ↓ ↓ ↓ ↓众 人口最多的国家 增长趋势:人口增长迅速多 主要原因:的人 计划生育口 人口特点:众多 计划生育: 人口政策:的人 基本内容及具体要求:口 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时间】 2-3分钟当堂达标1.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开始减少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 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江苏 3.现今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江苏 B 山东 C 河南 D 上海4.下例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一线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5.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积极发展人口 B逐渐增加人口 C设法减少人口 D实行计划生育6.下列对我国2000年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B.总人口为10.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C.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D.总人口为13.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7.下列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各地没有多大差别 B.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C.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带 D.人口的分布西北多、东南少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②中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③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④黑河—腾冲线是中国重要的地形分界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计算题 (3分)我区的总人口是80万人,总面积是11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是 人/平方千米。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检测。①要让学生在本节课上了解自己掌握知识作为“日日清”的对象。②要强调学生纠错,有错必纠。【时间】 8-10分钟教师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优点: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一定要重视这节课我的收获是:我发现的问题是:我的奋斗目标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