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蓝花花》教学设计课题:管弦乐曲《蓝花花》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完整的聆听管弦乐曲《蓝花花》,学会哼唱音乐主题。2、在对比聆听中,体会乐曲不同的音色和旋律变化,了解“标题音乐”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完整的聆听管弦乐曲《蓝花花》,学会哼唱音乐主题。教学难点:体会乐曲运用不同的音色和旋律体现音乐情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大家先来欣赏一首民歌,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播放《蓝花花》前两段)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是一首什么地方的民歌?(大屏幕出示歌名《蓝花花》)2、这是一首陕北民歌,同时它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发生在旧社会陕北的故事《蓝花花》)师:故事讲完了,你的内心有何感受?(讲述完故事后,让学生谈谈内心体会与感受,引发学生共鸣)师:这段故事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这个被称为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竟被强行嫁给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但是蓝花花并没有屈服,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拼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3、我们除了用语言讲述这个故事,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讲述 作者简介:鲍元恺(1944—),世界著名的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声乐套曲、清唱剧、舞剧、歌曲、影视音乐和儿童音乐,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创作奖。他创作的交响系列《中国风》(包括管弦乐曲《炎黄风情》、《京都风华》、《戏曲经典》、《华夏童谣》、《台湾音画》等七个乐章),收到世界各地华人和异国听众的高度评价。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就把它改编成了管弦乐曲版的《蓝花花》,他要用管弦乐队来讲述这个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每一部分都设置了小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将感受随时记录在学案上。我们一起来欣赏管弦乐曲《蓝花花》。二、欣赏管弦乐曲《蓝花花》1.参照教材中的作品“段落结构图”,引导学生听赏全曲,完成下列图表。聆听全曲:(回答问题)引子:本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第一部分:演奏了几遍音乐主题?主奏乐器是什么?第二部分:主奏乐器有哪些?乐曲的突然强烈让联想到怎样的社会背景?第三部分:主奏乐器是什么?这一部分主题再现,你感觉与第一部分的音乐主题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引子:音乐沉重,流动缓慢,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第一部分:共演奏了四遍主题,第一、二遍分别用长笛和小提琴奏出民歌旋律,情绪优美、轻柔,略带伤感。第三、四遍演奏增加了音响亮度,赞美了兰花花姑娘勤劳、美丽的优秀品质。第二部分:音响强烈,由强至弱,用定音鼓和大锣代表封建势力,描写了封建势力的黑暗与残暴,逼迫兰花花嫁给一个“好像那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第三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相比感觉比较沉重、伤感。此时的音乐主题仿佛有千般无奈万般恨(那是一种与封建势力斗争后的感觉),正像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兰花花姑娘。最后只有一把小提琴独奏原民歌主题,满含同情的叹息这位美丽勤劳的农村姑娘的命运……音乐一直围绕兰花花讲述,听者一直根据这个标题来聆听,像这种有固定标题提示的音乐,我们称之为标题音乐。2.了解标题音乐:“标题音乐” 是指创作时按照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听众依据标题的提示去听赏的器乐作品。由于标题音乐的作者在创作音乐作品的时候是围绕“标题”进行构思的,所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比较具体,有时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李斯特是标题音乐的倡导者。标题音乐可以根据作曲家的构思进行创作,在中国现代器乐作品中占有很大比重,如交响诗《嘎达梅林》,音乐会序曲《红旗颂》等都有鲜明的标题构思。3.学唱音乐主题(提醒学生演唱时注意延长音,调整好呼吸)4.学唱民歌(学唱环节注意方言咬字,引导学生唱出陕北韵味)5.再次聆听民乐版《蓝花花》,默唱音乐主题。三、课堂检测你听到的哪首乐曲片段是兰花花主题?( )A……B……C……(依次播放《沂蒙山小调》、《北风吹》、《蓝花花》音乐主题,检测学生是否完成本课学习目标)四、聆听《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结束本课:同学们,当来自带着西北远山的粗犷和陕北人民的淳朴的嗓音从天籁传来,我们发现了其实重要的不是外面包裹的多少繁华,而是当去掉那些繁华后依然残留的真实。我们需要一种声音去涤荡我们的情怀,我们需要一种激情去挥洒我们的烦恼,我们庆幸我们保留着这民族的声音,并且我们将继续传承下去,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聆听着这民族的声音结束本课!(渗透民族音乐文化,民族线贯穿始终,在学生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感知中国音乐文化神韵,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