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与色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传播特点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颜色的光混合的现象4.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Part1.知识回顾Part2.体系说明Part3.知识概要Part4.知识讲解知识检测1.光源:我们把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2.光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________m。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略小,所以我们可以近似认为空气中的光速也是3×105km/s。说明:光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有v气>v液>v固,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2/3。3.光年:光年是指__________时间里传播的_____,因此它不是一个时间单位,1光年约等于__________km。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1.光源 2.3×108 3.光在一年 路程 9.46×1012典型例题例1-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太阳【解答】解:在选项中,萤火虫、太阳、水母自身可以发光,是光源,其月亮是反射太阳光,不是光源。故选:C。例1-2.在雷电来临时,总是先看到闪电,接着才听到雷声,其原因主要是( )A.声速比光速快 B.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 C.双耳效应 D.光速比声速快【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米/秒,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光速,为3×108米/秒。故选:D◆变式训练1.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 )A.少先队员们的目光 B.一片银白色的月光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边燃烧的篝火【解答】解:少先队员们的目光、银白色的月光、湖面上映出的篝火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湖边燃烧的篝火能够发光,所以是光源。故选:D。2.如果声音和光都从水传入空气中,则(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小,光速变大C.声速、光速都变大 D.声速、光速都变小【解答】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所以,光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大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所以,声音从水传到空气中,速度变小了,故B正确。故选:B。3.关于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的最大值为3×10米/秒 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解答】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都小,故A错误;B、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最快,为3×108m/s,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这个数值。故C正确。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A。知识检测1.光的传播路径: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传播的。说明:①必须是同一种介质;②该物质的密度是均匀的。光线: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_____。实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注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__________无关,只与物体形状有关。1.直线 方向 孔的形状典型例题例2-1.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解答】解:从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质不再均匀,③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选:D。例2-2.晚上,人从马路边一盏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解答】解:人从马路边向一盏路灯下靠近时,光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短,当人到达路灯的下方时,人在地面上的影子变成一个圆点,当人再次远离路灯时,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长,所以人在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是先变短后变长,所以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故选:A。例2-3.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发生日食的图片,下面关于日食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B.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圆形的C.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形成的D.地上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解答】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使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即出现日食现象,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C正确;(2)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形成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光斑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所以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光斑是图中的弯月形,故D正确,B错误;故选:B。例2-4.(2019秋 昆山市期中)2009年,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A. B. C. D.【解答】解:(1)小孔形成与孔的形状无关,故A错误;(2)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像)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例2-5.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A. B. C. D.【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A图是正确的。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故选:A。◆变式训练1.(2018 长沙模拟)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的。(填“正立”或“倒立”)。【解答】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2.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1)小孔成的像是 (正立/倒立)的 像(实/虚)。(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有关/无关)(3)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解答】解:(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2)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本身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3)见下图: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仍然成在M筒的右侧,像距不变;让物体远离N筒,△AOB与△A′OB′的相似比变大,AB大小不变,则像变小。故答案为:(1)倒立;实;(2)直线传播;无关;(3)不变;变小。3.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B.C.D.【解答】解:(1)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2)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C。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如影随行,形影相伴C.井底之蛙,所见甚少 D.水中捞月,徒劳无功【解答】解:A、一叶障目,指的是一个树叶遮住了人的眼睛,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不符合题意;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指的是影子和人不分离,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不符合题意。C、井底之蛙、所见甚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不符合题意;D、“水中捞月,徒劳无功”,水中月亮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检测1.色散现象:太阳光经三棱镜,呈现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排列的。2.单色光:不能________的光叫做单色光。3.复色光: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4.色散现象表明:白色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组成的复色光。1.红橙黄绿蓝靛紫 2.再分解 3.单色光典型例题例3-1.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解答】解:A、霓虹灯的灯光是因为里边的是稀有气体,是利用稀有气体的性质,不是光的色散;。B、电视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它颜色都是根据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故C不符合题意。D、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在空气中的小水珠上形成的光带,是色散现象;故选:D。例3-2.(2020春 绍兴期中)蓝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的光屏上呈现( )A.白色 B.蓝色 C.黑色 D.多种颜色【解答】解:由于蓝光是单色光,所以蓝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现象,仍然为蓝光;蓝光照射在白色的光屏上会被反射,则光屏上呈现蓝色。故选:B。◆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1)此现象叫做光的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2)此实验说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看不见光。请写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种即可)(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那么她应该把 放到C处。(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解答】解:(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2)此实验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是复色光;(3)A的外侧是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红外取暖器利用了这一特点;(4)在紫光之外有看不见的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用100元纸币放到C处来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故答案为:(1)色散;牛顿;(2)不是;(3)红外取暖器;(4)100元纸币。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A.B.C.D.【解答】解: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方。故选:B。知识检测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该物体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________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________所有色光;黑色物体________所有色光。透过 反射 反射 吸收典型例题例4-1.(2020 章丘区一模)2019年国庆阅兵,“喷射彩虹的飞机”刷屏了,“彩虹”形成原理,是低空飞行的飞机尾气中的水蒸气离开飞机后液化为云雾,开始时喷入发动机尾气中的烟剂彩色染料,就会将这些云雾染色成各种颜色的烟雾,形成飞机彩色的尾迹。人们看到的这些美丽的“彩虹”是( )A.云雾中的水滴折射阳光形成B.染料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形成C.染料反射不同的色光形成的D.是一种人造的光的色散现象【解答】解:由于云雾中含有烟剂彩色染料,这些不同颜色的染料能反射不同的色光,所以出现了“彩虹”,故C说法正确。故选:C。例4-2.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景使人惆怅。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答】解:桃花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只有红色的光被桃花反射,其余颜色的光被桃花吸收了。故选:C。例4-2.(2020春 余杭区期中)奥运五环颜色从左到右依次如图所示,分别代表欧洲(蓝)、亚洲(黄)、非洲(黑)、澳洲(绿)、美洲(红)。将蓝光依次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呈蓝色的是( )A.欧洲环 B.亚洲环 C.澳洲环 D.美洲环【解答】解:蓝光依次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只有欧洲环能反射蓝光,观众看到的是蓝色;而蓝光照在其他四种颜色的奥运环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是黑色,故A正确。故选:A。◆变式训练1.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上帝给世间万物分发各种颜色,由它们自由选择。花儿想:“我喜欢红花,说不定别人也喜欢,那就让给别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它颜色,却把红色反射给别人。结果,它变成了红色的。其他动植物也像花儿这样想着别人,结果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你认为黑乌鸦会是怎样想的( )A.我就喜欢黑色B.我什么颜色也不喜欢,因此什么颜色我都不要C.我各种颜色都喜欢,让我变得五颜六色吧D.我喜欢红色和黄色,我只要这两种颜色【解答】解:大多数动植物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反射出去,自己却变成这种颜色的,说明物体反射什么色光,看起来就是什么颜色;乌鸦是黑色的,没有反射任何色光,把各种色光都吸收了,它一定是喜欢所有颜色,想变成五颜六色的。故选:C。2.(2020春 越城区期中)同学的手上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在暗室中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他看到两朵花的颜色分别是(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呈白色B.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白色C.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呈蓝色D.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解答】解:当蓝色的光灯光照在红色的玫瑰花上时,红色的玫瑰花将蓝色光吸收,没有色光反射,即看上去是黑色的,当蓝光照射白色的水仙花,白色的水仙花能反射蓝光,白色的水仙花反射的蓝光进入人眼,看到白色的水仙花是蓝色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2020秋 鹿城区校级月考)如图是某市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当扫描器照射条形码时,黑色条纹将 (填“反射”或“吸收”)所有光,白色条纹则反之,最后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的相关信息。【解答】解: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答题卡时,黑条纹将光吸收,白条纹将光反射,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故答案为:吸收。知识检测1.红外线:红外线位于________之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肉眼看不见。红外线的特点:红外线具有____效应,热作用强。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利用:红外线遥控、响尾蛇利用红外线捕食、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探测器等。2.紫外线:位于________之外,肉眼看不见。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紫外线的特点: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且具有荧光效应。紫外线的利用:消毒杀菌、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鉴别纸币的真伪。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在距地面20~25km的大气中,集中了地球上大多数的臭氧,这就是________层,它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红光 热 2.紫光 臭氧典型例题例5-1.(2020 越秀区一模)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投射在暗房里。把1﹣9号温度计放置在光带及其附近,如图所示,另有一温度计10放在远离光带的位置(未画出)发现温度计1比室内其他温度计的示数要高:2、3、4、5、6、7、8七支温度计的示数有些许差异,比温度计10示数要高;温度计9的示数与温度计10的示数无明显差异。从实验现象中,可以推断( )①温度计9位置一定不存在看不见的光②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都不可以让温度计示数升高③温度计1的位置存在一种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的看不见的光A.只有①是对的 B.只有③是对的C.①、③都是对的 D.①②③都不对【解答】解:①温度计10放在远离光带的位置,温度计9的示数与温度计10的示数无明显差异,说明这两处的情况是差不多的,这不能说明9位置一定不存在看不见的光,故①错误;②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具有能量,可以让温度计示数升高,故②错误;③温度计1比室内其他温度计的示数要高,这表明温度计1的位置存在一种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的看不见的光,故③正确。故选:B。例5-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B.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来辨别纸币的真伪C.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D.医院里常使用紫外线给病房消毒【解答】解: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A正确;B、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验钞机,故B正确;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C错误;D、紫外线可以杀菌,所以医院里常使用紫外线给病房消毒,故D正确。故选:C。例5-3.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 天蚕丝 1 12%2 2 5%3 化纤 1 28%4 2 14%5 全棉T恤(白色) 1 7%6 全棉T恤(黑色) 1 4%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解答】解:(1)根据题干中的检测方法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比较实验1、2或3、4可知,衣服的材质和颜色不变,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随衣服布料层数的增加而降低,即防晒效果好;故可得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3)分析实验1、3或2、4数据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材质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棉料的衣服比化纤防晒效果好;分析实验5、6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颜色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衣服的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根据以上分析,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故答案为:(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衣服材质相同,衣服布料层数越多,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低;(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Part5.课堂总结本次课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21. 光源:我们把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2. 光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每秒达________m。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略小,我们可以近似认为空气中的光速也是3×105 km/s。说明:光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有v气>v液>v固,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2/3。3. 光年:光年是指__________时间里传播的_____,因此它不是一个时间单位,1光年约等于_________km。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太阳在雷电来临时,总是先看到闪电,接着才听到雷声,其原因主要是( )A.声速比光速快 B.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 C.双耳效应 D.光速比声速快少先队员们正在湖边进行篝火晚会以庆贺自己的节日,在一片银白色的月光照耀下,燃起了一堆篝火,少先队员们的目光中流露出莫大的喜悦。以下能称得上光源的是( )A.少先队员们的目光 B.一片银白色的月光C.湖面上映出的篝火 D.在湖边燃烧的篝火如果声音和光都从水传入空气中,则( )A.声速变大,光速变小 B.声速变小,光速变大C.声速、光速都变大 D.声速、光速都变小关于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速度的最大值为3×105米/秒 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D.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1. 光的传播(1)路径: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_____传播的。(2)说明: ①必须是同一种介质;②该物质的密度是均匀的。(3)光线: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_____。(4)实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5)注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__________无关,只与物体形状有关。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晚上,人从马路边一盏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发生日食的图片,下面关于日食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B.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圆形的C.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形成的D.地上的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2009年,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A. B. C. D.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 “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A. B. C. D.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的。(填“正立”或“倒立”)。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1)小孔成的像是 (正立/倒立)的 像(实/虚)。(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有关/无关)(3)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B.C.D.1. 色散现象:太阳光经三棱镜,呈现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排列的。2. 单色光:不能________的光叫做单色光。3. 复色光:由________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4. 色散现象表明:白色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组成的复色光。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 B.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五彩缤纷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蓝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的光屏上呈现( )A.白色 B.蓝色 C.黑色 D.多种颜色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的白色光屏上,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1)此现象叫做光的 。此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的。(2)此实验说明白光 (填“是”或“不是”)单色光。(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看不见光。请写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种即可)(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光,那么她应该把 放到C处。(填“温度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A.B.C.D.1.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该物体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________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________所有色光;黑色物体________所有色光。2019年国庆阅兵,“喷射彩虹的飞机”刷屏了,“彩虹”形成原理,是低空飞行的飞机尾气中的水蒸气离开飞机后液化为云雾,开始时喷入发动机尾气中的烟剂彩色染料,就会将这些云雾染色成各种颜色的烟雾,形成飞机彩色的尾迹。人们看到的这些美丽的“彩虹”是( )A.云雾中的水滴折射阳光形成B.染料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形成C.染料反射不同的色光形成的D.是一种人造的光的色散现象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景使人惆怅。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奥运五环颜色从左到右依次如图所示,分别代表欧洲(蓝)、亚洲(黄)、非洲(黑)、澳洲(绿)、美洲(红)。将蓝光依次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呈蓝色的是( )A.欧洲环 B.亚洲环 C.澳洲环 D.美洲环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上帝给世间万物分发各种颜色,由它们自由选择。花儿想:“我喜欢红花,说不定别人也喜欢,那就让给别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它颜色,却把红色反射给别人。结果,它变成了红色的。其他动植物也像花儿这样想着别人,结果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你认为黑乌鸦会是怎样想的( )A.我就喜欢黑色B.我什么颜色也不喜欢,因此什么颜色我都不要C.我各种颜色都喜欢,让我变得五颜六色吧D.我喜欢红色和黄色,我只要这两种颜色同学的手上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在暗室中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他看到两朵花的颜色分别是(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呈白色 B.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白色C.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呈蓝色 D.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如图是某市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当扫描器照射条形码时,黑色条纹将 (填“反射”或“吸收”)所有光,白色条纹则反之,最后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的相关信息。1.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________之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肉眼看不见。(1)红外线的特点:红外线具有____效应,热作用强。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2)红外线的利用:红外线遥控、响尾蛇利用红外线捕食、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探测器等。2. 紫外线:位于________之外,肉眼看不见。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1)紫外线的特点: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且具有荧光效应。(2)紫外线的利用:消毒杀菌、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鉴别纸币的真伪。(3)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在距地面20~25km的大气中,集中了地球上大多数的臭氧,这就是________层,它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投射在暗房里。把1﹣9号温度计放置在光带及其附近,如图所示,另有一温度计10放在远离光带的位置(未画出)发现温度计1比室内其他温度计的示数要高:2、3、4、5、6、7、8七支温度计的示数有些许差异,比温度计10示数要高;温度计9的示数与温度计10的示数无明显差异。从实验现象中,可以推断( )①温度计9位置一定不存在看不见的光②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都不可以让温度计示数升高③温度计1的位置存在一种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的看不见的光A.只有①是对的 B.只有③是对的C.①、③都是对的 D.①②③都不对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B.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来辨别纸币的真伪C.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D.医院里常使用紫外线给病房消毒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 天蚕丝 1 12%2 2 5%3 化纤 1 28%4 2 14%5 全棉T恤(白色) 1 7%6 全棉T恤(黑色) 1 4%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光与色(解析版).docx 初一科寒-第2讲光与色(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