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感官世界,用耳倾听学习目标:1.列举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及功能,了解皮肤感觉、嗅觉、味觉的形成过程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人的感觉特点3.知道声音产生原因和传播的条件和特点4.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观察现象的能力Part1.体系说明Part2.知识概要Part3.知识讲解知识检测1.感觉器官和感觉: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人的感觉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2.感觉的产生:人体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________,发出________,信息沿着神经传到________,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3.影响感觉的因素:人的感觉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等的影响。1.耳 鼻 眼 舌 皮肤 听觉 嗅觉 视觉 味觉 触觉 2.刺激 信息 大脑 3.酒精 药物典型例题例1-1.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B.感觉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 D.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解答】解:感觉器官中有许多神经末梢,能够接受刺激产生信息,产生的信息由神经传到大脑中,在大脑中形成感觉,B错误;故选:B。例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传递刺激的结构 B.感受器是一种信息转换装置C.皮肤中存在各种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D.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感觉的结构【解答】解:A、感受器转换信息,但不传递信息。信息的传递由神经纤维完成。不正确。B、感受器不具备传递信息功能,是一种信息转换装置,正确。C、这个说法太绝对了。血糖浓度感受器就没有在皮肤上。不是“各种”。不正确。D、感受器只能接受刺激,将刺激转换为电信号,并不能形成感觉,感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不正确。故选:B。◆变式训练1、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痛觉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 )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C.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 D.均在大脑【解答】解: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伤后感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故选:C。2.小科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先将左手放入甲盆,右手放入乙盆。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是左手感到 ,右手感到 ;说明 感受器分别感受 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三个盆里依次装有冷水、热水、温水,先把左手放入甲冷水中,感觉冷水的冷热程度,左手很冷;再把右手放入乙热水中,感觉热水的冷热程度,右手很热。同时拿出左右手并伸进丙盆温水中,温差很大,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说明冷热觉感受器分别感受改变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大脑。故答案为:热、冷、冷热觉、改变、大脑知识检测1.皮肤的感觉:皮肤是人体________的器官,其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感觉器官。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________。人的________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对触觉最敏感;人的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___比较敏感,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3.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能防止身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最大 冷热觉 触觉 痛觉 2.不同 指尖 热 3.水分散失 排汗散热 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典型例题例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A.味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解答】解:A、味觉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背部表面和知缘,口腔和咽部粘膜的表面也有散在的味蕾存在,但没有分布在皮肤,A不属于;B、C、D、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冷、热觉是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所以B、热觉感受器C、冷觉感受器D、痛觉感受器例2-2.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例如,触摸一般用 ,因为这个部位的 比较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解答】解: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其中手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上热觉神经末梢比较丰富。故答案为:不同;指尖;触觉神经末梢;热。◆变式训练1、老中医给病人看病时,都会“望、闻、问、切”,你知道“切”要用到人的什么感觉( )A.痛觉 B.热觉 C.触觉 D.冷觉【解答】解:老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其中的“望”主要利用的感觉是视觉,需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是眼;“切”主要利用的感觉是触觉,需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是皮肤。故选:C。2.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 。(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这说明了 。【解答】解:(1)皮肤的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其中手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手背上热觉神经末梢比较丰富。(2)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当人体患感冒时,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所以患了重感冒的人闻不到香味,并且吃起食物来总是觉得没有味道。故答案为:(1)热觉;(2)不好,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到,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3)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知识检测1.形成嗅觉的过程:气味→________→嗅觉神经末梢→________嗅觉神经中枢(形成嗅觉)2.嗅觉特点(1)适应性:是指长时间接触某种气味,嗅觉对该气味的敏感性就会减弱,即大脑______________的缘故。(2)差异性: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人的嗅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________。(3)选择性: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________。3.嗅觉的作用:嗅觉不仅能帮助人们闻到食物的香味,还能够帮助人们__________。1.鼻腔 大脑 2.嗅觉神经中枢适应 减弱 不同 3.避开危险典型例题例3-1.公安部门利用警犬破案,这是利用了狗的( )A.敏锐的目光 B.敏捷的动作 C.发达的味觉 D.敏感的嗅觉【解答】解: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粘膜。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公安部门利用警犬破案,这主要利用了狗具有比人更灵敏的嗅觉。故选:D。例3-2.人的感官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在感冒时,对气味就没有健康时敏感.这是因为(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嗅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C.产生嗅觉疲劳 D.感冒影响了嗅觉细胞对气味的敏感度【解答】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是呼吸道的组成器官,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又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黏膜中还有嗅细胞,当人体感冒时,鼻黏膜充血肿胀,会堵塞空气进出的通道,嗅细胞也就嗅出不到气味的刺激,所以会感到呼吸困难、闻不到食物的香味。故选:D。◆变式训练1.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解答】解: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故选:D。2.下列关于嗅觉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嗅觉是在有味道的气体进入鼻腔时形成的 B.嗅觉是在嗅神经传递冲动的过程中形成的C.嗅觉是在嗅黏膜上的嗅细胞受刺激时形成的 D.嗅觉是在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解答】解:嗅觉感受器分布鼻腔顶端,叫做嗅粘膜;嗅觉的形成部位则在大脑,D正确。故选:D。知识检测1.味蕾:舌上有味蕾(____________),能感受各种食物的刺激。味蕾藏于舌表面的许多小凸点内,它里面有许多________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是对________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2.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________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________产生味觉。3.味觉的类型:味觉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____________的感觉。4.味觉的敏感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________。1.味觉感受器 味觉 液 2.味觉 大脑 3.酸味 甜味 咸味 苦味 鲜味 综合后产生4.下降典型例题例4-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味蕾位于味觉细胞内 B.味觉细胞位于味蕾内C.舌上有4个味蕾,分别感受酸、甜、苦、咸 D.一个味蕾中有一个味觉细胞【解答】解: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这就是味觉。味觉细胞位于味蕾内,一个味蕾中有多个味觉细胞。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味蕾分辩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舌尖对甜、咸敏感,对苦、酸也敏感,舌的外侧对酸最敏感,舌根对苦最敏感。故选:B。例4-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 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 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B◆变式训练1.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解答】解:味觉的形成: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便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使其产生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原因是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故选:C。2.生活经验表明,当人处于极度疲劳或生病时,对食物的味觉没有健康时敏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之无味”。这主要是由于( )A.人的味觉器官暂时失去了感觉功能B.人的味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中C.生病或疲劳影响了味觉细胞对食物的敏感性D.人产生了味觉疲劳C知识检测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产生的。2.声源:正在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典型例题例5-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选:A。◆变式训练1.(2019秋 淮北月考)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可以用两种方法使它发声:(1)拿小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关于这两种方法发出声音的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法(1)中是小棒B.方法(1)中是瓶中的水C.方法(2)中是嘴D.方法(2)中是瓶中的空气柱【解答】解:(1)拿小棒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子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声源是瓶子和水。故AB错误;(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声源是瓶中的空气柱。故C错误,D正确。故选:D。2.(2020 章丘区模拟)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产生美妙的声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停止振动,所以声音消失了。故选:C。知识检测1.介质:声音可以在_____体、____体和____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真空________传声。2.声速: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中,声音传播的快慢是______的,一般在______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______中传播最慢,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______,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______。3.声波: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______。声波有广泛的用途,如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________等。4.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______回来,叫回声。从发出声音到能听见回声的时间间隔在______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1.气 液 固 介质 不能 2.不同 固体 气体 越快 340m 3.声波 海水深度 4.反射 0.1典型例题例6-1.(2020 绵阳二模)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如果把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 )A.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B.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C.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D.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解答】解:甲图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会弹起这是因为声音由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在月球上做乙图这个实验,真空不能传声,左边的音叉不会响,小球不会弹起。故选:B。例6-2.(2019秋 邗江区期末)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B.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C.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D.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例6-3.(2020 青山区模拟)小明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刚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小明听到了两个敲打的声音。关于该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听到的二次声音间隔大于0.1s B.小明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回声C.铁管要足够长才能听到两次声音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解答】解:小明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刚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声音分别从铁管、空气中传播,由于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所以小明会听到2次声音;由于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所以铁管的长度要足够长。故选:B。◆变式训练1.(2020秋 于都县校级月考)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B.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C.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解答】解:A、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A设计合理;B、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B设计不合理;C、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不符合题意,故C设计不合理;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D设计不合理;故选:A。2.(2020 苏州)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 m;(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 t乙(>/=/<);(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用s、t甲、t乙表示)【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距离为s=vt=340m/s×0.001s=0.34m;(2)由记录过程知,t甲比t乙多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故t甲>t乙;(3)从A到B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t=,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故答案为:(1)0.34;(2)>;(3)。3.(2020 西宁二模)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C.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D.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解答】解:A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变大,故AD错误;B、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声音能在水中传播,故B错误;C、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就可能吓跑将要上钩的鱼,所以空气和水都可以传声;故C正确;故选:C。4.(2020 绵阳一模)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C.钢轨的长度为D.钢轨的长度为(v2﹣v1)t【解答】解:(1)设钢轨的长度为L,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时间间隔t=t1﹣t2=﹣;所以钢管的长度L=;故C正确,D错误;(2)声音从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2===t;故AB错误;故选:C。知识检测1.音调:(1)声音的________叫做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物体振动得越________,发出的音调就越高。(2)音调与频率:①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Hz),简称________。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________。②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频率越小,音调越________。(3)音调的高低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人的发声频率在______________赫之间。儿童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________,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________。(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______________赫。(5)超声和次声:①频率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________。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超声波应用广泛,如超声波造影,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②频率低于20赫的声音叫________。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2.响度:(1)声音的________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觉。(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①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____________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②声音的响度跟人距离__________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越________。③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3)响度用______________来计量,符号是dB。正常说话的响度是50分贝左右。3.音色:(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2)影响音色的因素: 。4.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被称为声音的三要素。1.(1)高低 振动快慢 快 (2)①频率 赫兹 赫 大 ②高 低 (3)65~1100 高 高 (4)20~20000 (5)①超声 ②次声 2.(1)强弱 (2)①振动幅度 大 ②声源 小 (3)分贝3.(1)品质 特色 (2)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4.音调 响度 音色典型例题例7-1.“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7-2.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答】解:人耳却听不到声音,有可能是声源的振幅太小,或离发声体太远;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当在声源和人耳之间没有传播声音达的介质时,人不会听到声音;当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或低于20Hz时,此频率范围不在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不会听到声音;当声强级小于0分贝时人也不会听到声音;故选:D。例7-3.“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美妙的歌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解答】解:(1)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即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3)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4)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而有些动物听觉灵敏,可以感受到次声波;医生用“B超”是利用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故答案为:音调;空气;能量;次;超。◆变式训练1.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解答】解:(1)演员经常调节弦的松紧,弦的松紧程度决定着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2)用力大小能改变弦偏离原位置的大小,能改变振幅,能改变响度。(3)音色的影响因素是材料和结构,改变松紧时,没有改变弦的材料和结构,没有改变音色。故选:C。2.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 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解答】解: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气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响度。3.(2019秋 岳麓区期中)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多普勒效应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就会不同于声源发声的频率。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增加,频率变小,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减小,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后来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反射后被仪器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就会有不同,用不同颜色标识出,因而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象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根据上述内容回答:(1)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光 (近填“会”或“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2)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多普效应原理工作的,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3)有经验的铁路工人从听到火车鸣笛的声调越来越高,判断出火车正在 他。(选填“靠近”或“远离”)【解答】解:(1)由材料中的“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可知,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光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2)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所以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不相同;(3)只有声源和观察者靠近时,音调会变高,若两者远离,则频率减小,因此有经验的铁路工人从听到火车鸣笛的声调越来越高,判断出火车正在靠近他。故答案为:(1)会;(2)不相同;(3)靠近。part2.课堂总结本次课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21. 感觉器官和感觉: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人的感觉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2. 感觉的产生:人体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________,发出________,信息沿着神经传到________,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3. 影响感觉的因素:人的感觉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等的影响。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B.感觉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 D.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传递刺激的结构B.感受器是一种信息转换装置C.皮肤中存在各种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各种刺激D.感受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感觉的结构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痛觉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 )A.均在手指受伤处 B.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C.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 D.均在大脑小科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先将左手放入甲盆,右手放入乙盆。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是左手感到________,右手感到________;说明________感受器分别感受________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________。1.皮肤的感觉:皮肤是人体________的器官,其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感觉器官。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________。人的________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对触觉最敏感;人的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___比较敏感,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3.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能防止身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皮肤感受器的是( )A.味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冷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例如,触摸一般用________,因为这个部位的________比较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___比较敏感。老中医给病人看病时,都会“望、闻、问、切”,你知道“切”要用到人的什么感觉( )A.痛觉 B.热觉 C.触觉 D.冷觉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___比较敏感。(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________。(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1. 形成嗅觉的过程:气味→________→嗅觉神经末梢→________嗅觉神经中枢(形成嗅觉)2. 嗅觉特点(1)适应性:是指长时间接触某种气味,嗅觉对该气味的敏感性就会减弱,即大脑______________的缘故。(2)差异性: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人的嗅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________。(3)选择性: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________。3. 嗅觉的作用:嗅觉不仅能帮助人们闻到食物的香味,还能够帮助人们__________。公安部门利用警犬破案,这是利用了狗的( )A.敏锐的目光 B.敏捷的动作 C.发达的味觉 D.敏感的嗅觉人的感官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在感冒时对气味就没有健康时敏感.这是因为(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嗅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C.产生嗅觉疲劳 D.感冒影响了嗅觉细胞对气味的敏感度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下列关于嗅觉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嗅觉是在有味道的气体进入鼻腔时形成的B.嗅觉是在嗅神经传递冲动的过程中形成的C.嗅觉是在嗅黏膜上的嗅细胞受刺激时形成的D.嗅觉是在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1.味蕾:舌上有味蕾(____________),能感受各种食物的刺激。味蕾藏于舌表面的许多小凸点内,它里面有许多________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是对________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2.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________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________产生味觉。3.味觉的类型:味觉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____________的感觉。4.味觉的敏感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________。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味蕾位于味觉细胞内 B.味觉细胞位于味蕾内C.舌上有4个味蕾,分别感受酸、甜、苦、咸 D.一个味蕾中有一个味觉细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不同B.冷、热、触、痛觉感受器全分布在皮肤中C.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的上表面和两侧D.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嗅黏膜内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生活经验表明,当人处于极度疲劳或生病时,对食物的味觉没有健康时敏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之无味”。这主要是由于( )A.人的味觉器官暂时失去了感觉功能B.人的味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中C.生病或疲劳影响了味觉细胞对食物的敏感性D.人产生了味觉疲劳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产生的。2.声源:正在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可以用两种方法使它发声:(1)拿小棒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2)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关于这两种方法发出声音的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法(1)中是小棒 B.方法(1)中是瓶中的水C.方法(2)中是嘴 D.方法(2)中是瓶中的空气柱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 介质:声音可以在_____体、____体和____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______传声。2. 声速:在不同的介质__________音传播的快慢是________的,一般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________中传播最慢,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________,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________。3. 声波: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声波有广泛的用途,如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________等。4.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________回来,叫回声。从发出声音到能听见回声的时间间隔在______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如果把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 )A.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B.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C.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D.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B.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C.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D.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小明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刚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小明听到了两个敲打的声音。关于该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听到的二次声音间隔大于0.1s B.小明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回声C.铁管要足够长才能听到两次声音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B.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C.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________m;(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________t乙(>/=/<);(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________。(用s、t甲、t乙表示)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C.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D.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C.钢轨的长度为D.钢轨的长度为(v2﹣v1)t1. 音调:(1)声音的________叫做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物体振动得越________,发出的音调就越高。(2)音调与频率:①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Hz),简称________。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________。②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频率越小,音调越________。(3)音调的高低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人的发声频率在______________赫之间。儿童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________,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________。(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______________赫。(5)超声和次声:①频率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________。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超声波应用广泛,如超声波造影,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②频率低于20赫的声音叫________。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2. 响度:(1)声音的________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觉。(2)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①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____________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②声音的响度跟人距离__________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越________。③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3)响度用______________来计量,符号是dB。正常说话的响度是50分贝左右。3. 音色:(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2)影响音色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被称为声音的三要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我是歌手”的比赛现场,吉他________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声波获得信息。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________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________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多普勒效应1842年的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就会不同于声源发声的频率。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增加,频率变小,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减小,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后来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反射后被仪器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就会有不同,用不同颜色标识出,因而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象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根据上述内容回答:(1)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光________(近填“会”或“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2)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________多普效应原理工作的,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3)有经验的铁路工人从听到火车鸣笛的声调越来越高,判断出火车正在________他。(选填“靠近”或“远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感觉世界(解析版).docx 初一科寒-第1讲感觉世界(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