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专练】浙教版科学七年级寒假预习讲义3:光的反射(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寒假专练】浙教版科学七年级寒假预习讲义3:光的反射(含解析)

资源简介

光的反射
学习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说出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2.初步认识光的反射中光路的可逆性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初步认识虚像的含义
4.通过“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与分析
Part1.知识回顾
Part2.体系说明
Part3.知识概要
Part4.知识讲解
知识检测
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
2.光的反射定律(如图所示)
(1)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
(2)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居______的两侧。
(3)_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β=∠α)。
3.光路可逆
1.反射;2.(1)入射光线、法线、出射光线;(2)入射光线、出射光线、法线;(3)反射角、入射角
典型例题
例1-1.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解答】解: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2,入射角是∠3。
故选:B。
例1-2.小吴与小徐用如图装置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有关实验操作与目的不合理的是(  )
A.沿ON前后转动板F或E,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B.改变OB与法线的夹角,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
C.观察每一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
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线沿OA射出,可说明光路可逆
【解答】解:A、沿ON前后转动板F或E,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故说法正确;
B、由于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改变OA与法线的夹角,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故说法错误;
C、观察每一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故说法正确;
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线沿OA射出,可说明光路可逆,故说法正确;
本题是选择错误的答案,故选B。
故选:B。
例1-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墙上“孔雀” B.缸中“游鱼”
C.镜中“演员” D.林中“光线”
【解答】解:A、墙上“孔雀”属于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缸中“游鱼”是光透过水和玻璃缸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故B错误。
C、镜中“演员”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林中“光线”,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训练
1.平面镜M1与M2的夹角为60°,如图所示,如果光线AO经M1和M2反射后沿原路反射回去,则∠1的度数是(  )
A.90°
B.30°
C.60°
D.45°
【解答】解: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知反射光线与镜面M1垂直,则反射光线与M2的夹角∠3=90°﹣60°=30°,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90°﹣30°=60°;
入射光线与M2的夹角∠1=∠3=90°﹣60°=30°;
故选:B。
2.(2020秋 鹿城区校级月考)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下列图中,能正确,反应出“人能看到未点亮灯泡”的光路图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点亮的灯泡属于光源,会发出光线,未点亮的灯泡会反射点亮的灯泡的光线,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人看到了未点亮的灯泡。
故选:C。
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解答】解:
(1)白色纸板ABCD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
故答案为:(1)竖直;顺;(2)漫;(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
知识检测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的反射现象叫______反射。
(2)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的反射现象叫______反射。
(3)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它们都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镜面、漫、光的反射
典型例题
例2-1.(2019秋 江都区期中)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只有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反射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误;
B、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B正确;
C、干燥的路面和潮湿的路面都会发生反射,故C错误;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例2-2.关于甲、乙两图表现的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光污染”是因图甲的反射造成的
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与图乙的反射有关
【解答】解:
AB、根据图示可知,甲、乙的入射光线都平行,而甲的反射光线也平行,乙的反射光线不平行,因此甲图发生了镜面反射,乙图发生了漫反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B错误;
C、光污染是光照射到光滑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导致的,则“光污染”是因图甲的反射造成的,故C正确;
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漫反射导致的,即与图乙的反射有关,故D正确。
故选:B。
◆变式训练
1.(2019秋 庐江县期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黑板表面越平滑,字就越看得清,漫反射的效果越好
B.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
C.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它们都遵守反射定律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
【解答】解:
A、黑板表面越平滑,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越不容易看清黑板上的字,故A错误;
B、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故B正确;
C、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
D、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D正确。
故选:A。
2.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   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   处(均选填“亮”或“暗”)。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
【解答】解:(1)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有水,因为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
(2)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暗处有水。因为背着月光虽然水面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后背,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
故答案为:暗;亮;镜面反射。
知识检测
1.原理:遵循光的________定律。
2.特点:
像的性质:________、等大的____像。
像的位置: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
3.平面镜的作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________。
1.反射;2.正立、虚、垂直、相等;3.传播方向
典型例题
例3-1.(2018 金华)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D.“水中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解答】解:水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倒影”与岸上景物是等大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例3-2.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晰的是实像,不清晰的是虚像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缩小的像是实像,放大的像是虚像
D.能在光屏上呈现的是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是虚像
【解答】解:
A、实像可能不清晰,如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与像距如果没有调整好,物体在光屏上的实像就不清晰;而人在平面镜中可以得到清晰的虚像。此选项错误;
B、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形成的。此选项错误;
C、实像或虚像都可能是等大、放大或缩小的。此选项错误;
D、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例3-3.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解答】解: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故选:C。
例3-4.如图所示,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解答】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故AB错误;
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例3-5.(2020 江阴市二模)歌词“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对于水中的“白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倒立等大的虚像 B.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D.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是因为白塔反射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里,人才能看到白塔的倒影,倒影是白塔在水中成的正立等大虚像,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甲图是镜子水平放置时的像,乙图是镜子竖直放置时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   ;乙   。
【解答】解:甲图:b是钟表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钟表和钟表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钟表a,如图,所以钟表的实际时间是9:10。
(2)作出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则乙表的时刻是12:05。
故答案为:9:10;12:05。
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5)点燃竖直放置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解答】解: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互相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蜡烛的像,则证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5)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蜡烛B;(2)完全重合;相等;垂直;相等;(3)不能;(4)B;(5)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3.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远。若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平面镜相距视力表3m远,则人相距视力表的距离S应是(  )
A.1m B.2m
C.3m D.4m
【解答】解:
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也是3m,所以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是5m,所以人和视力表之间的距离是6m﹣5m=1m。故选:A。
4.(2020 温州一模)如图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区的夜景,图中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的形状。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涨,则桥洞与其倒影大致形状是(  )
A.B.C.D.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对称的;当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桥拱不再是半圆形,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圆形,只是半圆的一部分,而且水上部分和水中的像是关于水面对称的,因此,B图是正确的。
故选:B。
知识检测
1.凸面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汽车观后镜就是凸面镜。
2.凹面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太阳灶就是利用了凹面镜制成的。
典型例题
例4-1.2.下面是小明和小华学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知识后,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些看法,结合你所学知识正确的是( )
A.汽车后视镜是一个凹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
B.太阳灶加热物体时,要把被加热的物体放在凸面镜的焦点处
C.手电筒和探照灯里,要把灯泡故在凹面镜的焦点处,才能获得平行光
D.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只是成像,再也没有其它用途
【答案】C
【解析】A.具有发散作用的元件才能够扩大观察范围,因此汽车后视镜是一个凸面镜;故A错误;
B.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太阳灶加热物体时,要把被加热的物体放在凹面镜的焦点处;故B错误;
C.手电筒和探照灯里,是利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要把灯泡放在凹面镜的焦点处,获得平行光;故C正确;
D.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只是成像,还可以制成潜望镜等,故D错误。
例4-2.汽车的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小汽车的后视镜大多是平面镜,而对于大型车辆。其后视镜一般是   (选填“凹面镜子”、“凸面镜”),物体在镜中成正立、   的虚像,增大了驾驶员观察视野。但即使如此,驾驶员仍有观察不到的盲区,如图所示,所以行车、走路定要注意安全。
【解答】解:
对于大型车辆,其后视镜一般是凸面镜,物体在镜中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增大了驾驶员的观察视野。
故答案为:凸面镜;缩小。
◆变式训练
1.如图为伦敦四大地标性摩天大楼:“对讲机”、“小黄瓜”、“奶酪刨”、“碎片大厦”。其中一座大楼的设计因考虑不周,曾经由于玻璃反光将停放在附近的小桥车某些部件烤化了,你认为这座大楼最可能是(  )
A.对讲机 B.小黄瓜
C.奶酪刨 D.碎片大厦
【解答】解:
A、伦敦四大地标性摩天大楼之“对讲机”其形状相当于一个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聚的光线正好落在停放在附近的小轿车某些部件上,使得小轿车某些部件被“烤”熔化了,故A正确;
BCD、小黄瓜是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不能汇聚光线,“奶酪刨”、“碎片大厦”是平面镜,会发生镜面反射,也不能汇聚光线,故这三个都不能使小轿车的零件损坏,故BCD错误。
故选:A。
2.小壮在医院中看到五官科医生头上有个小镜子。而牙医给病人检查牙齿时,伸入病人口腔中另一面小镜子,事先要烤一烤。下列关于前后两面镜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前一面是凹面镜,后一面是凸面镜,烤火是避免镜子太冷刺激皮肤
B.前一面是凸面镜,后一面是凹面镜,烤火是为了消毒
C.前一面是平面镜,后一面是凹面镜,烤火是为了避免水蒸气液化附在镜面
D.前一面是凹面镜,后一面是平面镜,烤火是为了避免水蒸气液化附在镜面
【解析】口腔科的医生头上戴的小镜子是一个凹面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使射入病人口腔中的光较强;医生检查口腔牙齿用的是平面镜,把镜子用火烤烤,镜子的温度升高,高于口腔内水蒸气的温度,病人口中的水蒸气不会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发生液化现象,从而能使医生利用镜子的平面镜成像原理清楚地观察病人的牙齿。
故选D。
3.(2020·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初一期中)五一假期,小赞同学一家驾车到瑞安周边景点游玩。善于观察的他发现了小轿车中运用了许多的光学知识。
发现1: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倾斜安装的,而不是竖直安装(如图甲所示)。
发现2:小轿车两侧的观后镜都是凸面镜(如图乙),它们的可视范围比车内的观后镜(平面镜)要大。
发现3:小轿车的远光灯是凹面形,安装在车前方较低的位置,灯丝位于焦点,夜间开灯时,发现照射的距离特别远(如图丙所示)。
请你利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和原理,解释小赞同学的这三个发现。_______。
【解析】(1)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如果竖直安装,所成的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成像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
(3)车灯装的较低,可使强光照在地面上或坑洼处等物体上,通过物体反射,司机就容易看清照到的物体。照得远是因为车头的远光灯发光点位于圆弧聚光点位置,这个位置发出去的光经过周围的反射圆弧反射后都是平行射出,所以射得远。
Part5.课堂总结
本次课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
2、
1.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
2. 光的反射定律(如图所示)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
(1)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
(2)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居______的两侧。
(3)_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β=∠α)。
3. 光路可逆
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1 B.∠2
C.∠3 D.∠4
小吴与小徐用如图装置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有关实验操作与目的不合理的是(  )
A.沿ON前后转动板F或E,可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B.改变OB与法线的夹角,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
C.观察每一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可说明它们分居法线两侧
D.若光沿BO入射,反射光线沿OA射出,可说明光路可逆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墙上“孔雀” B.缸中“游鱼” C.镜中“演员” D.林中“光线”
平面镜M1与M2的夹角为60°,如图所示,如果光线AO经M1和M2反射后沿原路反射回去,则∠1的度数是(  )
A.90° B.30°
C.60° D.45°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下列图中,能正确,反应出“人能看到未点亮灯泡”的光路图的是(  )
A. B. C. D.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___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反射;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__;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的反射现象叫____________反射。
(2)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的反射现象叫____________反射。
(3)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它们都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只有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反射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关于甲、乙两图表现的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光污染”是因图甲的反射造成的
D.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与图乙的反射有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黑板表面越平滑,字就越看得清,漫反射的效果越好
B.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
C.无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它们都遵守反射定律
D.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
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__________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__________处(均选填“亮”或“暗”)。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
1. 原理:遵循光的________定律。
2. 特点:
像的性质:________、等大的__________像。
像的位置: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
3. 平面镜的作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________。
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D.“水中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晰的是实像,不清晰的是虚像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缩小的像是实像,放大的像是虚像
D.能在光屏上呈现的是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是虚像
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如图所示,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歌词“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对于水中的“白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倒立等大的虚像 B.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D.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甲图是镜子水平放置时的像,乙图是镜子竖直放置时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5)点燃竖直放置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远。若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平面镜相距视力表3m远,则人相距视力表的距离S应是(  )
A.1m B.2m
C.3m D.4m
如图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区的夜景,图中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的形状。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涨,则桥洞与其倒影大致形状是(  )
A.B.C.D.
1. 凸面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汽车观后镜就是凸面镜。
2. 凹面镜对光线起________作用,太阳灶就是利用了凹面镜制成的。
下面是小明和小华学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知识后,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些看法,结合你所学知识正确的是( )
A.汽车后视镜是一个凹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
B.太阳灶加热物体时,要把被加热的物体放在凸面镜的焦点处
C.手电筒和探照灯里,要把灯泡故在凹面镜的焦点处,才能获得平行光
D.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只是成像,再也没有其它用途
汽车的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小汽车的后视镜大多是平面镜,而对于大型车辆。其后视镜一般是__________(选填“凹面镜子”、“凸面镜”),物体在镜中成正立、__________的虚像,增大了驾驶员观察视野。但即使如此,驾驶员仍有观察不到的盲区,如图所示,所以行车、走路定要注意安全。
如图为伦敦四大地标性摩天大楼:“对讲机”、“小黄瓜”、“奶酪刨”、“碎片大厦”。其中一座大楼的设计因考虑不周,曾经由于玻璃反光将停放在附近的小桥车某些部件烤化了,你认为这座大楼最可能是(  )
A.对讲机 B.小黄瓜
C.奶酪刨 D.碎片大厦
小壮在医院中看到五官科医生头上有个小镜子。而牙医给病人检查牙齿时,伸入病人口腔中另一面小镜子,事先要烤一烤。下列关于前后两面镜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前一面是凹面镜,后一面是凸面镜,烤火是避免镜子太冷刺激皮肤
B.前一面是凸面镜,后一面是凹面镜,烤火是为了消毒
C.前一面是平面镜,后一面是凹面镜,烤火是为了避免水蒸气液化附在镜面
D.前一面是凹面镜,后一面是平面镜,烤火是为了避免水蒸气液化附在镜面
五一假期,小赞同学一家驾车到瑞安周边景点游玩。善于观察的他发现了小轿车中运用了许多的光学知识。
发现1: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倾斜安装的,而不是竖直安装(如图甲所示)。
发现2:小轿车两侧的观后镜都是凸面镜(如图乙),它们的可视范围比车内的观后镜(平面镜)要大。
发现3:小轿车的远光灯是凹面形,安装在车前方较低的位置,灯丝位于焦点,夜间开灯时,发现照射的距离特别远(如图丙所示)。
请你利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和原理,解释小赞同学的这三个发现。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