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力: 物体对_____________的作用2.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物体间必须有____________,但可以____________(磁铁吸引钉子)③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3. 力的作用效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墙壁与球没有力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A.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B.成熟的苹果从树上下落C.用力推箱子,但箱子没有动D.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进在图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图( )A. B.C.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C.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校园内不允许追逐打闹,小黄不遵守校规,在追逐打闹过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颗牙,自己额头也肿了,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能产生力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小孩从滑梯加速滑下 B.汽车水平匀速行驶C.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转动 D.刚刚起飞的火箭1.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2. 力的测量(1)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常用的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2)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长度_____________。弹簧测力计能在月球上测出拉力的大小。(3)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①量程:所测力的最大值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____。②调零:测量前需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位于_____________处,否则应当校零。③最小刻度值:认清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确定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各表示多大的力。④方向: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测一个约4牛的力时,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最恰当的是( )A.10牛,0.2牛 B.5牛,0.1牛C.15牛,0.5牛 D.以上三者均可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例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B.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0.2N的位置,为了使测量准确,这个同学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把指针调节到“0”刻度线B.测出拉力后,再加上0.2NC.因为实验总有误差,直接读出数值就可以D.测出拉力后,减去0.1N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1)当在A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___________cm.如果用B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测力计,其最大量程可为___________。A.0﹣5N B.0﹣10N C.0﹣15N D.0﹣20N(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图丙所示两测力计,它们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用橡皮筋___________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均选填“A”或“B”)。(3)若将本实验中A、B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N。1.力的三要素:人们通常把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2.力的示意图:科学上通常用___________来直观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___________,在箭头边上标上________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___________。这种表示力的图形叫做___________。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 D.力的单位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如图所示是常用的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A.作用点有关B.大小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法画出与水平方向成30°角,向右上方拉小车的力,拉力的大小为100N。1. 重力概念:物体由于___________ 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___________。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3.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来测量。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______成正比,关系式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其中g=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4.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___________。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该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抛的小球离开手后不受重力作用B.空中匀速飞行的飞鸟只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D.一个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深圳健儿多个项目摘金夺银,为广东代表团贡献了8金、8银、11铜,假如“失去重力的话”,下列比赛项目:①100m跑:②举重:③跳水:④铅球,将无法进行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爱米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她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 )A.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B.相同质量的物体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C.甲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关系式为G=15mD.乙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关系式为G=5m1. 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 弹力包括:___________等如图所示,ABCD顺序表示了射箭的整个过程,运动员先将箭搭在弓上,然后慢慢拉弓,将弓拉满后松手,箭疾驰而飞,在以上过程中,弓的弹力最大的时刻是( )A. B. C. D.下列四幅图是描述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情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A. B.C. D.小芳和晓莉购买了同类的弹力球,小芳说:“我的球的弹力比你的好”。晓莉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给小芳出注意。她该怎样办?( )A.让两只球离地不同的高处,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B.把两只球向墙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时离墙的距离C.把两只球向地面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D.让两只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力的初步认识学习目标:1.能根据力的作用的实力概括出力的意义2.能由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的两种效果3.认识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4.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理解重力的意义,知道重力的方向6.会用公式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part1.知识回顾part2.体系说明part3.知识概要part3.知识讲解知识检测①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但可以不接触(磁铁吸引钉子)3.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③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图:墙壁与球没有力的作用2.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典型例题例1-1、(2019春 天津期末)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 )A.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B.成熟的苹果从树上下落C.用力推箱子,但箱子没有动D.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进【解答】解:A、用力拉弓,弓发生形变,力使弓发生形变,不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不符合题意;B、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重力改变了苹果的运动状态,不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不符合题意;C、用力推箱子,箱子仍然静止,运动状态没有改变,不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不符合题意;D、游泳时向后划水,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人产生向前的作用力,所以人向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例1-2.在图中,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图( )A. B. C. D.【解答】解:A、在人的推力作用下,货车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用力将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脚将静止的足球踢出去,使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D、甲用力推乙,甲给乙一个作用力,乙也给甲一个反作用力,使甲向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训练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C.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解答】解:A、水母向下喷水对水施加向下的力,同时水对水母施加向上的力使水母上升,故A不符合题意;B、鱿鱼向前喷水对水施加向前的力,同时水对鱿鱼施加向后的力使鱿鱼后退,故B不符合题意;C、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利用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故C符合题意;D、企鹅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企鹅施加向前的力使企鹅前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0 邵阳)校园内不允许追逐打闹,小黄不遵守校规,在追逐打闹过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颗牙,自己额头也肿了,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能产生力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A、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决定,故A错误;B、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小黄在追逐打闹过程中撞掉了小方一颗牙,自己额头也肿了,故B正确;C、接触的两物体间不一定能产生力,如果接触的两物体间没有相互挤压,则它们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D、就题中的情景而言,体现了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力作用的相互性,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D错误(不合理)。故选:B。3.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小孩从滑梯加速滑下 B.汽车水平匀速行驶C.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转动 D.刚刚起飞的火箭【解答】解:A、小孩从滑梯加速滑下,运动速度发生变化,故A不合题意;B、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B符合题意;C、电子绕原子核转动过程中,运动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故C不合题意;D、刚刚起飞的火箭会加速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B。知识检测1.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牛顿__。2.力的测量(1)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__测力计__,常用的测力计是__弹簧测力计__。(2)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长度__越长__。弹簧测力计能在月球上测出拉力的大小。(3)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①量程:所测力的最大值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量程 。②调零:测量前需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位于 零刻度线 处,否则应当校零。③最小刻度值:认清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确定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各表示多大的力。④方向: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典型例题例2-1.测一个约4牛的力时,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最恰当的是( )A.10牛,0.2牛 B.5牛,0.1牛C.15牛,0.5牛 D.以上三者均可【解答】解:重力为4N,A、B、C都可以用,考虑到要尽可能精确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因此要选用量程为5N,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较合适。故选:B。例2-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例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B.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解答】解: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范围和分度值;B、每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是都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不在零点的就要校零;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D、测量力的大小时,只要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即可,不一定竖直放置。故选:D。◆变式训练1.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0.2N的位置,为了使测量准确,这个同学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把指针调节到“0”刻度线B.测出拉力后,再加上0.2NC.因为实验总有误差,直接读出数值就可以D.测出拉力后,减去0.1N【解答】解:A、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测力计可以正常使用;故A说法正确;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记下测量时的示数,减去测量前的示数0.2N即可;故B说法不正确;C、因为测量前没有调零,这样的测量过程是错误的,不是误差,故C说法错误;D、记下测量时的示数,应减去测量前的示数0.2N,故D说法错误。故选:A。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1)当在A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 cm.如果用B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测力计,其最大量程可为 。A.0﹣5NB.0﹣10NC.0﹣15ND.0﹣20N(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图丙所示两测力计,它们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用橡皮筋 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均选填“A”或“B”)。(3)若将本实验中A、B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N。【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A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0N的情况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5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x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变化关系为一直线,说明橡皮筋的伸长△x与受到接力F成正比例,所以A的量程为0﹣10N,B的量程为0﹣15N,故C正确;21教育网A函数的关系,FA=kA△xA,由图知,当FA=5N,△XA=10cm;将上面的数据分别代入:FA=kA△xA、得:kA=0.5N/cm,因此FA=0.5△xA,所以,当在A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xA=cm=16cm;(2)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F=5N时,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5cm,所以,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3)将与本实验中两根相同的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两根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由图可知,在拉力作用下B先达到最大伸长量15cm,A橡皮筋的伸长量也为15cm;当伸长量为15cm时,橡皮筋B上的力为15N,因为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橡皮筋A上的力为 ×15N=7.5N,根据二力合成可得受到的最大拉力为15N+7.5N=22.5N。故答案为:(1)16;C;(2)A;(3)22.5。知识检测1.力的三要素:人们通常把力的大小、__方向__、__作用点__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2.力的示意图:科学上通常用__一条带箭头的线段__来直观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__力的方向__,在箭头边上标上__力的大小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__力的作用点__。这种表示力的图形叫做__力的示意图__。典型例题-力的三要素例3-1.(2019春 莘县期末)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 D.力的单位【解答】解: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故选:A。例3-2.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C.只有大小相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解答】解:手对桶的拉力和桶对手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作用点不同,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变式训练1.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解答】解:拉和压同一弹簧说明受力方向不同,因此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选:C。2.如图所示是常用的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A.作用点有关B.大小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解答】解:由图可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A、B不同,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故选:A。3.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法画出与水平方向成30°角,向右上方拉小车的力,拉力的大小为100N。【解答】解:画50N的标度,然后过小车的上边缘作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大小为100N的拉力。如下图所示:知识检测1.重力概念:物体由于 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3.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__弹簧测力计__来测量。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 质量 成正比,关系式为 =g 或 G=mg ,其中g=9.8N/kg,其意义是__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__。4.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该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典型例题-重力例4-1.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解答】解:A、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指向地心的,物体放在斜面上,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与斜面垂直。故A说法不正确。B、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与支持面无关。故B说法不正确。C、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C说法不正确。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正确。故选:D。例4-2.(2018秋 高密市期末)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抛的小球离开手后不受重力作用B.空中匀速飞行的飞鸟只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D.一个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解答】解:A、地球上所有物体在任何状态都受重力,因此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仍受重力作用,故A错误;B、空中飞行的飞鸟受重力作用,还受到了空气的阻力,故B错误;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指向地心,故C错误;D、一个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篮球的重心在球心上,但不在球体上,故D正确。故选:D。◆变式训练1.(2018春 罗湖区期末)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深圳健儿多个项目摘金夺银,为广东代表团贡献了8金、8银、11铜,假如“失去重力的话”,下列比赛项目:①100m跑:②举重:③跳水:④铅球,将无法进行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解答】解:①如果没有重力,人就不会对地面产生压力,此时脚与地面没有摩擦力,人无法行走,所以100m跑无法进行;②如果没有重力,杠铃质量再大,受到的重力也为零,人就能很轻松举起它,所以举重无法进行;③人跳起后,如果没有重力,由于不再受到重力作用将不再落回地面,所以跳水运动无法进行;④如果没有重力,铅球的重力为0,投掷出去的铅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类运动将无法进行;通过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无法进行。故选:D。2.(2019春 长春期末)爱米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她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 )A.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B.相同质量的物体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C.甲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关系式为G=15mD.乙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关系式为G=5m【解答】解:AB、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8kg时,甲的重力为120N,乙的重力为40N,则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故A正确、B错误;C、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12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15N/kg,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15N/kg,故C错误;D、乙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40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5N/kg,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5N/kg,故D错误。故选:A。知识检测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弹力包括:压力、拉力、推力、支持力、提力等典型例题-弹力例5-1.下列四幅图是描述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情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A.B.C.D.【解答】解:由于拉力能大小不变的被固体传递到每一匝弹簧上,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应该是均匀拉伸,图中只有D图是均匀拉伸的。故选:D。例5-2.如图所示,ABCD顺序表示了射箭的整个过程,运动员先将箭搭在弓上,然后慢慢拉弓,将弓拉满后松手,箭疾驰而飞,在以上过程中,弓的弹力最大的时刻是( )A. B. C. D.【解答】解:拉弓时,弓发生了弹性形变,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将弓拉满后,弓的弹性形变最大、弹力最大。故选:C。◆变式训练1.小芳和晓莉购买了同类的弹力球,小芳说:“我的球的弹力比你的好”。晓莉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给小芳出注意。她该怎样办?( )A.让两只球离地不同的高处,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B.把两只球向墙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时离墙的距离C.把两只球向地面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D.让两只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解答】解:A、让两只球离地不同的高处,自由落下,没有控制变量,故该选项错误;B、把两只球向墙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时离墙的距离,该距离不易测量,故该选项错误;C、把两只球向地面掷去,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也没有没有控制变量,故该选项错误;D、让两只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比较两只球的反弹的高度,运用了控制变量,高度又便于比较,故该选项正确。故选:D。2.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A.L甲=L乙=L丙=L丁 B.L乙=L丁<L甲=L丙C.L甲=L乙<L丙=L丁 D.L丁<L乙<L甲<L丙【解答】解: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而图甲和丙都是使弹簧伸长的,图乙和图丁都是让弹簧压缩的,图甲和图丙上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长的长度相同;图乙和图丁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压缩的长度相同,故有L乙=L丁<L甲=L丙;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part5.课堂总结本次课最重要的三个知识点: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教师版-七年级寒假-力的初步认识(解析版).docx 初一科寒-第5讲力的初步认识(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