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真题演练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真题演练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真题演练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谢晋元——武汉会战 B.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C.彭德怀——平型关大捷 D.张自忠——淞沪会战
2.(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以下两件道具:
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
3.(2021·四川绵阳·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事件形势示意图。该事件是( )
A.华北危机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2021·湖南株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5.(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分别是
A.5月8日 12月7日 B.9月2日 12月7日
C.8月15日 12月13日 D.9月3日 12月13日
6.(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这句话表述的是抗日战争的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意义
7.(2016·辽宁阜新市·中考真题)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犯下滔天罪行。我国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设立了国家“公祭日”,其具体日期是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18日 D.12月13日
8.(2015·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只有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人,才能视民族兴亡为己任。张学良、杨虎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置个人荣辱于不顾,秉持民族大义,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们共同发动了
A.一二·九运动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武昌起义
9.(2015·辽宁阜新·中考真题)2015年的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70周年阅兵式,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出席了庆典,中国也将在9月份举行纪念活动,中国纪念活动的意义是
A.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B.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中国和俄罗斯是友好邻邦
10.(2016·辽宁阜新市·中考真题)抗日战争时期,下列战役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11.(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中国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12.(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一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一二·九运动
13.(2021·湖北襄阳·中考真题)襄阳乃兵家重地,曾是抵御日寇的一方热土,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A.张自忠 B.左权 C.赵登禹 D.杨靖宇
14.(2021·四川甘孜·中考真题)他“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杨靖宇 D.张学良
15.(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16.(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1943年11月,中国军队在湘北拼死抵抗日军的进攻,延缓了日军南下进攻的步伐。这次 会战是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常德会战
C.长衡会战 D.湘西战役
17.(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描述的此次战役
A.取得了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
B.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C.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D.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8.(2021·湖北中考真题)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奋起反抗。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德军突袭波兰 C.德国入侵苏联 D.珍珠港事件
19.(2021·北京中考真题)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20.(2021·广东中考真题)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21.(2021·黑龙江绥化·)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重庆谈判
22.(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 )
A.共御外侮 B.铭记国耻 C.抵制日货 D.寻找外援
2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抗口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条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七七事变的爆发
24.(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爱国青年张楚准备奔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投身革命事业,他的目的地是( )
A.广州 B.延安 C.重庆 D.南京
25.(2021·青海中考真题)1936年在《张·杨对时局宣言》中提到“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学良等涕泣进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该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4分)(2021·湖南株洲·)阅读下列材料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我们党(中国共产党)一条宝贵经验。
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难。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摘自李颖等《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北京日报》(2013年3月4日)
材料二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孵小鸡”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陕变事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变局中开新局,促成“陕变事起”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党史,多少跌宕起伏,几多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总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靠的是什么?
27.(12分)(2021·湖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1月18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这场活动拉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的序幕。启动仪式上,国家博物馆作为主会场,在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共设6个分会场。
材料二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岁月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6个分会场中的任意1个地方,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角度,说明选择该地方作为分会场的主要理由。
(2)选择材料二中的任意一种革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主要内容。
28.(12分)(2020·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国家。
材料二 1895年5月15日《申报》刊文节选: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材料三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阅读材料一,列出清朝初年驱逐外来侵略收复东南疆土的史实。
(2)简述材料二中《申报》刊文的历史背景。
(3)阅读材料三,①概括《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②指出中国十四年抗战取胜的国内原因。
29.(12分)(2020·湖南常德·中考真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局图
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四次从1930年12月19日到1933年4月29日,均告失败……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正在组织第五次围剿,战事开始于该年(1934年)10月,共有70万人参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你认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真题演练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谢晋元——武汉会战 B.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C.彭德怀——平型关大捷 D.张自忠——淞沪会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由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等将领指挥的,其中李宗仁是第五战区的司令官,B项正确;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A项错误,排除A项;林彪领导了平型关大捷,C项错误,排除C项;张自忠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以下两件道具:
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共产党为了更好的联合国民党抗日,把自己的部队改名为八路军和新四军,D项正确;五四风云属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此时期的中共没有成立,A项排除;北伐凯歌是北伐战争时期,此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称为国民革命军,B项排除;长征岁月属于长征时期,此时期中共的部队被称为红军,C项排除;故选D项。
3.(2021·四川绵阳·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事件形势示意图。该事件是( )
A.华北危机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北平、卢沟桥、宛平城及中日军队的作战路线”可以判断出这是日军方面发动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C项正确;华北危机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A项排除;九一八事变发生于沈阳,B项排除;八一三事变发生于上海,D项排除。故选C。
4.(2021·湖南株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创作的著名歌曲,该歌曲以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被日寇侵占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盼望收复失地、回到故乡的心情,故选A;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但《松花江上》描绘的东北地区,故排除B;1937年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入侵上海,这与《松花江上》不符,故排除C;1937年日本在北平制造七七事变,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
5.(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分别是
A.5月8日 12月7日 B.9月2日 12月7日
C.8月15日 12月13日 D.9月3日 12月13日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我国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由此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分别是9月3日和12月13日,故选D项,排除ABC项。
6.(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这句话表述的是抗日战争的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意义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这段话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民族觉醒,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这句话表述的是抗日战争的意义,D项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故答案为D。
7.(2016·辽宁阜新市·中考真题)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犯下滔天罪行。我国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设立了国家“公祭日”,其具体日期是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18日 D.12月13日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造成了30万中国军人和平民的死亡,犯下滔天罪行。我国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设立了国家“公祭日”,其具体日期是12月13日。故D项正确;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9月2日是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的日子,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子,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8.(2015·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只有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人,才能视民族兴亡为己任。张学良、杨虎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置个人荣辱于不顾,秉持民族大义,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们共同发动了
A.一二·九运动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武昌起义
【答案】C
【解析】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故C符合题意;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救亡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武昌起义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排除ABD。故选C。
9.(2015·辽宁阜新·中考真题)2015年的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70周年阅兵式,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出席了庆典,中国也将在9月份举行纪念活动,中国纪念活动的意义是
A.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B.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中国和俄罗斯是友好邻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2015年的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纪念卫国战争70周年阅兵式,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出席了庆典,中国也将在9月份举行纪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正式开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法西斯战场开始最早和结束最晩的战场。1945年到2015年正好70年,所以中国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故选项A符合题意;“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与中国兴办纪念活动无关,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于1942年,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中国和俄罗斯是友好邻邦”与中国兴办纪念活动无关,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0.(2016·辽宁阜新市·中考真题)抗日战争时期,下列战役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打破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主动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进攻作战,即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故C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被动防御情况下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胜利,这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平型关大捷是在防御战中取得的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淞沪会战不是主动出击的战役,故D项错误。
11.(2021·贵州毕节·中考真题)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中国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进行了全民族抗战,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支援了其它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故C符合题意;二战中,日军还开辟了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的武器装备比日本落后,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加速了中国战胜日本,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一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一二·九运动
【答案】C
【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C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A排除;井冈山会师发生在国共对峙时期,与“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不符,B排除;一二·九运动发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之前,D排除。故选择C。
13.(2021·湖北襄阳·中考真题)襄阳乃兵家重地,曾是抵御日寇的一方热土,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A.张自忠 B.左权 C.赵登禹 D.杨靖宇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可知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张自忠,故选择A;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故排除B;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侵略北平而牺牲,故排除C;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故排除D。
14.(2021·四川甘孜·中考真题)他“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杨靖宇 D.张学良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张学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 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D正确;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故A错误;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故B错误;杨靖宇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共产党员,故C错误。综上答案D。
15.(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它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故A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均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后进行的战役,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1943年11月,中国军队在湘北拼死抵抗日军的进攻,延缓了日军南下进攻的步伐。这次 会战是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常德会战
C.长衡会战 D.湘西战役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会战中20万将士壮烈殉国,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选项B符合题意;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A排除;长衡会战历经3个多月,这是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之间震惊世界的一战,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C排除;1945年4月-6月湘西战役,是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D排除。故选B。
17.(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描述的此次战役
A.取得了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
B.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C.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D.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37年,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可知与淞沪会战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选项C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是平型关战役,A排除;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B排除;武汉保卫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排除。故选C。
18.(2021·湖北中考真题)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奋起反抗。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德军突袭波兰 C.德国入侵苏联 D.珍珠港事件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端,揭开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
19.(2021·北京中考真题)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答案】C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抗日斗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出版宣传、介绍民族英雄的书籍,意在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故选C;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排除B;D项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排除。
20.(2021·广东中考真题)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了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建设,不能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排除B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等,材料不能体现相关内容,排除C项;从题干“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可知,题干材料所处的时间为抗战时期,不可能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21.(2021·黑龙江绥化·)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重庆谈判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正确;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排除A;1937年,国民党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召开的,排除D。故选B。
22.(2021·山东聊城·中考真题)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 )
A.共御外侮 B.铭记国耻 C.抵制日货 D.寻找外援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的甲午海战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都是日本发动的。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出现危机。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共御外侮,抵抗日本的侵略,故A符合题意;铭记国耻、抵制日货、寻找外援不是《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的主要目的,排除BCD。故选A。
2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抗口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条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七七事变的爆发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A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4.(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爱国青年张楚准备奔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投身革命事业,他的目的地是( )
A.广州 B.延安 C.重庆 D.南京
【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25.(2021·青海中考真题)1936年在《张·杨对时局宣言》中提到“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学良等涕泣进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该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张·杨对时局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西安事变,故B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排除A;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都发生在1937年,排除CD。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4分)(2021·湖南株洲·)阅读下列材料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我们党(中国共产党)一条宝贵经验。
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难。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摘自李颖等《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北京日报》(2013年3月4日)
材料二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孵小鸡”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陕变事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变局中开新局,促成“陕变事起”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党史,多少跌宕起伏,几多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总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靠的是什么?
【答案】(1)发动武装起义。
(2)战略转移:长征。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背景:华北危机出现、一二·九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意义: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靠的是坚强的信念(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解析】(1)根据材料一“(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开始发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战略转移:根据材料二“第五次‘围剿’”“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指的是长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方面进行回答。
(3)背景:根据材料三中“陕变事起”“1936年12月”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从华北危机出现、一二·九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等方面分析其背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等方面进行回答。
(4)结合材料中国民党的屠杀政策、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靠的是坚强的信念;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等角度进行回答。
27.(12分)(2021·湖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1月18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这场活动拉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的序幕。启动仪式上,国家博物馆作为主会场,在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共设6个分会场。
材料二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岁月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6个分会场中的任意1个地方,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角度,说明选择该地方作为分会场的主要理由。
(2)选择材料二中的任意一种革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主要内容。
【答案】(1)选择上海,1921 年 7 月 ,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选择嘉兴,中国共产党一大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选择井冈山: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选择遵义,1935 年 1 月在遵义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选择延安,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选择西柏坡,1949年3月在此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中心任务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是指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集体主义和求实自主创新精神。坚延安精神是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解析】(1)选择红色地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回答。如果选择上海和嘉兴可以从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回答。如果选择井冈山可以从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回答;如果选择遵义,结合所学从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回答;如果选择延 安,可以从抗战时期延安在抗日战争中地位分析回答;如果选择西柏坡可以从1949年3月在此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中心任务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回答。
(2)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重大精神。如果选择红船精神可以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回答; 如果选择“井冈山精神”可以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回答。如果选择长征精神可以从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集体主义和求实自主创新精神回答。如果选择延安精神可以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回答。
28.(12分)(2020·青海西宁·中考真题)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强大国家。
材料二 1895年5月15日《申报》刊文节选: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材料三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阅读材料一,列出清朝初年驱逐外来侵略收复东南疆土的史实。
(2)简述材料二中《申报》刊文的历史背景。
(3)阅读材料三,①概括《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②指出中国十四年抗战取胜的国内原因。
【答案】(1)驱逐外来侵略收复东南疆土:郑成功收复台湾(或郑成功率兵打败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2)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
(3)①《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②国内原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或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答出下划线标示的关键语句即可。若答“国共合作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初年驱逐外来侵略收复东南疆土的史实有: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兵打败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2)依据材料二的“1895年5月15日《申报》刊文节选: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申报》刊文的历史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1895年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是: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是: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②中国十四年抗战取胜的国内原因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29.(12分)(2020·湖南常德·中考真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局图
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四次从1930年12月19日到1933年4月29日,均告失败……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正在组织第五次围剿,战事开始于该年(1934年)10月,共有70万人参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你认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国共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2)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解析】(1)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东三省沦陷。依据材料一“从1930年——1934年,蒋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还可以归纳出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造成可乘之机。
(2)依据题干“1936年”和所学可知,当时西安事变爆发。形势岌岌可危。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依据材料三“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可以归纳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等回答其他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