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指导】如何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教育 课件(21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学生指导】如何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教育 课件(21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如何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的目标。
古语有云: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制定人生规划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在校初高中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规划书,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时刻检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才能为自己谋得精彩人生!为迎接未来新高考选课走班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需求,在新高考改革政策推移下,中学阶段学校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于给学生更好的、更专业的职业教育需要引起重视,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现在的自己,明确职业选择的方向,认清现在的自己与十年后的自己之间的差距与不足,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和改善,并用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当下的生活和学习中,以更好的实现理想,让学生体验到人生抉择的重要。
分目标:
用《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试》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职业方向。
2、用“十年以后的我”技术,描绘出未来的我,确定努力的方向并充满信心地为之而努力。
三、活动内容分析
重点:在活动体验中思考和分析自己
难点: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观和努力的方向。
四、教学过程:
(一)背景:
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也就是要求你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
“先思而后行”、“未雨绸缪”,这都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在分配资源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在几年后的生涯位置而定。这一研究成果,对于进入社会之前的学生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这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意义所在。
(二)职业生涯规划方法:
(1)“5W”方法
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5个“W”的思考的模式。从问学生认为自己是谁开始,然后顺着问下去,共有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这里指的不光是自己的身份,而是应该对自身特点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地认识,优点和缺点,都应该一一列出来。
自身优点: 自身缺点:
1、记忆力好,背东西快 1、马虎,粗心大意
2、爱好体育,身体素质好 2、拖延性强
3、计算能力强 3、……
4、…… 4、……
5、…… 5、……
请学生客观,综合分析!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会渐渐清晰。
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
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工作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
明晰了前面四个问题,就会从中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列出不利条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够做的几个职业目标,那么第五个问题有关“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自然就有了一个清楚明了的框架。最后将自我职业生涯计划列出来,建立形成个人发展计划书,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实现就业理想目标。
(2)十个原则
下面简述十个基本原则仅供参考:
清晰性原则: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2.变动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是否能依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3.一致性原则: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是否一致?4.挑战性原则:目标与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还是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5.激励性原则: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用?6.合作性原则: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是否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7.全程原则: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8.具体原则: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必须具体可行。9.实际原则: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作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选择确定可行的途径。10.可评量原则: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一评量、检查,使自己随时掌握执行状况,并为规划的提供参考的依据。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即可。
(三) 针对不同年级,分步做好规划
要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
初中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未来想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一年级多学习基础知识,打下好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
初中二年级为定向期:应更清楚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一些在假期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为自己最终的职业理想目标制定阶段性目标。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要将基础打的牢固,先从底层干起,积累经验,厚积薄发。
初中三年级为冲刺期: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已经相对清晰。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提升自己,选择更有利于实现自己职业规划的高中,进行工作前的下一阶段学习。
任何一种光荣一种待遇应该靠不断的努力来争取的,要最大限度地抓住机会。因此,针对现在暂时没有计划和目标这样的同学,我们通常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勇于承担责任。你或许能找出种种理由来解释自己对学习兴趣不高,不要找借口,学无止境,抓住任何机会学习。要象海面吸水一样吸取知识。
第二:认识到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决定你从功课和老师那里获得多少东西。你必须抱着积极态度对待学业。
第三:多方征求意见。良好的建议不会自己找上门来,你得经常找你的父母长辈或老师谈心,从工作经验上他们会给予很大的帮助,聪明的人则广泛的猎取信息。
第四:立刻行动。如果你自己身上有些东西连你自己都不喜欢,你缺乏自信,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武断,容易焦虑,不够开放,没有自觉性、缺乏领导素质、做事拖拖拉拉,你要马上采取行动,加以改正。记住:庸庸碌碌的人可能有众多同学,而跑在前面的人总是少数。
(四)总结和梳理
思考自己的选择,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和身边同学交流各自的选择,并进一步思考自己的选择
分享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背景音乐:在路上,送孩子离开教室
结语:
教师是引领孩子们人生的方向的导航人,那是一种幸运,一种崇高,一种幸福。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实时跟踪学生的生涯规划档案,了解学生生涯决策后的行动轨迹,及时“拨乱反正”,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掘潜能,提升能力,增强自信,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做出最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共21张PPT)
如何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教育
总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现在的自己,明确职业选择的方向,认清现在的自己与十年后的自己之间的差距与不足,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和改善,并用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当下的生活和学习中,以更好的实现理想,让学生体验到人生抉择的重要。
分目标:
1、用《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试》让学生
认识自己,明确职业方向。
2、用“十年以后的我”技术,描绘出未来的我,确
定努力的方向并充满信心地为之而努力。
目 录
CONTENTS
01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02 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和原则
03 针对不同年级,分步做好规划
为迎接未来新高考选课走班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需求,在新高考改革政策推移下,中学阶段学校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引领学生做更好的、更专业的职业教育需要引起重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背景:
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引导是学生人生路上的重要一步!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如何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信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中学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先了解生涯规划是什么?这里简而概括,生涯规划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抉择行动。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也就是要求你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
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
要告诉孩子:
“先思而后行”、“未雨绸缪”,这都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在分配资源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在几年后的生涯位置而定。
职业规划方法:
“5W”方法
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5个“W”的思考的模式。从问学生认为自己是谁开始,然后顺着问下去,共有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这里指的不光是自己的身份,而是应该对自身特点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地认识,优点和缺点,都应该一一列出来。
如:
自身优点: 自身缺点:
1、记忆力好,背东西快 1、马虎,粗心大意
2、爱好体育,身体素质好 2、拖延性强
3、计算能力强 3、……
4、…… 4、……
5、…… 5、……
请学生客观,综合分析!
职业规划方法: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调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会渐渐清晰。
职业规划方法:
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
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工作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
职业规划方法:
明晰了前面四个问题,就会从中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列出不利条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够做的几个职业目标,那么第五个问题有关“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自然就有了一个清楚明了的框架。最后将自我职业生涯计划列出来,建立形成个人发展计划书,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实现就业理想目标。
职业规划方法:
十个原则
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除了上述列出的经典方法外,还有以下十个基本原则仅供参考,可以帮助教师对于好的职业规划的内涵有更清晰的认识。
十个原则
原则 标准
1.清晰性原则: 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
2.变动性原则: 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是否能依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3.一致性原则: 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是否一致?
4.挑战性原则: 目标与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还是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
5.激励性原则: 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用?
6.合作性原则: 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是否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
7.全程原则: 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
8.具体原则: 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必须具体可行。
9.实际原则: 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作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选择确定可行的途径。
10.可评量原则: 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一评量、检查,使自己随时掌握执行状况,并为规划的提供参考的依据。
职业规划方法:
针对不同年级,分步做好规划
要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
初中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未来想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一年级多学习基础知识,打下好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
职业规划方法:
初中二年级为定向期:应更清楚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一些在假期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为自己最终的职业理想目标制定阶段性目标。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要将基础打的牢固,先从底层干起,积累经验,厚积薄发。
职业规划方法:
初中三年级为冲刺期: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已经相对清晰。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提升自己,选择更有利于实现自己职业规划的高中,进行工作前的下一阶段学习。
思考与分享:
任何一种光荣一种待遇应该靠不断的努力来争取的,要最大限度地抓住机会。因此,针对现在暂时没有计划和目标这样的同学,我们通常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勇于承担责任。你或许能找出种种理由来解释自己对学习兴趣不高,不要找借口,学无止境,抓住任何机会学习。要象海面吸水一样吸取知识。
第二:认识到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决定你从功课和老师那里获得多少东西。你必须抱着积极态度对待学业。
思考与分享:
第三:多方征求意见。良好的建议不会自己找上门来,你得经常找你的父母长辈或老师谈心,从工作经验上他们会给予很大的帮助,聪明的人则广泛的猎取信息。
第四:立刻行动。如果你自己身上有些东西连你自己都不喜欢,你缺乏自信,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武断,容易焦虑,不够开放,没有自觉性、缺乏领导素质、做事拖拖拉拉,你要马上采取行动,加以改正。记住:庸庸碌碌的人可能有众多同学,而跑在前面的人总是少数。
总结和梳理
思考自己的选择,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和身边同学交流各自的选择,并进一步思考自己的选择
分享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是引领孩子们人生方向的导航人,那是一种幸运,一种崇高,一种幸福。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实时跟踪学生的生涯规划档案,了解学生生涯决策后的行动轨迹,及时“拨乱反正”,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掘潜能,提升能力,增强自信,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做出最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结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