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2019年,某中学策划了“峥嵘七十载,与国同梦”演讲赛。此活动主要是纪念(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以下四幅图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其中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有(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
A. 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 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 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如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它由名医曲焕章在1902年创制,配方和制法从不外传.1955年曲家后人将药方无偿献给人民政府.这一做法的时代背景是(  )
A. 建立新中国
B. 实行土地改革
C. 开展人民公社化
D. 进行三大改造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该报道反映了(  )
A. 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 B. 农村合作化的优越性
C.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 文革时期“左”的错误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马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①“红卫兵”②“走资派”③“上山下乡”④“两个凡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19年4月3日,中韩双方第六次对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进行交接,使这些在朝鲜半岛沉睡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烈士得以“荣归故里”。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
A. 和平卫士
B. 钢铁卫士
C. 党的好战士
D. 最可爱的人
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发现(  )
A. 其发动的主要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
B. 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没起到作用
C. 它为中共积累了市场经济建设经验
D.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将不可能看到(  )
A.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B.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解放牌载重汽车
D. 青藏铁路通车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阻隔长江南北交通的“天”变为“通途”的第一座桥梁建立在南京。 ______ (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期,其中1952年的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提高53.5%农业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______ (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与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宪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______ (判断对错)
A. 正确 B. 错误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和农民发生了重要变化。根据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 图1反映的是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图1和图2在结果上有怎样的共同点?
(2) 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我国经济有何消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 材料一是哪一个时期的基本任务?
(2) 材料二的名称是什么?此政策制定后,在中国出现了哪两大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所示: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如图2所示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1)分析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2)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分析材料三,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2019年,某中学策划了“峥嵘七十载,与国同梦”演讲赛。”为切入点,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
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图①反映的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图②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图③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图④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其中①②④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则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建国以来对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建国以来对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3.【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②③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没有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故选B.
本题以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为依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4.【答案】B
【解析】1953年--1956年新中国开展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采取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形式。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大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6年新中国开展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采取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形式.
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方式、历史意义.
5.【答案】B
【解析】题干中提到“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可以看出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根据所学知识,1953-1956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题目中毛泽东写作时间为1955年,正好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因此毛泽东写作文章的目的是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土地改革在1952年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相关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意义.
6.【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和题干中“云南白药”“1955年曲家后人将药方无偿献给人民政府”可知,这是1954-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A.建立新中国是在1949年,标志着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不符合题意;
B.实行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是在农村进行的改革,不符合题意;
C.开展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不符合题意;
D.三大改造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内容.
结合材料和历史史实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需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
7.【答案】A
【解析】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错误,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故选:A。
本题以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为依托,考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8.【答案】C
【解析】A.我国农村经济高速发展,与题意不相符。
B.农村合作化的优越性,不符合题意。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与题目中:福建南安花生亩产13241斤的报到相符合。
D.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主要表现是继续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宣传。
故选:C。
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之一,大跃进运动,应熟记其主要特征。
要注意记住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的主要特征。
9.【答案】A
【解析】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造反派冲击和批判各级领导干部,很多干部被打成走资派,知青上山下乡。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10.【答案】D
【解析】据题干2019年4月3日,中韩双方第六次对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进行交接,使这些在朝鲜半岛沉睡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烈士得以‘荣归故里。”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生,英勇作战,连续重创美国侵略者,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生,英勇作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1.【答案】D
【解析】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老一辈革命家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抗争有效抵制了反革命集团的活动。这说明新中国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其间经历了很大的挫折,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12.【答案】D
【解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将不可能看到的选项。当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不是青藏铁路。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13.【答案】B
【解析】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故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时期的准确识记。题干中重要信息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五计划’期间”。
读懂材料并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的交通运输成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50-1952年,国家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所以题干中“1952年的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提高53.5%农业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与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结合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可知,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本题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答案】【小题1】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公有制。
【小题2】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重大失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导致国家经济困难。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合作社。
(2)本题主要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第一个五年计划。
【小题2】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点。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本题主要考查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及影响。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其影响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本题考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以来取得的成就及失误,要掌握这些成就及失误的表现及原因。
18.【答案】(1)据材料一图1中的所反映的信息“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政府发给人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可知,这是土地改革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据材料二图2中“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可知,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的标志性意义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从材料三图表信息“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并结合表中各项数据可知,在1960年农业生产大幅下降,其原因是在“左”倾错误指导下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4)本题答案开放,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次严重失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由此可见,经济发展要符合本国的国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运动.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1)本题以“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
(2)本题以“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为切入点,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其完成的标志性意义.
(3)本题以“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本题以图片和图表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