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将从教材、学情、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八个方面来说课。一、教材分析从马克斯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来看,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密切关系来看,能否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特别是人们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关系到全书的教学效果;从对人的生活实践来看,联系的观点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二、学情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不成熟且在变化,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获得较好的统一。不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就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难以从理性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哲学常识第二课讲了唯物论,第三课接着讲辩证法,它是第二课的引申和深化。唯物论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质、本原的物质性,而本课说明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即物质世界的辩证性。学生现在往往容易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容孤立开来,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三、重难点分析重点:联系的特征依据:联系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精髓,是学生正确理解把握联系观点,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事情的必需。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依据: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两种说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然就成为难点了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2)理解联系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内容的学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提升学生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和形成辩证分析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密切关系,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五、教法根据新课标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建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对话教学相结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我设计一个相对小但又具体的事例――食用油价格上涨,作为对话教学的入口,贴近学生实际。通过设计提问,创造氛围,启迪思维,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使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哲学。遵循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秩序。主要运用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到达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六、学法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法指导中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具体事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获得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并能体现在过程中学习。七、教学过程下面我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先给大家展示一条新闻:市场上27种普通食用油中的20种出现了价格上涨;25种精品食用油中的19种出现价格上涨。今年4月和7月,国内食用油价格先后经历了两次涨价潮,之后的8月份价格暂时稳定了一段时期。进入9月份,国内的部分品牌食用油再次提价3%~5%,其他品牌也口头通知会陆续涨价。紧接着,设计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食用油价格一路攀升呢?一般情况下,同学们会提到很多的因素:经济发展、纸币相对贬值、需求扩大、双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将至、供应偏紧、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等等诸多因素。我再进行引导,这些因素之所以导致了食用油价格上涨,是因为它们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哲学上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一个小事情进行导入,食用油价格上涨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会觉得有话可说。从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又体现了新课改提倡的要让课程回归学生生活,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导入新课之后呢,紧接着提出一个问题:食用油价格上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假如你是国家发改委的相关领导,你会调控食用油价格上涨?同学们,很容易就会想到油价上涨会导致家庭开销支出扩大、外出吃饭价格上涨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事物外部之间存在着联系。对于调控食用油价格上涨就要增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稳定秩序、增大产出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事物内部存在着联系。从而得出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进而引伸出哲学中所说的联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设计意图: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就能很好的理解联系的含义,而且记忆深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对于联系的特征,我是打算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出例子让学生思考,理解联系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观点去发现生活中的联系,并在生活中见证哲学的伟大。举例子,我们很早就知道的食物链、蝴蝶效应等(PPT展示),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种种联系并让同学举例说明,可这些都是横向联系,在通过一位伟人的话: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解纵向联系,进而得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在通过提问:联系具有普遍性,是不是说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呢?引导学生明白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说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得出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要坚持联系的观点。(过渡)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个已经没有问题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一个朋友,夫妻二人争论的是不是有什么必然联系。我们刚刚说的食用油价格一直上涨,我有一个朋友,本来就打算买车的,可是看到现在食用油价格也 上涨了,石油价格也上涨了,与他们之前的预算有了一点出入:本来之前夫妻二人说好买车以后去买个想86888这样的吉祥如意车牌号。老公认为既然现在油偶涨价了,也就不要买车的时候选什么靓号了,非要买86888.了,买个16444也可以还免费送坐垫;老婆却坚持要买个靓号,认为带4的不吉利,到8的才好,意味着发。设计问题:到底该不该买靓号?为什么?(分成两个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我在进行引导得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的臆造一些莫须有的联系,是不行的。再结合书上的例子,人们不能改变生态平衡,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联系的客观性体现在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不因人的意志而转变。设计问题: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是说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无力呢?引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在初学者看来貌似矛盾又真真切切的摆在眼前。联系分为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身处的教室用得电,用得多媒体等等是不是大自然一开始就有的,进而思考为什么能够人为的创造出来并为我所用,说明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比如说我们捏橡皮泥。进而引出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设计意图:利用情景教学法,真实演绎,参与到问题中来,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并通过身边的例子,归纳演绎出人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体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过渡)刚刚我们了解到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是仅此而已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PPT展示)一系列因素引发事情的发生。让学生对上述联系概括分类。自然而然,得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等,让学生领略联系的多样性。我再进行引导,世界上的联系多种多样是因为世界 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在通过对联系具有多样性的深入理解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举例说明,从身边出发,举例说明。最后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影响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因素,区分分别是何种联系,即时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得出方法论: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综上,结合联系的含义和三大特征,得出方法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最后给学生展示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框架并总结,我们从食用油价格上涨一件小事情就能发现这么多的哲学,那么我们的大千世界,还有多少值得我们去发现的呢。这正是应征了一位伟人的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提出思考题:结合今天所学的内容,谈谈应该如何建设生态莱阳、魅力莱阳?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思考后,找学生代表起来分享自己的设想,我再予以一定的补充和评价,在这样的头脑风暴情境中,结束本课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结尾,充分体现了思政政治课的时代性特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再次凸显新课改的知识要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后是,本堂课的主体板书设计。以上就是我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框体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老师和各位同仁多多指教。八、板书设计联系的含义世 联系的特征界 ◎普遍性是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普 ◎客观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遍联 ◎多样性系的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