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7张PPT)说一说:你积累过关于春天的哪些诗词?《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课前导入(1分钟)《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七年级语文组议课组长:小太阳主 备 人:小太阳议课时间:8月24日授课时间:第1周9月1日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春文学四大体裁(1分钟)文学体裁,简称“文体”。文学四大体裁:散文(《春》)诗歌《观沧海》戏剧小说文体知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等几类。朱自清,原名( ),字佩弦 ,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 ) 、( )、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 ) ( )等。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荷塘月色》《背影》朱自华作者简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重点)2、背诵首尾两段,并分析其内容及其作用。(考点)自学指导一(1分钟)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1、在文中圈出“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注意它们的读音和字形。(重点字词:酝酿、嘹亮、抖擞、繁花嫩叶)2、听读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下面句子。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3)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4)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方法指导:注意语速、停顿、重读、轻读等)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黄晕yùn niàng liáo liàng suō lìdǒu sǒu huáng yùn wǎn zhuǎn自学检测一(2分钟)2、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出来。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3)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4)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 ( ) ( )酝酿嘹亮蓑笠抖擞宛转( ) ( ) (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语气要逐渐加重,表达盼望的心愿、欣喜的情怀。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应读出欣喜的感情3)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笑着”、“走着”要读出节奏,读“笑着”时要带着欣赏的感情。4)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一句要读得洪亮、有力点拨运用一(2分钟)朗读的要求与要点: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根据提示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各部分内容。(1)____春、(2-7)____春、(8-10) ____春2、课文第二部分共描绘了5幅图画,仿照示例依次给每幅图拟个小标题(每个标题限3个字)。(方法指导:概括主要内容,拟写标题看清示例,如第三段“春草图”)自学指导二(1分钟)学生自学,教师巡视(5分钟)盼自学检测二(4分钟)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根据提示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各部分内容。2、课文第二部分3-7段共描绘了5幅图画,仿照示例依次给每幅图拟个小标题(每个标题限3个字)。第一部分 (1): 春第二部分 (2—7): 春第三部分(8—10): 春(第3段) (第4段) (第5段)(第6段) (第7段)盼绘颂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自学指导三(1分钟)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叠用“盼望着”一词,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该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方法指导:句段在文中作用。)2、默读课文第8~10段,思考:结尾三个自然段颂春,突出春天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变式题:参考P4第三题】知识链接关键句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分析。关键句段在文中内容上的作用:开头:⑴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⑵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中间:⑴交代了……、⑵写出了……、⑶表现了……、⑷抒发了……等。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笔记】关键句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文首: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等。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文末:总结全文、收束全文、前后照应(或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标题)等。自学检测三(4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叠用“盼望着”一词,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该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课文第1段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叠用“盼望着”一词,足见诗人盼望春天到来的______心情,借用“东风”报信,宣告春天到来,体现出内心的 之情。该段在文章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反复急切喜悦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拟人2、默读课文第8~10段,思考:结尾三个自然段颂春,突出春天怎样的特点?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文章末尾三段赞美春天 ,突出了它的“ ”、“ ”、“ ”的特点。在文中起了 的作用。这三个比喻句顺序不能调换,原因是: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成长的过程和特点。蓬勃的生命力新美力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考点分析:关键句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文首: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等。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文末:总结全文、收束全文、前后照应(或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标题)等。例:简要分析《春》 中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开篇总领全篇、引出下文。点拨运用二(2分钟)一、课文可以分为 、 、 三个部分,而其中的绘春部分分别写了 、 、 、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美丽的图画。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停顿和感情。二、关键句段在文中结构上有哪些作用?课堂小结(1分钟)盼春绘春赞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文首: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等。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文末:总结全文、收束全文、前后照应(或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标题)等。当堂训练(12分钟)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niàng( )。 hū péng yǐn bàn(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w n zhu n( )的曲子,跟轻风流水yìng hè( )着。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 )的光,hōng tuō( )出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⑤ 舒活舒活筋骨,d u s u ( )精神。⑥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 )地响着。酝酿呼朋引伴宛转应和黄晕烘托抖擞嘹亮2.判断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散文《春》由盼春、绘春和忆春组成。B、本文在绘春部分依次具体描写了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和迎春图等5幅图。C、课文第一段写出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到来之情,总领全文,开启下文。D、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借助梦境描绘了春天的美景。C3.文章一共描写了哪几幅图。赞草花风雨比喻、拟人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春雨图 迎春图4、背诵课文第1段和第8~10段,同桌检查互背。1、春(第1课时)春盼春绘春颂春考点: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重点字词:朗润、酝酿喉咙、嘹亮静默、抖擞板书设计课前提问(2分钟)关键句段在文中结构上有哪些作用?文首: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等。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文末:总结全文、收束全文、前后照应(或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标题)等。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1、分析绘春图的特点和写景顺序。(重点)2、学习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难点)自学指导一(1分钟)学生自学,教师巡视(6分钟)朗读“春草图”和“春花图”,思考:1、“春草图”中,作者从情态、质地、色泽、长势四方面,写出了春草的哪四个方面的特征?2、“春花图”写出了春花的哪三个特点?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方法指导:1、在文中找出描写景物位置的词语再进行分析;2、常见的写景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移步换景。自学检测一(6分钟)1. “春草图”中,作者从情态、质地、色泽、长势四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写出了春草 、 、 、 的特征。2、春花图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句写出了春花 的特点“ , ,”一句写出了春花颜色 的特点,而“花里带着甜味儿”则写出了花 的特点。本段表明写景顺序的词语依次是“( )” “( )” “( )”,由此可看出,本段是按照 顺序来写景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图画。软 嫩 绿 多多由高到低的空间树上花下遍地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艳丽甜补充1、“春花图”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2、 “春花图”中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 从侧面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点拨运用(2分钟)描写景物时,必须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写景顺序来描写,常见的写景顺序有:1、空间方位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等等。2、时间顺序。可按季节时令或一日的时间变化 ( 春夏秋冬、从早到晚 ) 。3、地点转换顺序。也称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顺序。另外还有从静态到动态、由实到虚等。示例:在描写春花图时,作者按“树上”—“花下”—“遍地”即由上至下,从大的方面讲属于空间顺序。【笔记】朗读“春风图”、“春雨图”及“迎春图”,思考:1、“春风图”从哪些感官角度描绘春风?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征?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提示:感官角度有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2、“春雨图”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征?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指导:先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再归纳)3、对“迎春图”的描绘中,引用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什么作用?(方法指导:从带给人们的启迪方面进行分析)自学指导二(1分钟)学生自学,教师巡视(7分钟)1、“春风图”从哪些感官角度描绘春风?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征?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春风图”中,作者从多种感官角度来写景:1)“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 角度写出了春风的 和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从 角度写出了春风的 。3)“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从 角度写出春风的 。自学检测二(5分钟)触觉柔和温暖嗅觉芳香听觉和悦2、“春雨图”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征?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春雨图”中“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抓住了春雨 的特征,“斜织”、“薄烟”则紧扣春雨 的特点,形象贴切。本段写景的顺序是:3、对“迎春图”的描绘中,引用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什么作用?启迪人们应抓住美好的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由近及远、由物到人、由静态到动态多细密课堂小结(1分钟)这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春草的特点,春花 的特征,春风 的特征以及春雨的 ,井然有序地一一进行描绘,调动多种感官, ,向我们展示了一派 的动人春景。软、嫩、绿、多多、艳、甜柔和、温暖、芳香、和悦绵长、细密、轻盈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春回大地、生机勃发写景的顺序有:空间方位、时间、地点转移全班朗读春风图4句话,回答1-4题。1.选文第①句引用了一句诗,是_______(朝代)_______写的《________》中的诗句,完整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 的特点。2、第③句中能跟“轻风流水”应和的是( )A.鸟儿 B.鸟儿的曲子C.鸟儿高兴起来 D.卖弄喉咙3.作者笔下的春风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把句子序号 ① ② ③ ④填在横线上)。(1)写嗅觉的:_______ (2)写听觉的:_______(3)写触觉的:_______当堂训练(13分钟)B②③ ④①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温暖柔和B4、用“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来写春风,是因为( )A、母亲的手细软。B、母亲的手轻柔温暖。C、母亲的手勤劳。5、对“春雨图”一段的写景顺序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远及近、由物到人、由静态到动态B、由远及近、由物到人、由动态到静态C、由近及远、由物到人、由静态到动态D、由近及远、由人到物、由动态到静态C6、选做题:仿照“春风图”描写秋景的一段话,100字左右。(举例2个片段)看,那一朵朵菊花争奇斗艳,竟相开放。它们舒展着优美的腰肢,昂着脸,尽情地享受着太阳温柔甜蜜的吻,显得十分动人。冰清玉洁的小白菊,金丝怒放的龙爪菊,婷婷玉立的大丽菊……它们你挤我,我挤你,争着从那翠绿的叶浪中,探出可爱的脸儿来。好像是一群漂亮的小姑娘,亲热地拥抱在一起,嬉笑着,打闹着。秋景是美丽迷人的,是五彩斑斓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带给人丰收的喜悦。万物成熟,累累硕果,喜上眉梢,乐在心头。橘红滚圆的柿子,挂在树上;金黄硕大的梨果,结满枝头。雪白的棉花像云海,黄色的玉米堆满院,鲜红的辣椒挂窗前,青脆的红枣缀满树。阳煦的阳光,凉爽的清风,满山层林尽染,大地一派秋景。如此美丽的秋天能不美丽吗 秋景的美妙之处,不仅可以用眼欣赏,用耳聆听;还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总体轮廓春草图:嫩、绿、多、软春花图:多、艳、甜春风图:柔和、温暖、芳香、悦耳春雨图:多、细、密、轻盈迎春图:活力、奔放绘春(2-7)重点:写景的顺序有空间方位、时间、地点转移1、春(第2课时)板书设计课前提问(2分钟)“春雨图”中“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抓住了春雨 的特征,“斜织”、“薄烟”则紧扣春雨 的特点,形象贴切。写景的顺序是:多细密空间方位、时间、地点转移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1、掌握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重点)2、分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考点)自学指导一(1分钟)学生自学,教师巡视(5分钟)朗读全文,思考:1.在对春草的描绘中,作者为什么写到人呢?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P4第四题(2)“偷偷地”和“钻”好在哪里?】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句中“逼”字用得妙,妙在何处?)自学检测一(6分钟)1、 在对春草的描绘中,作者为什么写到人呢?这属于侧面描写,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是为了突出春草的勃发给人带来的欢乐。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将小草拟人化,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情景和作者 的感觉;“钻”写出了春草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句中“逼”字用得妙,妙在何处?)“逼”字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突出了小草极其青绿的特点。春草在不经意间已悄然而出惊喜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满是的偷偷地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活动:情态:质地:色泽:长势:钻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侧面描写: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出了春草嫩、绿多、软的特点。突出春草的勃发如何从词语的角度赏析语言?【笔记】1、结合语境先解释词语(当词义浅显时可以省略);2、指出其用得好的方式:如运用比喻或拟人、化被动为主动、运用动作或神态描写等。3、分析其好的效果:写出了……,表现了……,表达了……等。如: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将小草拟人化,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情景和作者 的感觉;“钻”写出了春草 。春草在不经意间已悄然而出惊喜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点拨运用一(2分钟)自学指导二(1分钟)学生自学,教师巡视(5分钟)读下面句子,试分析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②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方法指导,示例:从修辞角度赏析“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写出了春雨多、亮、细、密 的特点。)自学检测二(6分钟)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形态。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是什么?【笔记】(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作用和答题格式:比喻: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的感情。拟人: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了人的特性(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的感情。点拨运用二(2分钟)示例:从修辞角度赏析“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写出了春雨多、亮、细、密 的特点。)课堂小结(1分钟)一、本文通过 与 相结合,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春天景物的特点,激发人们珍惜大好春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比喻、拟人热爱春天二、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答题格式:1、比喻: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的感情。2、拟人: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了人的特性(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的感情。当堂训练(13分钟)阅读“春花图”,回答1-2题:1.“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可不可以改成“叫”字?为什么?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不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而“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2.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红色的花比作火,将粉色的花比作霞,将白色的花比作雪,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花色彩艳丽的特点。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3.“春雨图”这段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句是 描写。描写 , , , 是侧面描写,这是从春雨润物和人们的活动两方面着笔的,赞美了春雨在默默无声中带给大地以无限的恩泽。4、(选做题)背诵课文2-7自然段。树叶小草雨中的行人种作的农民正面1、春(第3课时)一、景物描写方法:正侧面结合、多角度、修辞手法二、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作用和答题格式:【笔记】比喻: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的感情。拟人: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了人的特性(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的感情。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春》.pptx 《春》配乐朗读.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