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课件(35张幻灯片)+3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课件(35张幻灯片)+3视频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3.2 青春有格
2、“行己有耻”怎么做? 要求有哪些?
1、什么是“行己有耻”?
学习目标
1、“止于至善”是什么?
2、“止于至善”怎么做?要求有哪些?
3、榜样的作用有哪些
笑话一则
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习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
同桌说:“能”
我惊奇道:“是什么?”
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我说的“格”与同桌的“格”是同样的意思吗?
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发现生活中的“格”
上课认真听讲
遵守交通规则
排队等候
爱护环境
新课探究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一、行己有耻
孔子说:“行己有耻”。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能恃强凌弱
不能沾染不良行为
不沉迷网络,文明上网
旅游中的可耻行为:
一、行己有耻
一、行己有耻
社会中的可耻行为
一、行己有耻
学校中的可耻行为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②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生活剧场一:3月16日,今天我们班进行了英语单词默写,大家都在认真默写,老师在讲台批改作业。不一会儿,我遇到几个词怎么也想不起来,而同桌写得很轻松。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好,班里同学老是笑话我笨,我感到很羞耻。 为了得到表扬,为了避免妈妈唠叨,我抄了同桌的答案。默写本发下来了,我得了满分。但同学们都在背后议论纷纷,说我肯定是作弊得到的高分,我心里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可耻。
后来洋洋找到老师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夸奖洋洋是个诚实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洋洋的英语成绩不断提高。
思考:做错了事的洋洋为什么还得到了表扬?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行己有耻的要求:
你怎样看待这些行为?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类似的行为?应怎样避免?
怎样增强自控力呢?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行己有耻的要求:
1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3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加强自我监控
2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一、行己有耻
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1)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2)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3)加强自我监控。
行动前,审查愿望
行动中,监督调节
行动后,反思效果和影响
二、止于至善
思考
观看完视频后,请你们谈谈对这位15岁少年行为的感悟?
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一种美好精神和追求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含义: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教学目标
1.止于至善的含义 P29③④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精神境界
止于至善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
格 调
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追 求
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
善良温暖的瞬间
①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思考:2.普通人怎样做到“止于至善呢?
生活中的榜样
思考:能成为“榜样”的人具备哪些品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助人为乐、孝亲敬长、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爱岗敬业、热爱祖国和人民、善良、无私奉献......
我们要积极向榜样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共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正能量系列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中国人民的儿子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P30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向榜样学习,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榜样的力量(作用)P31
学霸在屋顶“蹭网”上课,学渣在被窝假装打卡。
这个假期,你是如何在家上网课的?
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你是否能够做到自律呢?
下列行为是否体现了自省和慎独?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校训: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河南师范大学校训: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需要我们怎么做?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P29④
② 寻找好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P31①
③ 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P31②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P32
青春有格
行 己 有 耻
止 于 至 善
是什么?
怎么做?
知耻、辨别、底线、自控
是什么?
精神境界、格调、追求、实践过程、精神状态
怎么做?
小事、榜样、自省、修身、
作用:
镜子、旗帜、基本态度、思考、力量
1.“行己有耻”“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要求我们做到( )
①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②知廉耻,懂荣辱
③有所为,有所不为
④歧视、侮辱他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课堂检测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列古语与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 )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