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18 文言文二则
一、古文理解
囊萤夜读①
【注释】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②恭勤:肃敬勤勉。③通:通晓,明白。④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铁杵成针①
【注释】①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②是:这。③方:正在。④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⑤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二、会认字
恭敬(ɡōnɡ) 勤奋(qín) 心不在焉(yān)
卒业(zú)
三、会写字
囊萤(nánɡ yínɡ) 恭敬(ɡōnɡ) 勤奋(qín)
博学(bó) 贫穷(pín) 心不在焉(yān)
重逢(fénɡ) 卒业(zú)
四、同音字
【bó】博学 拼搏 薄弱
五、形近字
六、重点句品析
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写车胤在夏天的夜晚,将萤火虫装在袋子里面用来照明读书,通过具体的事例刻画了车胤勤学苦读的形象。
2.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还卒业”与上文“未成,弃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李白被老妇人坚持不懈的意志所感动,因此回去完成了学业。
七、疑难探究
车胤是怎样的一个人?
车胤学习上勤奋刻苦,行为上谦逊有礼,知识非常渊博,学富五车,生活中富有创意。他不畏艰难,夏夜用萤火虫照明也要学习。
八、课文回顾
《囊萤夜读》通过车胤用袋子装萤火虫照明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要克服困难,勤奋刻苦地学习。
《铁杵成针》通过李白被老妇人想将铁棒磨成针的意志感动,继续完成学业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肯下功夫,持之以恒,再难的事情也能成功。
19 小英雄雨来(节选)
一、会认字
晋察冀(jìn) 苇絮(xù) 扭身(niǔ)
姥姥(lǎo) 吧嗒(bā) 塞怀里(sāi)
糠皮(kānɡ) 枪栓(shuān) 劫难(jié)
枪毙(bì) 扒开(bā) 尸首(shī)
呜哩哇啦(wū wā) 捆绑(kǔn bǎnɡ)
二、会写字
晋察冀(jìn) 炕上(kànɡ) 铅笔(qiān)
呜哩(wū li) 枪栓(shuān) 胳膊(ɡē bo)
劫难(jié) 红绸(chóu) 扒开(bā)
敌人(dí) 尸首(shī) 趁机(chèn)
慌忙(huānɡ)
三、多音字
吧 哇 塞
四、同音字
【huānɡ】慌张 荒凉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劫难——灾难 凶恶——凶狠
七、反义词
黝黑——白皙 扩大——缩小
八、重点词语理解
捆绑:用绳子等捆(多用于人)。
睁眼瞎:比喻不识字的人;文盲。
推推搡搡:形容接连不断地推来推去。
九、词语积累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钻上钻下 呜哩哇啦
哗啦哗啦 吧嗒吧嗒 推推搡搡 嘟嘟囔囔
十、词语搭配
厚厚的白雪 鹅毛般的苇絮 柔软的芦花
十一、重点句品析
1.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雨来面对敌人的威胁和毒打,坚强不屈,誓死保护李大叔,表现了小英雄雨来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2.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这是环境描写,将浮云比作红绸子和鸡冠花,渲染了悲壮的氛围,烘托了人们的心情,表达出人们对雨来的惋惜和不舍。
十二、疑难探究
为课文六个部分分别列一个小标题。
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读书;③掩护交通员李大叔;④智勇斗鬼子;⑤怀念雨来;⑥机智脱险。
十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5):写雨来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6~14):写雨来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15~24):写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25~41):写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
第五部分(42~46):写芦花村的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十分难过。
第六部分(47~55):写雨来没有死。
十五、课文回顾
《小英雄雨来》(节选)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形象。
20* 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会认字
安徽(huī) 谜语(mí) 嘴唇(chún)
尚可(shànɡ) 吃荤(hūn) 嘱咐(zhǔ fù)
沮丧(jǔ) 一声不吭(kēnɡ) 嘹亮(liáo)
仪式(yí) 蹬车(dēnɡ) 妨碍(fánɡ)
倔强(jué jiànɡ)
二、多音字
强 吭
三、近义词
嘱咐——叮嘱 嘹亮——响亮
四、反义词
潦草——认真 沮丧——兴奋
五、词语积累
四字词语:一声不吭 不约而同
六、重点句品析
1.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胖胖的小手”比作“倔强的活鱼”,生动地写出了他挣扎的情态,表现了他要求独立的坚决心理。
2.看着他一点儿一点儿长大,他的脸盘的轮廓,他的手掌上的细纹,他的身体,他的力气,他的智慧,他的性格,还有他的性别,那样神秘地一点儿一点儿鲜明,突出,扩大,再扩大,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
写小男孩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变化。“一点儿一点儿”体现了作者对小男孩成长过程的那种细致入微的关注,以及能够见证这种成长的欣喜与自豪。
七、疑难探究
作者为什么称一个孩子是“男子汉”?
他虽然年纪小,但他在成长过程中,显露出了男子汉的品质:热爱食物,可爱率真,逐步尝试独立,沉着冷静面对生活的挑战。
八、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的对象小外甥。
第二部分(2):写他对食物的兴趣。
第三部分(3):写他对独立的要求。
第四部分(4、5):写他沉着面对挑战。
第五部分(6):写作者的感慨。
九、课文回顾
《我们家的男子汉》讲述了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关切之情。
21* 芦花鞋
一、会认字
搓进(cuō) 葵花(kuí) 祈求(qí)
遗憾(yí hàn) 污迹(wū) 雪屑(xiè)
二、近义词
寻觅——寻找 祈求——央求
三、反义词
喜欢——讨厌 柔软——坚硬
四、词语积累
ABB式词语:亮堂堂 毛茸茸 蓬松松
笑眯眯
五、重点句品析
1.他挑了一双适合他的芦花鞋,将脚洗得干干净净,穿上了。
这句写了青铜的动作,“干干净净”体现了他对凝聚了一家人辛苦的芦花鞋的珍爱。
2.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成团地往下抛落。
这句是细致的环境描写,中午的时候雪“成团”“抛落”,说明了冬天雪非常大,天气很冷,从侧面写出了青铜不畏严寒、意志坚定的美好品质。
六、疑难探究
请为课文每个部分列小标题。
以芦花鞋为线索:1.编织芦花鞋;2.卖芦花鞋;3.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4.最后一双芦花鞋。以青铜为线索:1.编织芦花鞋;2.卖芦花鞋;3.大雪中坚持卖鞋;4.卖了自己穿的鞋。
七、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8):写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
第二部分(9~14):写在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劝说坚持去镇上卖芦花鞋。
第三部分(15~22):写城里人买芦花鞋。
第四部分(23~30):写青铜卖最后一双芦花鞋的情景。
八、课文回顾
《芦花鞋》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的故事,赞美了青铜勤劳、纯朴等美好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