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9 短诗三首
一、会认字
漫灭(màn) 波涛(tāo)
二、会写字
繁星(fán) 漫灭(màn miè) 藤萝(ténɡ luó)
膝盖(xī) 波涛(tāo) 躲开(duǒ)
三、同音字
【màn】漫灭 缓慢 曼妙
【fán】繁星 烦心 平凡
四、形近字
五、近义词
漫灭——磨灭 波涛——波浪
回忆——记忆 躲——藏
六、反义词
漫灭——永存 天上——地下
七、重点词语理解
漫灭:磨灭;模糊难辨。
藤萝:紫藤的通称。
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波涛:大波浪。
清响:清脆的响声。
八、词语搭配
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波涛的清响
九、重点句品析
1.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这些事”指儿时与母亲的旧事,破折号暗含了绵长思绪。“永不漫灭”指永远也不会忘记,表明这些回忆对于“我”是刻骨铭心,十分重要的,而如今“我”缺少的就是这种儿时与母亲的甜蜜回忆,表达出诗人如今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和对儿时的快乐的怀念。
2.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运用“上、中、下”三个方位词变换角度,并列了三组结构相同的短语,营造出具体的情境,一方面将回忆的场景具象化,另一方面为回忆的内容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和母爱的温馨。
3.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鸟儿,将母亲的怀抱比作鸟巢。“天上的风雨”指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心中的风雨”指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当“我”遇到“风雨”,母亲永远是“我”心灵的温暖港湾,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与赞颂。
十、疑难探究
诗歌《繁星》(一三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由大海联想到星光和花香,并通过比较,说明了大海对于海边长大的诗人而言,影响深远。首行直抒胸臆,接着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句式,使感情层层递进,体现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赞美与歌颂。
十一、课文回顾
《繁星》(七一)一诗紧扣“回忆”展开,通过回忆儿时与母亲的旧事,表现出诗人对母亲浓浓的思恋、依恋之情。
《繁星》(一三一)全诗以“星”与“光”,“花”与“香”,“思潮”与“波涛的清响”几组暗含关联的物象构成反问、排比句式,体现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繁星》(一五九)一诗通过写鸟儿和“我”面对“风雨”时的不同表现——鸟儿归巢,“我”躲到“你”怀里,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感激和爱。
10 绿
一、会认字
拥挤(jǐ) 交叉(chā)
二、会写字
墨水瓶(pínɡ) 拥挤(jǐ) 交叉(chā)
指挥(huī)
三、同音字
【pínɡ】水瓶 草坪 苹果
四、形近字
五、近义词
倒翻——打翻 重叠——叠加
突然——忽然 指挥——指引
六、反义词
出奇——寻常 突然——逐渐
整齐——凌乱 飘动——静止
七、重点词语理解
出奇:特别;不寻常。
集中:把分散的人、事物、力量等聚集起来,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专注,不分散。
交叉: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有相同有不同的,有相重的;间隔穿插。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飘动:(随着风等)摆动;飘。
八、词语搭配
一阵风 绿得发黑 绿得出奇
九、重点句品析
1.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的手法,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绿色的情景,使人仿佛感受到眼前铺满绿色,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赞叹之情。
2.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挤”“重叠”“交叉”这几个动词和“静静地”一词的静态描写,写出了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让人感受到“绿”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美感。
3.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风”比作“舞蹈教练”,“整齐”一词使“绿”拟人化,“飘动”是对绿的动态描写。这节诗使人感受到各种绿都动起来的生机勃勃,蕴含着无限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赞美和热爱。
十、疑难探究
风雨等都没有颜色,为什么在诗人眼里都是绿的?
现实生活中,风雨等并没有颜色,但是从诗人独特的视角与感受看,以风、雨、水、阳光代指的自然万物充满着生命力,“绿”是生命力的象征,所以风雨等都是绿色的。这一表达更好地写出了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抒发了作者激动、欣喜之情。
十一、课文结构
第一节:写眼前铺满绿色的感觉。
第二节:写绿的深浅浓淡,体现了绿色的丰富。
第三节:写诗人对绿的感觉,表现出整个自然空间都充满绿色。
第四节: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写所有的绿色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十二、课文回顾
《绿》是艾青创作于1979年的一首现代诗,诗中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表现了“绿”所蕴含的生机、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1 白 桦
一、会认字
绣花(xiù) 潇洒(xiāo)  绽放(zhàn)
朦胧(ménɡ lónɡ) 金晖(huī)
徜徉(chánɡ yánɡ)
二、会写字
白桦(huà) 涂抹(tú) 毛茸茸(rónɡ)
绣花(xiù) 潇洒(xiāo) 花穗(suì)
朦胧(ménɡ lónɡ) 寂静(jì) 朝霞(xiá)
涂抹(mǒ)
三、同音字
【huī】金晖 光辉
【xiù】绣花 秀丽
四、形近字
五、近义词
仿佛——好像 潇洒——洒脱
朦胧——模糊 晶亮——晶莹
六、反义词
仿佛——确定 潇洒——拘束
朦胧——清晰 寂静——喧闹
七、重点词语理解
仿佛:似乎、好像。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朦胧:指月光不明;指不清楚,模糊。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光华:明亮的光辉。
毛茸茸:形容动植物细毛丛生的样子。
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白雪皑皑: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皑皑,形容霜、雪洁白。
八、词语积累
毛茸茸 姗姗来迟 白雪皑皑
九、词语搭配
涂上银霜 毛茸茸的枝头 洁白的流苏
朦胧的寂静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光华 姗姗来迟的朝霞
白雪皑皑的树枝
十、重点句品析
1.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具形象感的文字,将落满白雪的白桦树枝比作“洁白的流苏”,“毛茸茸”的树梢像给白桦树镶上了“雪绣的花边”,描绘出了被白雪覆盖的白桦树的颜色洁白、形态优美,赞美了白桦傲雪挺立的形象。
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上的“寂静”和视觉上的“朦胧”沟通,表达了白桦树含蓄而高洁的品质。“玉立”一词从正面描写了白桦傲雪挺立的高洁品质。“灿灿的金晖”让白桦树枝上的雪花“晶亮”,从环境的变化衬托出了白桦秀美的外形与高洁的品质。
3.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徜徉”“姗姗来迟”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衬托出白桦树独特的秀美。“银色的光华”描绘出了白桦树在朝霞里光泽变化的美。一连串词语的运用,刻画出白桦挺拔、高洁的形象,增强了诗歌整体语言的节奏感。
十一、疑难探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白桦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赞美了白桦于白雪之中傲然挺立、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十二、课文结构
第一、二节:写窗前雪中的白桦颜色洁白、形态优美。
第三、四节:写白桦在周边环境中具有独特的美感。
十三、课文回顾
《白桦》是苏联诗人叶赛宁以“白桦”为题创作的诗歌,全诗意境宁静优美,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展现了白桦外形的高大美丽和气质的高洁,表达了诗人对白桦和像白桦一样的人的高洁品质的赞美,以及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一、会认字
炫耀(xuàn) 尘垢(ɡòu) 胆怯(qiè)
曝晒(pù) 赤脚(chì) 涉过(shè)
晕皱(yùn)
二、近义词
凉爽——清凉 炫耀——夸耀
尘垢——污垢 胆怯——害怕
三、反义词
凉爽——炎热 胆怯——勇敢
温柔——粗暴
四、重点词语理解
小径:小路。
尘垢:灰尘和污垢。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阴霾:霾的通称。
晕皱:文中指泛起波纹。
五、词语积累
慢慢地 一瓣瓣
六、词语搭配
洗净尘垢 抖去水珠 踏着新泥 涉过溪流
饰彩的智慧书页
七、重点句品析
1.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天晴草更茂盛,小白菊绽放,一切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炫耀着新绿”体现了小草的自豪和快乐。“不再胆怯”形容小白菊经历了风吹雨打,变得坚强。“绽透”形象地写出了小白菊雨后绽放的情形。
2.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凤蝶儿的“闲游”巧妙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悠闲心态。“闲游”一词拟人化了凤蝶儿,表现了凤蝶儿的自由与快乐。通过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把凤蝶儿“饰彩”的翅膀比作“一开一收”的“智慧书页”,展现了凤蝶儿的形态美。
3.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押“ou”韵(手),韵与自然景物、诗人情感、诗歌节奏和谐相融,朗朗上口,句式整齐。借助跳跃的节奏和音韵的变化,将亲近自然的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八、疑难探究
诗人在天晴的小径中看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雨后天晴的小径中看到了凉爽又温柔的泥路,冒出新绿的小草,慢慢绽放的小白菊,翩翩起舞的凤蝶儿,泛起波纹的溪水,悠闲飘过山间的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九、课文回顾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创作的一首儿童诗,整首诗体现了真实与想象的融合,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全诗节奏舒缓,叙述紧凑有序,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景物,最后写了雨后漫步小径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