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八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一、会认字
缝补(féng) 箱子(xiāng)
夸奖(kuā) 歪着头(wāi)
承认(chéng) 夹袄(jiá)
袖子(xiù) 衬衣(chèn)
衣衫(shān) 负责(fù)
泄气(xiè) 手艺(yì)
二、会写字
急性子(xìng) 一卷布(juǎn)
交货(huò) 取货(qǔ)
夹被(jiá) 夸奖(kuā)
服务(wù) 衬衫(chèn shān)
负责(fù zé) 手艺(yì)
三、多音字
缝 夹
四、近义词
准备——预备 纳闷——疑惑
满意——满足 惊讶——吃惊
五、反义词
夸奖——责骂 提前——延迟
六、重点词语理解
纳闷:疑惑不解。
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泄气:失去信心和干劲。
七、重点句子品析
1.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
连续三个问号,表现出顾客等不及裁缝回答,迫不及待想拿到新衣服的心情。
2.“您可别忘了,”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裁缝用“我是个慢性子”的理由回复顾客的“惊讶、恼怒”,与前面顾客所说的“我可是个急性子顾客啊”相照应。
八、疑难探究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顾客惊讶的是什么?恼怒的是什么?
顾客惊讶的是自己提了几次要求,裁缝都答应了,但却一直没有开始裁料;恼怒的是裁缝每次都只是嘴上答应他的要求,实际上一直都没动工,顾客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
九、课文回顾
课文描述了急性子的顾客三番两次地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慢性子的裁缝虽然答应得很好,却迟迟没有给急性子的顾客裁剪布料的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既不能毛毛躁躁,也不能慢慢腾腾,应该不急不慢,张弛有度。
26* 方帽子店
一、会认字
橱窗(chú) 改变(gǎi)
香蕉(jiāo) 扣子(kòu)
嚷嚷(rāng) 一溜烟(liù)
圆筒形(tǒng) 古董(dǒng)
二、多音字
嚷 溜
三、近义词
舒服——舒适 假如——假设
四、反义词
舒服——难受 常常——偶尔
五、重点词语理解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古董:比喻过时的东西或顽固守旧的人。
六、词语积累
四字词语:大吃一惊
ABAC式:人山人海 各式各样
AABB式:密密麻麻 方方正正
七、重点句子品析
“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抓”“丢”两个动词表现出方帽子店的主人看到儿子戴圆帽子时恼羞成怒,说明他对戴圆帽子的不理解和反对。
八、疑难探究
方帽子为什么会慢慢成为古董?
方帽子戴起来并不舒服,而且设计也一成不变,所以会被各式各样的舒服的新帽子取代,变成“古董”。
九、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6):写方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人们只买方帽子戴。
第二部分(7~15):写小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找到一些布,做了圆帽子。
第三部分(16~21):顾客们最终选择了新帽子,而方帽子慢慢成为古董。
十、课文结构
《方帽子店》主要讲了一家方帽子店从来只做方帽子,一直拒绝改变。后来,有了卖各式各样帽子的新帽子店,人们有了更多更好地选择,方帽子慢慢就成了古董。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
27 漏
一、会认字
老婆婆(pó) 脊背(jǐ)
盗贼(zéi) 管他哩(li)
莫非(mò) 颠簸(diān)
胶水(jiāo) 旋风(xuàn)
放纵(zòng)
二、会写字
漏水(lòu) 喂饭(wèi)
肥胖(pàng) 毛驴(lǘ)
盗贼(zéi) 狼群(láng)
莫非(mò) 厉害(lì)
拥抱(bào) 散架(jià)
胶水(jiāo) 粘住(zhān)
偏僻(piān)
三、多音字
旋 哩
四、同音字
【lì】厉害 历史 有利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害怕——惧怕 甘心——甘愿
赶忙——赶紧 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七、反义词
害怕——勇敢 清醒——恍惚
八、重点词语理解
翻山越岭:翻越一座座山岭,形容长途跋涉的艰辛。
莫非:表示揣测或反问。
九、词语积累
四字词语: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昏头转向
AABB式:安安稳稳
十、重点句子品析
1.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趴”字写出了老虎的姿势,与“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相呼应。“莫非”表示猜测,表明老虎心里充满了疑惑。
2.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歪”“纵”“蹿”这三个动词写出了老虎和贼都迫不及待想甩掉对方。四个短句干脆利落地把老虎和贼急于逃命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十一、疑难探究
老虎和贼连“漏”是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却如此害怕呢?
因为他们都认为“漏”是比自己更厉害的角色。他们一个想吃小胖驴,一个想偷小胖驴,做贼心虚,害怕被别人发现。并且当时天黑,老虎和贼无法辨认对方。
十二、课文回顾
故事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对“漏”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贪婪,告诉我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28* 枣 核
一、会认字
枣核(zǎo hé) 夫妻(qī)
爹娘(diē) 犁地(lí)
聪明(cōng) 折腾(zhē)
困倦(kùn) 牲口(shēng)
官府(fǔ) 善罢甘休(bà)
涨得通红(zhàng)
二、多音字
折 涨
三、近义词
勤快——勤劳 本领——本事
聪明——聪慧 争辩——争论
四、反义词
勤快——懒惰 聪明——愚钝
相信——怀疑 惊慌——镇定
五、重点词语理解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闹腾:吵闹;扰乱。
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式)。
六、词语积累
四字词语:善罢甘休 大摇大摆
AABC式:哈哈大笑
七、重点句子品析
1.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写枣核的勤快,自然过渡到写枣核的聪明。
2.县官叫着说:“快给我绑起来!快给我绑起来!”
两个感叹号连用,说明县官抓住犯人很开心,也反映出县官的气急败坏和心狠手辣。
八、疑难探究
县官并不知道是谁牵走了牲口,枣核为什么要自己承认呢?
因为县官找不到牵走牲口的人,一定会连累乡亲们,所以枣核自己承认了。不愿意牵连他人,说明枣核很有担当。
九、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讲述“枣核”名字的由来。
第二部分(2、3):写枣核虽然长不大,但是很懂事、勤快,且本领大。
第三部分(4~13):写枣核为了帮助乡亲们追回牲口,智斗县官,最后大胜而归。
十、课文回顾
课文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