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立己达人、行使本能,勿忘素质:真题+解析+范文+时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立己达人、行使本能,勿忘素质:真题+解析+范文+时评

资源简介

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立己达人、行使本能,勿忘素质:真题+解析+范文+时评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是社会动物。古人立身特别注重“己”“人”关系。《论语》中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说法,《中庸》也说:“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大意都是君子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小人则专在他人身上做文章,“己”与“人”界域分明。但《论语》又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己”和“人”应是一体的,紧密相连。
上述材料能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请结合你对新时代的理解与新青年的期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材料主题:青年成长 为人处世 个人·他人
来源:2021·重庆·高二阶段练习
审题立意
【审题】
材料主要探讨的是“己”“人”关系。“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主要讲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君子之学为己,小人之学为人”即君子学习知识是为了修身,陶冶自己的情操;小人学习知识是为了取悦他人,沽名钓誉。(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这几句论述关于“己”“人”关系,可以概括为三类:
1.“己”是立身的根本,“人”是立身的施用,“己”与“人”本用相济;
2.“己”虽是立身的根本,但“人”是“立己”的砥砺与验证;
3.“人”虽是立身的施用,但“己”是“立人”的始点与依托。
由此,我们可针对上述“己”“人”关系进行论述。在论述时,我们既要根据材料阐述清楚历史观点中“己”为根本也为依托,“人”为施用也为验证的关系,也要抓住“新时代”这一时代要求,思考新时代下我们应当如何把握好“己”与“人”的关系,如自己这个新青年与其他新青年之间,或自己这个新青年与其他非青年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立意】
1.构建新时代的“人己”关系。
2.新青年不能脱离(他)人而独善。
3.做好自己的新青年,才不会辜负新时代。
写作示范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
《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己达人”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庄严的社会责任。只有做到
“立己达人”,才能实现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翻开史书,在时光隧道中穿梭,时间凋零了多少春花秋月,剥蚀了多少秦砖汉瓦。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一个个高大而清晰的身影;我感受到有一种精神在照亮着历史前进的方向,那便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价值追求。正是因为你们立己达人,心怀天下,甚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的车轮才能不断前进。
我看到仁的化身——孔子。在周制分崩离析的大势下,您倡导“克己复礼”,直道而行,“知其不可而为之”。(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心中的“大同世界”,为了乱世流离失所的百姓,您周游列国,克己以待。您悲悯苍生的襟怀和敢于担当的勇气直令万世景仰。
我见到义的化身——苏武。面对卫律的软硬兼施,您克胜淫威,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展现“断头今日意如何”“脱手斩得小楼兰”的丹心耿耿;处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您宁死不屈,忍辱耐饥寒,持节牧羊,展现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铁骨。
我见到礼的化身——周总理。国难当头,您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万隆会议,您谈笑风生,彬彬有礼。总理因病去世时,举国哀悼,联合国降半旗。面对其他国家的质疑,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讲话:“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掌管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海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谁做得到的,我也给降半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周总理心怀国家、兼济天下的高尚品格。中国是礼仪之邦,总理是礼仪之总理,人民也应当是礼仪之人民。
我见到信的化身——晏殊。他“遇人必以诚,得一善,称之如己出”,以致“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尤其庆历三年初甫登相位,招贤进才、起用新人、改造中枢和谏院等重大举措,对促成彪炳青史的庆历新政的发生是有重大贡献的。
习总书记教导我们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有无担当精神,有无悲悯情怀,是衡量一个人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尺。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割裂自己与他人的联系,沉溺于“小我”之中少年落水时,船主不但见死不救,事后还索钱捞尸;那些“神医”“大师”们,打着“仁义”的幌子,招摇撞骗……当社会需要时,这些人不能关注他人,不敢挺身而出、不敢担当,只顾及自身的名利、荣宠、安危,缺乏最起码的良知道德,直让人觉得悲哀。
我们是身负重任的一代,也是必须兼济天下的一代!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中国梦”要实现,就要把物欲轻轻地放下,把浮躁深深地埋葬,把灵魂高高地托起!你,准备好了吗
时评精选
青年的一根骨
“人民红”网评大赛 林筱延
仍记得2020年伊始,本应该是爆竹声声辞旧岁、合家欢乐迎新春的日子,湖北武汉却被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之间湖北在人力和物力上都陷入短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医护人员和物资向武汉集结,象征着中国速度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在各方支援下拔地而起。青年人在这场战役里成为了顶梁柱,褪去青涩,和前辈们携手并肩,他们有的奋斗在医疗一线,日夜守护着病人;他们有的奋斗在社区,为每家每户提供物资保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青年人把责任扛在肩上,在抗疫中展现了“硬核”的一面。
总有青春少女不爱红妆爱武装,也有男儿们英姿挺拔建功立业。有一群大学生村官,用所学知识挑起脱贫攻坚的大梁;有一群可爱的人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用奋斗诠释自己的青春……我们这一代人,生逢盛世,身兼重任,机遇和挑战并存,理应“为达胸中志,不懈春与秋”,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我们的青春当做“接力跑”,变得更高更快更强,跑出自己的风采。
青年人,造理想的帆,去乘风破浪。东京奥运会10米气步枪决赛上,“00”后小将杨倩不负众望拿下首金,这是奋勇拼搏的结果,收获梦想成真的喜悦。青年人,以初心为桨,为祖国扬帆。因为睡姿出圈的天津消防员小孟,在直播时细心地给大众科普消防知识,成为守护平民百姓安危的英雄。(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青年人,以创新为基,去冲破桎梏。王佩瑜在国粹京剧里融合现代元素,借用新的传播手段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其再一次焕发生机。
凡此种种使我遥想起1919年,也是青年人走上街头,举起民族独立、思想觉醒的大旗,打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从古至今,爱国,一直是青春的底色,是青年人的骨气和脊梁。“小萝卜头”宋振中、献身革命的陈乔年和陈延年、宁死不屈的刘胡兰、“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他们都以青春之我,造就了青春之祖国,不负人民和时代。
青年人的这一根骨,是温和、善良、谦让的思想传承;是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财富;是坚守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创新。青年的肩能担得起草长莺飞和盛夏蝉鸣的美好,也能担得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重任。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时期也。”作为新青年的我们,拥有清风和明月、黄昏和沙漠以及澄净的天空。我要还这生养我的土地阵阵春风和一颗奔赴星辰大海的赤子之心。
青年人是字母“X”,面前是未知的广阔天空,无限的生机活力,触手可及的目标,充满希望的田野。我们的征途是不倒的万里长城和明媚的未来。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1月7日,盐城大丰海域发生5级地震,南通多地也有震感。几位顾客用餐时感受到大楼在晃动,工作人员立即通知大家撤离。一名女孩匆忙要走印有付款码的小票,十几分钟后,餐饮店收到她的付款。多家餐饮店表示,震后顾客们陆续回来买单,无人逃单。一名顾客说:逃生是本能,付款是素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从下列虚拟情境任务要求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假定你是那名女孩(或顾客),事后接受了记者采访,请以女孩(或顾客)的名义写一封公开信,谈谈你为什么这么做。
(2)假定你是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请以餐饮店负责人的身份写一封感谢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题:道德境界 权利·义务 诚信·奉献
来源:2021·江苏·模拟预测
审题立意
【审题】
材料关键句:“逃生是本能,付款是素质。”此句将“本能”“素质”并举,对逃生后不忘付款这一举动予以肯定,顾客们不以逃生为借口趁机逃单、不贪小便宜的行为,体现了正直公平、遵守公德、诚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此句既指明文章应围绕“素质”来进行构思,又引导考生结合写作任务,启发考生从培养素质、体现素质、认可素质等方面去进行思考。
材料中的这种非主动逃单,商家无法寻找顾客,法律也无法追责,是否在逃生后回转买单则完全依靠人们的道德素养。其一,顾客在消费过程中,和商家已经形成了契约关系,商家为顾客提供了商品和服务,及时结账是顾客应尽的义务,而突发事故并不是逃单的理由。
其二,在感受到危机时,商家“立即通知大家撤离”,这一细节体现了商家对于生命的重视以及对于顾客的信任。(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而诚实守信是相互的,它既是商家应当遵循的经营之道,也是每个公民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其三,顾客们无人逃单,是经受住了人性考验的表现,也彰显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为社会树立了诚信范本。这种以身作则、不遗小善、善良温暖的优秀素质,必定能鼓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任务(1)要求从顾客的角度来谈不逃单的理由,任务(2)要求从商家的角度来谈感谢的原因,看似任务各异,实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区别在于角度不同。
如果选择任务(1)进行写作,就要理解回答题目中的“为什么这么做”,实则是站在顾客的立场来谈买单行为的意义所在,应阐述买单是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是诚实守信的道德底线,也是传递人性温暖的坚实桥梁。
如果选择材料(2)进行写作,就要围绕题目中的“感谢信”来构思,站在餐饮店负责人的立场,把握买单行为产生的积极作用,阐述对顾客致谢的原因:未使商家遭受经济损失,增强了商家和顾客间的信任,弘扬了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的优秀品质,引导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发展。
此外,题目中两个任务分别对文章体裁作出规定:“公开信”和“感谢信”,写作时应注意书信的格式。
【立意】
1.诚以待人,相互信任。
2.尊重商家权益,自觉履行义务。
3.重视道德素质,树立诚信范本。
4.培养优秀素质,维护公序良俗。
写作示范
逃生不逃单,温暖满人间
——致社会各界的公开信
各位朋友:
正如一位顾客所说,“逃生是本能,付款是素质”,危机当前,势必逃生为首;安全之后,则应返回买单。这既是作为社会公民应有的公共意识,更是个人必不可少的道德准则和诚信底线。
我们进入商家消费时,商家为我们提供商品与服务,我们则支付相应的报酬,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因此,用餐后及时结账是顾客应尽的义务,突发事故并不是逃单的理由。(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在感受到危机时,商家并没有在意顾客是否结账而是“立即通知大家撤离”,这一细节体现了商家对于生命的重视以及对于顾客的信任。诚实守信是相互的,它既是商家应当遵循的经营之道,也是每个公民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所以,逃生不逃单,是作为消费者应尽的义务。
越是小概率的突发事件,越容易考验人性,或者说,越容易放大人性中的弱点和闪光点。逃单很容易,但面对良知的质问却让人难以平静,假如“逃生也逃单”,实则是一种违反契约、破坏规则、贪图小利、无视公德的体现,不仅让商家蒙受损失并失去对消费者、对社会的信任,更使自己无法直面灵魂的自省:在无人监督、审视的时候,我们是否仍旧能够保持人性的善良,是否能够坚守社会的规则意识?因此,“逃生”但不“逃单”,方能体现人性之美、人性之善,体现对社会规则意识的尊重与遵守。
逃生不逃单,彰显了我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能为社会树立起诚信范本。人无品不立,国无格不兴,社会风气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品格,蕴含着一个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逃单行为看似不足为患,但却折射出人心里的自私自利、违背公德,假如任由其疯长而不加以约束,只能造成商家防范、顾客焦虑和人与人之间基本信任的动摇,整个社会都会脱离良性发展的轨道:恶意滋生、私利为上、无视公序、人人自危。反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以身作则的责任意识和“从我做起”的担当精神,将诚实守信的基本素养落细、落小、落实,才能使其融入亿万人的血液,化作自觉的行动。而不遗小善、善良温暖的优秀素质,必定能鼓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正能量需要被传递、被学习、被发扬。遵从逃生的本能后,我们更应该彰显出人性的温暖与善良,一旦我们以实际行动汇入净化社会风尚的大流,必将会有更多的人被这束微光所吸引、所感染。当今社会,有不平凡作为的平凡人层出不穷:山东济宁的张女士在冬夜“清空”卖菜老人的蔬菜,希望他能早点回家;被网友称为“最美宝妈”的马蓓在冬河里勇救轻生女子;水果店老板陈伟亏损关店后辛苦打工为曾经充值的顾客退钱;公交车司机赵鹏将迷路的小女孩带上车,为其打开暖气和车厢灯,等待民警到来……一个平凡人的温暖举动,一定可以感动另一颗冰冷的心,软化另一个坚硬的灵魂。
逃生不逃单,是公德意识,是道德底线,更是人性边界。希望大家都能诚信正直,光明磊落,以点滴微光温暖人间。
一名逃生后买单的顾客
20xx年x月x日
时评精选
释放诚实守信的正能量
徐尚昆
信任是一个社会系统有序运转的重要润滑剂,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增进社会合作,提高社会效率。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其中有关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研究解决打击“套路贷”犯罪中出现的问题、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对涉疫苗犯罪依法从严追究刑事责任等内容,直指这些侵蚀社会信任土壤的违法犯罪活动,重在依法治理,旨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拓展,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以往的“熟人社会”演变为一个“流动社会”。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风险。(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如何化解风险、应对挑战,是社会治理要解答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良好的社会信任是现代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借助信任机制,增强人们对未来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可以促进更大范围的合作和交往。
良好的社会信任,需要靠机制来保障。应该看到,大部分人选择相信他人并愿意将自身利益、诉求置于陌生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整套规范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在保护守信人、惩戒失信人。法律制度与法律约束为和谐的社会交往、互信的人际秩序提供了可以依靠、可以遵循、可以坚守的行为规范,如民法总则中被称为“好人法”条款的施行,就是对良善之举、诚信秩序的一次法律宣示。法律是构建社会诚信的根本保障,良序的社会需要健全的法治,越是健全的法治越能为美好的社会保驾护航。
社会信任建设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用信任带动信任、用信任激发信任,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出诚信友善的良好生态。不久前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持续推进诚信建设”。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重要内容,而且与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就要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多方合作、各方努力,方能织密社会诚信网络,让守信者真正受益。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守信于己、诺信于人、践信于行,从个人、社会到国家,从法律、制度到文化,加强诚信建设,让诚信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诚实守信一定能释放出助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巨大能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