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
一、古文理解
【注释】①惠:同“慧”,聪慧。②诣:拜访。③乃:就,于是。④示:给……看。⑤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二、会认字
造诣(yì)   家禽(qín)
三、会写字
梁国(liánɡ) 造诣(yì)  家禽(qín)
四、形近字
   
五、重点句子品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第一句点明了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他的特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不成,就叫孩子出来,可见两家经常来往,互相很熟悉。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用杨梅来打趣杨氏子,说明两人关系很好。“应声”说明杨氏子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证明了第一句中的“甚聪惠”。“未闻”用否定句式婉转地反驳了孔君平的话,表现了杨氏子懂礼貌、有教养。
六、疑难探究
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子的机智?
从杨氏子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同时采用否定句式,正话反说,以婉转的语气反驳对方的话语,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这样做既保持了应有的礼貌,也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与风趣幽默。
七、课文回顾
课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的九岁男孩能言巧答的故事,展现了孩子敏捷的思维,表现了他的机智、幽默。
22  手 指
一、会认字
拇指(mǔ)     琴弦(xián)     揿电铃(qìn)
搔痒(sāo) 秽物(huì) 轧伤(yà)
拧开(nǐnɡ) 纽扣(niǔ) 仓库(cānɡ)
薄弱(bó) 附庸(yōnɡ) 爱憎(zēnɡ)
窈窕(yǎo tiǎo)
二、会写字
拇指(mǔ)    搔痒(sāo yǎnɡ)    秽物(huì)
轧伤(yà) 拧螺丝(nǐnɡ luó) 纽扣(niǔ kòu)
相貌(mào) 仓库(cānɡ) 渺小(miǎo)
享受(xiǎnɡ) 附庸(yōnɡ) 爱憎(zēnɡ)
三、多音字

四、重点词语理解
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文中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样子好看。
养尊处优: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尊,地位或辈分高。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五、重点句子品析
1.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拇指肯吃苦的特点。“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等词语写出了场面的急迫,突出了大拇指的劳苦形象,赞美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
2.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三个“最”字突出了中指的与众不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指比作关公 ,将无名指和食指比作关平、周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指与其他两指的关系,体现了中指特殊的地位。
3.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指的全体比作人群的全体,寓意深刻,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升华了全文主旨。
六、疑难探究
1.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大拇指可以扶住琴身、抵住出水口、按住伤口止血、顶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等;食指可以推动笔杆、试探或冒险、扳枪机、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中指最先碰到物,但出力时只能“略为扶衬”;无名指可以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等;小指可以掏耳朵、抹鼻涕等;无名指和小指还可以按琴弦,作兰花指。
2.五根手指分别有什么特点?
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不会讨巧;食指勤奋卖力、敢于冒险,不怕牺牲;中指地位最优,相貌堂皇、曲线优美,但华而不实;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但能力薄弱。
七、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写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各异。
第二部分(2~5):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第三部分(6):点明主旨,阐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八、课文回顾
课文通过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性格和作用,说明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要能够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从而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23*  童年的发现
一、会认字
胚胎(pēi)    天赋(fù)    痴迷(chī)
嘿嘿(hēi) 伊始(yī) 安娜(nà)
困窘(jiǒnɡ) 祸患(huò huàn)
绞尽脑汁(jiǎo)
二、近义词
发现——发觉   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澄澈——清澈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惩罚——惩治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祸患——祸害   绞尽脑汁——挖空心思
三、重点词语理解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翻来覆去:躺在床上来回翻转身体,多指睡不着觉。形容多次重复,变化无常。
绞尽脑汁:比喻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四、重点句子品析
1.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从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段童年往事感到自豪之余,也有着一丝愤懑。
2.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双脚一点”“轻轻跃起”“飞向”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如何在梦中飞行;“只要……就……”的句式体现了“我”飞行动作的娴熟。三个“在……”构成排比句式,写出了“我”飞翔的地点和迷人的景色,语言优美动人。
3.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自己的发现”是指“我”发现的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我”发觉自己的发现竟然和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忍不住得意地笑出了声。而此时教室里非常安静,显得“我”的笑声十分突兀,老师“狠狠地瞪”说明她误会了“我”,以为“我”不怀好意。
4.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是讲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例如哥白尼就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用调侃和自嘲的方式安慰自己,“我”与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有同样的遭遇,说明“我”的发现也是重大的,体现了儿童独有的可爱和幽默。
五、疑难探究
1.说说“我”是怎样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的。
开始“我”发现自己总是在梦中飞行,并且其他同学也有同样的经历,于是“我们”一起请教老师这个问题。老师的解释更加引发了“我”的求知欲,“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于是“我”不断观察、思考,大胆地猜想,最终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一个天真无邪、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旺盛、善于想象、执着钻研的人。
六、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写“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而这一发现却使“我”受到了惩罚。
第二部分(3~13):写“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14~19):写四年后,老师在生物课上讲到人的起源,验证了“我”的发现,“我”因此得意而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把“我”轰出了教室。
七、课文回顾
课文先概括了作者童年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后具体叙述发现这一规律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说明了“我”是一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大胆想象、有执着钻研精神的孩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