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5 草船借箭
一、会认字
周瑜(yú)    妒忌(jì)    监督(dū)
幔子(màn) 水寨(zhài) 擂鼓(léi)
呐喊(nà) 弓弩手(nǔ) 丞相(chénɡ)
二、会写字
妒忌(dù jì) 曹操(cáo) 督促(dū)
委托(wěi) 鲁肃(lǔ) 遮盖(zhē)
水寨(zhài) 擂鼓(léi) 呐喊(nà)
插满(chā)
三、形近字
   
四、近义词
妒忌——嫉妒   推却——推辞
吩咐——命令   迟延——拖延
疑惑——怀疑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五、重点词语理解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探听:探问(多指方式比较私密、措辞比较含蓄的)。
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六、重点句子品析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面对周瑜的为难沉着应对,将计就计。而周瑜以为计谋得逞,诸葛亮已自入圈套,到时完不成任务,就要受军法惩治,他就能借此打压诸葛亮,除去心腹大患,表现了周瑜的笑里藏刀、心狠手辣。
2.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鲁肃言而有信,没有告诉周瑜诸葛亮借船的事,说明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也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识人之明、用人之智。
3.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这里使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鲁肃的“吃惊”与诸葛亮的“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沉着自信、镇定自若。
七、疑难探究
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周瑜因为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设下圈套,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再趁着凌晨大雾弥漫,带船前往曹操的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最终成功取得十万支箭。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
2.简要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顾全大局。
周瑜:智谋过人、阴险狡猾、嫉妒心强。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多疑、谨慎。
八、课文回顾
课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以大局为重、有胆有识、神机妙算、才智过人的特点。
6  景阳冈
一、会认字
倚靠(yǐ)     竹箸(zhù)     碟子(dié)
斤两(jīn) 俺们(ǎn) 拐杖(zhànɡ)
擒住(qín) 勿论(wù) 肋骨(lèi)
呵呀(ā) 胯下(kuà) 霹雳(pī lì)
咆哮(páo xiào)   铁锤(chuí) 血泊(pō)
绰了梢棒(chāo)     踉踉跄跄(liànɡ qiànɡ)
二、会写字
景阳冈(ɡānɡ)   饥饿(jī) 碗碟(dié)
斤两(jīn)   俺家(ǎn) 榜文(bǎnɡ)
拐杖(zhànɡ)   申办(shēn) 兼程(jiān)
勿论(wù)   拖欠(tuō) 悉数(xī)
坠落(zhuì)   胸膛(tánɡ) 截止(jié)
三、多音字
绰     呵

四、形近字
   
   
五、重点词语理解
一饮而尽: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半夜三更:深夜。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多指速度很快。
耻笑:鄙视和嘲笑。
六、重点句子品析
1.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这是对武松的心理描写。他看了印信榜文后,已经相信冈上真的有虎,但却因怕人耻笑不愿回去,表现了武松好面子的性格特点。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更加展现了他武艺高强和固执无畏的英雄气概。
2.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这是武松与老虎交手时的动作描写。面对来势汹汹的老虎,武松虽然喝了酒,但依旧不失机敏,不与老虎正面相对,而是灵巧地躲避老虎的攻击,表现了他的大胆心细,突显了他的胆识。
3.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虎的吼声比作霹雳,尾巴比作铁棒,刻画出老虎的凶猛残暴和令人生畏的气势。而老虎如此的气势却没有吓倒武松,更加衬托了武松的勇武过人。
七、疑难探究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本文故事的主要内容。
武松喝酒后不听酒家劝阻,执意独自上景阳冈,在冈上遇到猛虎,用尽平生气力将其打死,最后下冈。
2.如何评价武松这一人物?
武松是一个既倔强、固执、爱面子又武艺高强、机智勇敢的人。不听酒家劝阻,执意上冈体现了他的倔强、固执;知晓冈上真有老虎,却因怕人耻笑而不愿返回体现了他的爱面子;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体现了他的武艺高强、机智勇敢。
八、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写武松进店喝酒,连饮许多碗烈酒后,不听劝阻,执意过冈。
第二部分(3~5):写武松上景阳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因怕人耻笑不愿返回,继续上冈。
第三部分(6、7):写武松与猛虎恶斗,最终打死了老虎。
第四部分(8):写武松打虎过后精疲力竭,一步步挨下冈来。
九、课文回顾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劲儿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7*   猴王出世
一、会认字
芝兰(zhī)    遂心(suì)    迸裂(bènɡ)
山涧(jiàn) 獐子(zhānɡ) 猕猴(mí)
猿猴(yuán) 去耶(yé) 瞑目(mínɡ)
石窍(qiào) 楷书(kǎi) 镌刻(juān)
顽劣(liè) 列位呵(a)
拖男挈女(qiè) 抓耳挠腮(náo)
二、多音字

三、形近字
   
四、同音字
【bènɡ】迸裂 蹦跳 水泵
【mí】猕猴 弥漫 迷糊 谜语
【liè】顽劣 列车 兴高采烈
五、重点词语理解
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胜,能承受。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想象。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六、重点句子品析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石猴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逍遥、亲和友善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句话是对石猴的动作描写,写石猴入洞的情景。“瞑目”是“闭上眼睛”的意思。“瞑、蹲、纵、跳、睁、抬头观看”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猴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
七、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写石猴出世的经过和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写石猴与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竟意外地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3、4):写群猴听完石猴的介绍,随他进洞安家,众猴按照约定,拜石猴为王。
八、课文回顾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的一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顽皮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的特点。
8*   红楼春趣
一、会认字
恰似(qià)    抽屉(tì)    嫣红(yān)
忌讳(huì) 晦气(huì) 桥墩(dūn)
宝钗(chāi) 敞亮(chǎnɡ) 晴雯(wén)
袭人(xí) 豁喇喇(lā)
二、多音字

三、形近字
  
  
四、重点词语理解
巴不得:迫切盼望。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展眼:转眼。
五、重点句子品析
1.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巴不得”“七手八脚”表现了丫头们想放风筝的急切心情。运用“搬、捆、拨”等动词,将丫头们准备放风筝时娴熟的动作刻画得真实而又生动。
2.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宝玉的美人儿风筝放不起来,急得汗都出来了,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通过对宝玉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他天真、率直的个性。
六、疑难探究
1.从文中可以看出宝玉是个什么样的人?
宝玉是一个性格单纯、喜欢玩闹、率真、没有一点儿公子哥架子的人。他能和丫头们玩成一片,自己的风筝被丫头晴雯放走了也不恼;众人笑他放不起风筝时,气得把风筝摔在地上,这些描写都表现出宝玉的率性、纯真。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红楼春趣”中的“趣”?
放风筝的过程有趣;众人的风筝都放起来了,唯独宝玉的美人儿风筝放不起来有趣;铰断风筝线放晦气的古老习俗有趣。
七、课文回顾
课文记叙了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