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三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三单元知识必备梳理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8 匆 匆
一、会写字
隐藏(cánɡ)   挪动(nuó)   徘徊(pái)
徘徊(huái) 蒸发(zhēnɡ) 赤裸(luǒ)
二、多音字
旋     薄
三、形近字
四、近义词
挪移——挪动 遮挽——挽留
空虚——空乏 徘徊——彷徨
五、重点词语理解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伶伶俐俐:文中指时间快速地流逝。
掩面叹息:用手捂着脸叹气。
蒸融:蒸发,融化。
六、重点句子品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作者触景生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了燕去还来,杨柳复青,桃花再开,与下文中时间的流逝形成了对比,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一滴水”和“大海”的对比,突出了过去的日子的渺小,消逝得无声息,无踪影,写出了时间流逝的速度之快。
七、疑难探究
1.阅读课文中两处一连串的问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第一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运用一连串的问句一问两答,引起读者的注意,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流露出惋惜、后悔、茫然、痛苦和无奈之情。
第二处:“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离去不可追而自己却未来得及有所作为而焦急的心情。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隐含了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2.时间的流逝是很平凡的现象,为何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时间的流逝。他特意写到洗手、吃饭、睡觉等平常事,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化,显得具体可感,其内心的焦灼与遗憾也跃然纸上,让人产生共鸣。
八、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2~4):写时光一去不复返。
第三部分(5):回扣主旨,首尾呼应,引发思考。
九、课文回顾
文章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产生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的主题思想。
9 那个星期天
一、会写字
明媚(mèi)   砖瓦(zhuān)   蚁后(yǐ)
叨念(dāo) 绊脚(bàn) 绞痛(jiǎo)
耽误(dān) 揉碎(róu) 绽放(zhàn)
搓洗(cuō) 惶恐(huánɡ) 亲吻(wěn)
依偎(wēi)
二、多音字
弄     晃

三、形近字
四、近义词
明媚——明朗 吓唬——恐吓
依偎——依靠 荒凉——萧条
五、反义词
焦急——镇定 惆怅——舒畅
消逝——浮现 荒凉——繁华
六、重点词语理解
沉郁:低沉郁闷。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急遽:急速。
念念叨叨:说话啰唆,不停地念叨。
惆怅:伤感,失意。
七、重点句子品析
1.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作者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四个事例来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将焦急的心情融在这些具体事例的叙述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因等待而产生的焦急的心情的程度不断加深。
2.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有些话是“我”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有些话是“我”在心里默默说的,这些语言和心理独白交织在一起,平实质朴,明白如话,甚至有些“念念叨叨”如儿语,直接而又鲜明地表现出“我”焦急的心情。体现出了我愈加不耐烦的样子。
3.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作者寓情于景,写光线“渐渐暗下去”,实际上在写“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当“我”的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写法,如“明媚”一词就表现出了“我”的喜悦、期盼之情。
八、疑难探究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的变化。
“我”的心情变化:无比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2.对比本文和《匆匆》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
相同点:描写细腻,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不同点:《那个星期天》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间接地表现人物情感;《匆匆》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直接把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情感表现了出来。
九、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第二部分(2~6):细致地描述了“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焦急、无奈,最终失望、委屈的过程。
第三部分(7):描写了“我”的情绪郁积到了极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
十、课文回顾
《那个星期天》出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细节描写丰富又生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