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化用古诗词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引用、化用古诗词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资源简介

引用、化用古诗词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一、导入课题
1.“生”意测验:有人做过意象测试: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你最“恨”哪道题?统计结果如下:作文42%;现代文阅读19%;诗歌鉴赏15%;翻译题13%;其它11%。
2. 老师送给同学们的两句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致高考作文。
3.作文方法运用之一:通过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文章的文化底蕴。
二、文从何处来
(1)教材学习、课外阅读。
(2)归纳整理——按作者归类、按主题归类、按意象分类。
(3)建立“我的诗词库”。
三、哪些方面可化诗入文
1.以诗句为题目,画龙点睛
高考满分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题目取自宋·王安石《登飞来峰》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就化用了王勃《滕王阁诗》中的“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苏轼《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叶剑英《八十抒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标题示例:
怎一个“情”字了得
忙兮忙兮奈若何
绕树数匝可依枝
2.以诗句作题记,导引全文
高考佳作《闲话山水》的题记:“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佳作《独上高楼》的题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生命的色彩》开篇就这样写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雄浑、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用旁观的眼神》的开头:
走进缤纷的书简,捡拾先行者前行的脚步;打开飘零的册页,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是谁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又是谁悲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切的悲喜交错,似乎都在诉说:请用旁观的眼神!
4.用诗句写景,境界优美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秾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
5.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主导。于是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叩问心灵,会振臂齐呼:“我愿意!”
《幸福是什么》文中有这样一段: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6.用诗句抒情,情感丰富
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四、如何化诗入文
1.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
面对国家危难,心系社稷苍生,无数志士仁人做出了他们的回答:杜甫的回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的回答: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回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第二个层次是诗句后面有一定阐述(或解说)
(1)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2)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美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 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
(3)生命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生命有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但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乐观!
(4)信念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气魄。
3. 第三个层次是化用古诗文
比如:思念就是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可化作:“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
思念就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就可化作:“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示例赏析:
(1)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
(2)那探出墙头的一抹杏花红,可知园外春意亦正浓。
(3)江河入海,一泻千里,是一种拼搏;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是一种淡定;奔走呼号,寻求共和,是一种执著;莲动渔舟,竹喧浣女,是一种悠然。入世与出世两种人生形式交织着涌现在我们面前,选择哪一种,都是不一样的人生。我执意追寻“挤”的脚步,因为这是一种令人无法拒绝的奋进!
练习:化用下列诗句
①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②美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蓬勃,
③美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
参考答案:
①“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②“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③“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五、实例赏析
1. 化用诗词精彩片段选读
(1)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飘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进发与升华!
(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
(3)屈原一声“长太息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唱出了深深赤子情;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飘散出了一缕隐逸的清香;李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带出了一股直上云霄、乘风破浪的豪情与气力;杜子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贫民衣食无着的感伤;李易安“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一种孤独的哀愁……
(4)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5)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6)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7)那润万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满皇都的烟柳,牵来了一片撩起闲绪的朦胧。可是那飘逸的太白,为我拉来了九天的银河,三千尺的飞流?把我带到那爱晴柔的树阴下,静看满塘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可是潇洒的杨万里?更让我醉心啊,乘上落霞,与孤鹜齐飞;泛舟秋水,共长天一色。
2. 习作欣赏:
叩问心灵
(高考满分作文 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344班 李天南)
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心,当听到那句“我愿意。”一生无悔,足矣!
嵇康,一朵空谷的幽兰。那时,一把铁锤划过天际,击于石器之上,溅起万点火星,瞬间汇集,光芒万丈。那时,面对宦海沉浮,他没有沦陷,面对司马集团的威胁,他没有屈服。那时,朋友入仕,他写绝交书;生命将终,他独奏《广陵散》。他就如打磨的铁器,坚韧自强,即使磨难重重,也不会动摇自己内心世界高洁的追求与坚守。不论结果,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主导。于是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叩问心灵,会振臂齐呼:“我愿意!”
海子曾说过:“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出卖了他们的心灵?有多少人追逐于名利而典当了当初的追求?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哗众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上拼搏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歼—15”号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他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身有疾病,必能治愈;心有忧伤,谁能承当?”这是《圣经》中的一句箴言。多少次,我们叩问心灵,才知道追求的真正涵义,无关乎结果,只在于那一次次拼搏不屈的过程,幸福亦如此,不是靠金钱与名利而堆砌,而是追求后那一份心灵的充实,满足与宁静。感动中国人物刘伟,身患残疾用生命奏出华美的绝响;从小就不幸得小儿麻痹症的乡村女医生,多年来从未向命运屈服,伏在丈夫背上,夫妻俩行走于大山间,为村民们治病开方。不解的人们想必会问:“值得吗?”而答案已在他们的心中,三个坚定的字我愿意!
司汤达说:“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人间风云变幻,世事无常。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无愧于内心,一生,安矣!
叩问心灵,“我愿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