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原子的构成一、选择题(共16题)1.下列事实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是A.分离空气得到氧气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C.水通电分解D.碘升华变为碘蒸气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很少C.湿衣服晾干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3.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B.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C.Na与Cl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D.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4.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能用符号R2+表示的是(R代表某种元素符号)A.A B.B C.C D.D5.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的贫铀弹,不少当地人因此患上了“巴尔干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 核电荷数为92,则核外电子数应为A.146 B.92 C.136 D.2386.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①③④表示的是阳离子C.①③④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金和金刚石 B.水和氨气 C.汞和氯化钠 D.干冰和氯化钠9.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积小,质量也小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C.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10.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对该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内有10个质子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C.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1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A. B. C. D.12.已知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X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A.12B/A kgB.AB/12 kgC.B/12A kgD.12kg13.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B.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B.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是同一种元素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D.和化学性质相同15.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O4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16.“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15:14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C.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组的过程D.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二、综合题(共6题)17.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2)硬水会给生活、生产带来许多不便。①检验河水是硬水的方法与现象为:_____。②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煮沸时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3)图2是水发生两种交化的微观图示。①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甲”或“乙”)_____,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_____。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填“吸收”或“释放”)_____能量。②图2中的化学变化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③小张从图2中化学变化的微观图示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_____。A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C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D 该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4)图3为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①物质A是过氧化氢,A的化学式是_____。②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判断的依据是_____。③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字母,下同)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④关于过氧化氢及其水溶液的部分描述如下:a.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b.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d.双氧水常用于伤口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e.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上述描述中,属于过氧化氢或双氧水物理性质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属于用途的有_____。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看,过氧化氢和水的相同点是_____。二者性质有根大的差异,从微观角度看,原因是_____。18.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水。(1)组成角度①如图为电解水装置图,a、b两管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②通电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2)微观角度如图是电解水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是______。A.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发生改变C.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净化角度①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中不包括的净水方法是______。A.沉降B.煮沸C.蒸馏D.消毒②河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用右下图装置对河水水样进行过滤,下列关于过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填字母)。A.用玻璃棒引流B.利用过滤操作,可以将河水中的色素异味分离出来C.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③若要检验过滤后的液体是否为硬水,可以取样于试管中,加入______,振荡并观察现象。19.学科思想在化学素养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Ⅰ.认识水。(1)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铜<1.0mg/L,铁<0.3mg/L”,其中的铜、铁是指_______(选填“元素”或“单质”)。(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b连接电源的_______极(选填“正”或“负”)。(3)下图为水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氧原子和氢原子,请依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①保持物质A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②变化1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项即可)。③变化2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填化学符号)。Ⅱ.利用水。化学兴趣小组收集了一瓶浑浊的长江水,模拟自来水厂进行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4)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5)操作2是吸附。主要除去液体C中一些异味和色素,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6)操作3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的净水消毒剂之一、已知:可用氯酸钾和草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二氧化氯、碳酸钾和其他物质。其中碳酸钾中碳酸根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7)为了判断净化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_,日常生活中常将水加热煮沸除了杀菌消毒之外,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20.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小明自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水通电进行实验探究。①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______极,A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气体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该检验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___________。②若在正极上产生了20mL的气体,则在负极上约产生___________mL气体。③写出水电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2)水的微观结构: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该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符号为___________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可表示为___________。上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3)水的性质:①人体发热时,常用冰块来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②常温下,水能与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请写出其文字表达式及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水的净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学校附近河水样品,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对该水样进行了净化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加入的物质A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为除去水样2中的一些异味和色素,加入的物质B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②取少量水样3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并振荡,发现___________,说明水样3是硬水,其中含较多的___________。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软水。③操作②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发生___________变化。水样4因为含有___________,所以不是纯水,但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纯水。21.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生命,联合国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以警示人类面临淡水危机。Ⅰ、“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1、图2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1)①中过滤棉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下同)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推测④中超滤膜的作用可能是______。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2)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_方法。Ⅱ、从化学角度认识水,图甲为电解水实验简易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3)a管与b管气体体积比为______,a管得到的气体是______,可以用______检验。(4)水的分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______(填具体的微粒名称)。(5)该装置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6)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C.给农作物浇水时用喷灌或滴灌替代大水漫灌 D.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22.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制作了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2)硬水会给生活、生产带来许多不便。①检验河水是硬水的方法与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为物理方法还是化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煮沸时发生的反应有: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反应体现出来碳酸氢钙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3)图2是水发生两种交化的微观图示。①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甲”或“乙”)_____,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填“吸收”或“释放”)_____能量。②图2中的化学变化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③小张从图2中化学变化的微观图示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A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C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D 该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4)图3为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①物质A是过氧化氢,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②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字母,下同)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③关于过氧化氢及其水溶液的部分描述如下:a 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b 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c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d 双氧水常用于伤口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e 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上述描述中,属于过氧化氢或双氧水物理性质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属于用途的有_________。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看,过氧化氢和水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二者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从微观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详解】分离空气得到氧气、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碘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分子不可分。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故选C。2.D【分析】A、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B、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尤其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更少;C、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不可分。【详解】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正确;B、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尤其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更少,该选项正确;C、湿衣服晾干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正确;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该选项不正确。故选:D。3.D【详解】A、如图所示,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故A正确;B、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故B正确;C、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Na+,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故C正确;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Na+,核外电子数=11-1=10,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核外电子数=12-2=10,即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错误;故选D。4.D【详解】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A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错误;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但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故C错误;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且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D正确。故选D。5.B【详解】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92。故选B。6.C【详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②④属于同一种元素,错误;B、①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错误;C、①③④表示的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D、③④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小于4,为金属元素,错误,故选C。7.C【详解】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故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8.B【详解】A、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9.B【详解】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故A说法正确;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故C说法正确;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才能有新物质生成,故D说法正确。故选B。10.A【详解】A、据图可知若粒子是原子,核内质子为10,若粒子是离子,核内质子就不是10,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该粒子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1.C【详解】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A、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由图A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非金属元素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示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C、题目中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易得失电子,故C具有相对稳定结构;D、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这1个电子,故D不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选C.12.B【分析】。【详解】.故选:B。13.A【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正确.B、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14.C【详解】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B、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选项错误;C、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失去电子数不同,所以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正确;D、氦属于稳定结构,镁原子易失去电子,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错误。故选C。15.D【详解】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错误;B、一个O4分子是不可能还含有其它分子的,则“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说法错误,故B错误;C、O4和O2为不同的物质,其分子的性质是不同的,则“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说法错误,故C错误;D、O4和O2为不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16.A【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CO +2NO2CO2+N2。【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是(12×2+16×2):(14×2+16×2) =14:15,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丙、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该反应的微观图示以及变化过程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组的过程,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示可知甲含有碳、氧两种元素,乙含有碳、氮两种元素,丙也含有碳、氧两种元素,所以甲、乙、丙均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7.过滤 吸附 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碳酸氢钙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乙 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吸收 水氢气+氧气 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电 化学 ACD H2O2 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解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 C AB ab e d 组成元素相同 分子结构不同【详解】(1)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过滤;吸附;(2)①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填: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②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碳酸氢钙碳酸钙+水+二氧化碳;(3)①由图2甲可知,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乙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乙中水分子吸收能量,分子间隔变大;故填:乙;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吸收;②图2中的甲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变化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水氢气+氧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电;化学;③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改变,错误;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正确;D.该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正确。故填:ACD;(4)①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2O2;故填:H2O2;②图示变化为: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③AB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C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填:C;AB;④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b.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e。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双氧水的用途有:d.双氧水常用于伤口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看,过氧化氢和水的相同点是组成元素相同。二者性质有根大的差异,从微观角度看,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故填:ab;e;d;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18.(1) 2:1 分解(2)D(3) BC B 肥皂水【分析】(1)①如图为电解水装置图,a、b两管产生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故填:2:1。②水通电时生成氧气和氢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 ,分解。(2)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不是水分子,元素是宏观概念,选项A错误;B、根据电解水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发生改变 ,选项B错误;C、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例如氢分子的质量比氧原子小,选项C错误;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选项D正确;故填:D。(3)①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中包括的净水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所以不包括的净水方法是煮沸 、蒸馏,故填:BC。②A.过滤时,需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选项A正确;B.利用过滤操作,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不能除去河水中的色素异味,选项B错误;C.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四处飞溅,选项C正确;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将空气排出,若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率,选项D正确;故填:B。③若要检验过滤后的液体是否为硬水,可以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19.(1)元素(2)负(3) H2O 加热(升温等) H和O(4)过滤(5)活性炭(6)(7) 肥皂水 将硬水软化(降低水的硬度等)【分析】(1)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铜<1.0mg/L,铁<0.3mg/L”,其中的铜、铁是指元素;(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氢负氧正,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连接电源的负极;(3)①保持物质A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符号为H2O;②变化1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加热(升温等);③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其符号为:H和O;(4)过滤可将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5)操作2是吸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和色素;(6)碳酸钾中碳酸根离子的化学符号为CO32-;(7)为了鉴别软水和硬水,可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浮渣的是硬水,较少浮渣的水软水,将净化水加热煮沸,发现水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产生,则加热煮沸除了杀菌消毒之外,煮沸可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沉沉淀面降低水的硬度,还起到的作用是软化硬水。20.(1) 负 氢气2 用燃着的木条接触该气体,气体被点燃,且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是氢气 可燃性 氢气+氧气水 化合反应 化学能 光能和热能 40mL 水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2) C EF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3) 物理 水+氧化钠 氢氧化钠 化合反应(4) 明矾 加速悬浮杂质的沉降 活性炭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浮渣多、泡沫少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加热煮沸 化学 可溶性杂质 蒸馏【分析】(1)①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量筒中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氢气具有可燃性,检验氢气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接触该气体,气体被点燃,且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是氢气;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检验过程中,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②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若在正极上产生了20mL的气体,则在负极上约产生40mL气体;③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2)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表示为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符号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填:EF;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表示为:B;该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3)①人体发热时,常用冰块来降温,是因为冰融化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这是利用了水的物理性质;②常温下,水能与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4)①加入的物质A是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为除去水样2中的一些异味和色素,加入的物质B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②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取少量水样3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并振荡,发现浮渣多、泡沫少,说明水样3是硬水,其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软水;③操作②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样4中因为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属于混合物,可通过蒸馏的方法获得纯水,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21.(1) C B A(2)煮沸##加热煮沸(3) 2:1 氢气 燃着的木条(4) 水分子 氧原子(5)水氢气+氧气(6)AB【解析】(1)①中过滤棉的作用是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故选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异味、色素和杂质,故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杂质,故选B;推测④中超滤膜的作用可能是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故选A。(2)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煮沸方法,加热可以利用高温杀菌,并且可以将钙镁离子部分转化成水垢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3)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a管与b管气体体积比为2:1,a管气体较多,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若气体燃烧起来,则该气体是氢气。(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所以水的分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5)该装置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6)A.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造成污染,此选项符合题意;B. 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此选项符合题意;C. 给农作物浇水时用喷灌或滴灌替代大水漫灌,可节约用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可防止水污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B。22.过滤 吸附 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化学方法 碳酸氢钙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不稳定性 乙 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吸收 水氢气+氧气 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电 化学 ACD H2O2 C AB ab e d 组成元素相同 分子结构不同【详解】(1)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①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水中的钙镁离子和肥皂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②碳酸氢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钙碳酸钙+水+二氧化碳;此反应体现出来碳酸氢钙的化学性质是不稳定性;(3)①由图2甲可知,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乙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乙中水分子吸收能量,分子间隔变大;②图2中的甲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氢气+氧气;该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变化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③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正确;B.由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改变,错误;C.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正确;D.该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正确;故选ACD;(4)①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2O2;②图示变化为: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AB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C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③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如a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b.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e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双氧水的用途有:d.双氧水常用于伤口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看,过氧化氢和水的相同点是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二者性质有根大的差异,从微观角度看,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