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讲 金属化学性质及溶液【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2.掌握溶质溶于水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3.了解溶液的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掌握金属化学性质。【要点梳理】要点一、溶液1.溶液、溶质、溶剂:(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2)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③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最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但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3.溶液的用途:(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要点诠释】1.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2.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如CuSO4溶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3.SO3、Ca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O3、CaO,而是H2SO4、Ca(OH)2。4.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溶剂的质量之和(溶质的质量是指被分散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没有分散进溶剂内的物质,就不能计算在内)。溶液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如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1.溶解: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所以物质溶解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2.溶解热现象:(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要点诠释】1.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不是二者溶解时只有放热过程,而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试管内液体温度上升。2.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温度降低,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3.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4.酸、碱、盐等物质溶于水时,以离子形式扩散;蔗糖、酒精等有机物溶于水时,一般以分子形式扩散。要点三、乳浊液、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此过程只有物理变化)。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2.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这个道理。乳化不是溶解,不能形成溶液。提醒:汽油和洗洁精都能洗去油污但原理不同,汽油洗油污是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洗洁精洗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不能形成溶液。而金属众多实验都是建立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的。要点四:金属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氧气反应 镁(空气中) 表面逐渐变暗,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 ,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时:2Mg+O2点燃2MgO铝(常温下) 打磨过的铝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常温下:4Al+3O2= 2Al2O3铁(氧气中点燃) 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 在氧气中点燃:3Fe+2O2点燃Fe3O4铜 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生成黑色物质 2Cu+O2 2CuO镁与稀盐酸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Mg+2HCl= MgCl2+H2↑锌与稀盐酸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Zn+2HCl= ZnCl2+H2↑铁与稀盐酸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Fe+2HCl= FeCl2+H2↑铁与硫酸铜溶液 铁表面覆盖一层 红 色固体,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 浅绿色 Fe+CuSO4= FeSO4+Cu铝与硫酸铜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 色逐渐变为 无色 2Al+3CuSO4= Al2(SO4)3+3Cu铜与硝酸银溶液 铜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由 色逐渐变为蓝色 Cu+2AgNO3=2Ag+Cu(NO)2总结: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对应的氧化物。但反应所需条件不同。2、大多数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3、金属能和盐反应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1.不同金属之间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及其剧烈程度。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 H前面 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硫酸等酸中的氢。,生成氢气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不包括K、Ca、Na)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这3中物质太活泼,会先置换了H2O中的氢元素。考点脉络(1)Fe为中心相关反应方程式Fe3O4+4CO 高温3Fe+4CO2;Fe2O3+3CO 高温2Fe+3CO23Fe + 2O2 点燃Fe3O4;4Fe + 3O2 =2Fe2O3Fe+2HCl=FeCl2+H2 ↑;Fe + H2SO4 = FeSO4 + H2 ↑Fe+CuSO4=FeSO4+Cu;Fe+AgNO3=Fe(NO3)2+AgZn+FeCl2=ZnCl2+Fe(2)Cu为中心相关反应方程式CuO+CO 高温 Cu+CO2;C+2CuO 高温 2Cu+CO2 ↑;H2+CuO 高温 Cu+H2O2Cu+O2 2CuOFe+CuSO4=FeSO4+Cu;Cu+AgNO3= Cu (NO3)2+Ag重点理解1.实验原理(1)金属与酸反应: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在氢之前,反应越剧烈,则金属活动性越强;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位于氢之后。(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若能反应,则表示该金属的活动性强于组成该盐的金属。2.最佳方法:如Zn、Fe、Cu三种金属的判断:以中间活动性的金属为中心(1)“两金夹一盐”,把Zn和Cu加入FeCl2溶液中;(2)“两盐夹一金” 把Fe加入ZnCl2和CuCl2的溶液中;【典型例题】例1.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氯化钠加入水中 B.面粉加入水中C.铁粉加入水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答案】A详解:面粉并不溶解再水中,将面粉和水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是非牛顿流体,故B错,铁粉与水不容,故C错,植物油加入水中晃荡,得到的是乳浊液,故D错,选A。例2.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 B.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答案】A详解:久置的石灰水会有白色的沉淀,为碳酸钙,肥皂水并不能去除碳酸钙,故A错,可以用醋清洗。例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溶液都是无色的【答案】C详解:铁粉与水不溶,故A错,硝酸铵再溶解时就是吸热的,故B错。溶液时透明的但一定都是无色的,比如含有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故D错;选C.【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B.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C.乙醇之所以不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它将植物油分散成小液滴,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C详解:当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硼酸溶液,故A错,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故B错;乳化作用时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D错,答案选C【变式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中水是溶剂 B.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就能形成溶液C.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D.乳化现象就是油脂溶于乳化剂【答案】A详解:稀硫酸中水是溶剂,故A正确;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均匀还可能形成乳浊液,故B错,水为无色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C错;乳化现象是一种液体分散再另一种液体中,两者并未相互溶解,故D错,选A例4.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答案】B详解:温度升高表明溶解的过程放热,故选B。AD溶解温度基本不变,C溶解温度下降。【变式】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答案】D详解:要产生气泡就得使试管气压增大,故有两种方法,一种使产生气体,另一种是使气体温度升高,故答案中只有D选项是使温度下降的,不符合,故选D【例题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___; 猜想三:Fe>Cu>R【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_(填“快”或“慢”)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3)盒属与_________是否反应。【答案】猜想二:Fe>R>Cu【收集证据】甲: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乙:快 丙:不能燃烧3Fe+2O2Fe3O4【归纳总结】(3)盐溶液(不带溶液不得分)详解:猜想二:Fe>R>Cu【收集证据】结合实验结论,要求猜想一正确,故甲: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乙:快 丙:不能燃烧,以及铁的燃烧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归纳总结】(3)盐溶液,所用实验都是再溶液条件下进行的,少了溶液不得分。【变式1】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右图所示。【查阅资料】(1)锌皮为金属锌(含有少量的铁)(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MnO2、ZnC12和NH4Cl等组成(3)有关数据见下表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NH4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ZnCl2 343 395 452 488 541 614【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下图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1)溶液A 中溶质主要有______(填化学式),操作Ⅱ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2)欲从固体M 中得到较纯的MnO2,操作Ⅲ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ZnCl2生成。①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②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ZnCl2的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ZnO与稀盐酸 B.ZnSO4溶液与BaC12溶液C.ZnCO3与NaCl溶液 D.Zn(NO3)2溶液与NH4Cl溶液(2)另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一定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E和固体F。当溶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当固体F中只含一种物质时,溶液E中最少含有________种溶质。(3)若将6.5g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________ 0.2g(选填“<”、“>”或“=”)。【答案】【实验探究一】(1)NH4Cl、ZnCl2:两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2)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探究二】(1)①固体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置换;②A、B;(2)ZnSO4;2;(3)>。详解:【实验探究一】(1)结合数据表,NH4Cl、ZnCl2:都能溶解,故溶解过滤后主要使这两个物质;再看流程图,经过操作二,实现两者分分离,故者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2)固体M有炭黑、MnO2,想除去C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再空气中灼烧【实验探究二】(1)①Zn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故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溶解。属于置换反应。②A、B(2)当溶液只有一种溶质时,证明硫酸铜恰好被反应完,故只有ZnSO4;当固体F只有一种固体,证明只能时铜,Zn被反应完,硫酸铜过量,故溶液至少有2种溶质;(3)>。因为锌(含有少量的铁),使得同等质量下,Fe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故产生的氢气多。第七讲 金属化学性质与溶液 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A.铝 B.铁 C.铜 D.银【答案】C详解:蓝色时铜元素的标志,故选C2.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答案】B详解:汽油去油时溶解原理,A错,醋酸去水沟是化学原理,D不符合,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作用,故选B3.下列有关蔗糖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蔗糖水中的溶剂是水 B.饮用蔗糖水可以为人体补充蛋白质C.蔗糖溶于水体现了分子不断运动 D.各部分一样甜体现了溶液的均一性【答案】B详解:蔗糖水是含糖类,不含蛋白质,故不能补充蛋白质,有很高的能量。故选B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答案】B详解:水是无色透明的但水不是溶液A错,植物油分散再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C错,一种溶液种,只能由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故D不正确,答案选B5.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二氧化锰 C.酒精 D.白醋【答案】B详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选B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C.体积都为a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总体积为2a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答案】B详解:水是无色透明的但水不是溶液A错,分子之间有间隔,故体积都为a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a,C错,溶解的过程可以放热,也可以吸热,也可以温度不变,故D错,选B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是化合物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答案】B详解:溶液都是混合物,故A错,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C错,一种溶液种,只能由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故D不正确,答案选B8.化学课上,每个学习小组各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从组成上看,这些液体不可能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含有Cu2+的盐溶液 D.氧化物【答案】C详解:含有Cu2+的盐溶液为蓝色,故选C9.下列溶液中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A.碘酒 B.医用酒精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溶液【答案】A详解:碘酒的溶剂是乙醇,碘单质溶解再乙醇中,故选A10.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答案】B详解:温度明显减低,说明溶解的时候是吸热的,故选项中只有硝酸铵溶解是吸热的,选B二、填空题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水蒸气通入水中形成水溶液;②在所有溶液中溶剂都是水;③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水是溶液;④在化学实验或工厂中常配制溶液是因为物质在溶液里进行反应较快【答案】①②③详解:①水与水蒸气同种物质,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②碘酒的溶剂就不是水二十乙醇,错误;③水自身单一物质不能作为溶液,故错误。12.将一根细铁丝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①铁丝;②硫酸;③硫酸亚铁;④硫酸铁【答案】①④详解:铁不溶与水,故溶质不是铁,铁与烯酸反应,不能生成+3价的铁,故溶质也不能是硫酸铁。13.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许多化学式实验都要用到水。(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A.冰块 B.干冰 C.食盐 D.酒精(2)生活中常用 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3)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A.有色有味 B.支持燃烧 C.能够燃烧 D.易溶于水【答案】(1)A (2)肥皂水 (3)B详解:(1)冰与水是同一种分子,故选A(2)检验硬水还是软水用肥皂水(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时氧气,无色无味,故选B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①氧化钠、烧碱溶液;②生石灰、石灰水;③三氧化硫、稀硫酸;④氯化氢、盐酸【答案】①②③详解:烧碱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故①错,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故②错;稀硫酸的溶质是硫酸故③错。15.各种洗涤剂已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的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①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②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③用肥皂液洗衣服;④用沐浴露洗澡【答案】②③④详解:汽油去污是溶解的原理,故不能形成乳浊液。16、A、B、C、D、E、F、X、Y都是初中化学只的常见物质,已知X 是一种混合物,A、B、Y是单质;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7的气体,D、E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X的名称 是 。(2)B与Y反应的条件是 。(3)E+氧化铁→D的化学方程式是 。(4)C+D+饱和食盐水→F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空气 (2) O2+C点燃CO2。(3)3CO+Fe2O3 高温3CO2+2Fe 。(4)NH3+CO2+H20+NaCl===NH4Cl+NaHCO3 ↓详解:根据推断,能分离出稀有气体的只有空气故M为空气,C为有刺激性气味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7,故为氨气,则A为氮气。B为氧气。根据E能还原氧化铁,且生成D,故E为CO,D为CO2;则Y为碳单质。最后F为 NaHCO3故(1)空气 (2) O2+C点燃CO2。(3)3CO+Fe2O3 高温3CO2+2Fe 。(4)NH3+CO2+H20+NaCl===NH4Cl+NaHCO3 ↓17、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下图已知生铁的含量含碳量为 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1)反应:①Fe2O3+CO 2Fe+3CO,②Fe2O3+C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 (填序号)(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 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 。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 金属的 性。(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②;①(2)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N2;+4(4)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碳含量;延展性(5)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详解:(1)置换反应特征是单质参加,新单质生成,故选②,炼铁原理是利用CO的还原性,故选①(2)粉碎过后,表面积增加,故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N2;根据化合价原则,钙为+2价,氧为-2价,故计算硅为+4(4)通入纯氧的目的有两个,使燃料燃烧更充分,获得更高的热量,第二能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碳含量。 体现了延展性。(5)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18、某工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晶体(FeSO4 ·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查阅资料: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1)“浸取”步骤中,FeO、Fe2O3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O+H2SO4=FeSO4+ H2O 、________________。(2)为提高“浸取”步骤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写2条,不考虑“搅拌”和 “使用催化剂”)。(3)“还原”步骤的日的是将Fe抖转化为Fe2+,试剂X可用SO2或Fe。①若试剂X是SO2,转化原理为SO2+Fe2 (SO4)3+2Y =2FeSO4+2H2SO4,则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②若试剂X是Fe,转化原理为Fe+Fe2 (SO4)3=3FeSO4。测得“还原”后溶液的pH明显增大,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 Fe2O3 +3H2SO4=Fe2 (SO4)3+3H2O(2)增大硫酸的浓度 升高温度 将烧渣粉碎(3点中任意2点)(3)①H2O ②铁消耗过量的硫酸,溶液酸性减弱详解:(1)Fe2O3 +3H2SO4=Fe2 (SO4)3+3H2O(2)提高效率就是让反应加快,方法有)1增大硫酸的浓度 2升高温度 3将烧渣粉碎(3)①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个数守恒计算的,反应物缺4个H,2个O,且Y有化学计量数2,故Y为H2O②铁消耗过量的硫酸,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酸性减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讲 金属化学性质及溶液【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2.掌握溶质溶于水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3.了解溶液的应用;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掌握金属化学性质。【要点梳理】要点一、溶液1.溶液、溶质、溶剂:(1)一种或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 。(2)对溶液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溶质在被分散前的状态可以是 、 、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 ,其颜色由溶质、溶剂的性质而决定。③ 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乙醇)、汽油等物质也可以作溶剂。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最多的一种为 ,其余为 ;但当溶液中有 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 。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 之中。(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也不会 或 。3.溶液的用途:(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 反应的速率。(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重点理解1.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 ,但可以有多种 。2.溶液“透明”包括 和 (如CuSO4溶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 ,如水。3.SO3、Ca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O3、CaO,而是 、 。4.溶液的质量等于 、 的质量之和(溶质的质量是指被分散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没有分散进溶剂内的物质,就 计算在内)。溶液体积 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如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1.溶解: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所以物质溶解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2.溶解热现象:(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重点理解1. 、 溶于水,温度升高,不是二者溶解时只有放热过程,而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试管内液体温度上升。2. 等物质溶于水时,温度降低,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3.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4.酸、碱、盐等物质溶于水时,以离子形式扩散;蔗糖、酒精等有机物溶于水时,一般以分子形式扩散。要点三、乳浊液、乳化现象1.乳浊液: 分散到 里形成的混合物,叫 液(此过程只有物理变化)。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该混合物 ,静置分层。2.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这个道理。乳化不是溶解,不能形成溶液。提醒:汽油和洗洁精都能洗去油污但原理不同,汽油洗油污是油污 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洗洁精洗油污是发生了 现象,不能形成溶液。而金属众多实验都是建立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的。要点四:金属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氧气反应 镁(空气中) 表面逐渐变暗,剧烈燃烧,发出 ,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时:__________________铝(常温下) 打磨过的铝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铁(氧气中点燃) 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 在氧气中点燃:__________________铜 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生成黑色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镁与稀盐酸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__________________锌与稀盐酸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__________________铁与稀盐酸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______逐渐变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铁与硫酸铜溶液 铁表面覆盖一层 红 色固体,溶液由______色逐渐变为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铝与硫酸铜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______固体,溶液由 色逐渐变为 __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铜与硝酸银溶液 铜表面覆盖一层______固体,溶液由 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总结: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对应的氧化物。但反应所需条件不同。2、大多数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3、金属能和盐反应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1.不同金属之间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位置______,它的活动性______。 (2)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及其剧烈程度。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 ______ 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硫酸等酸中的氢。生成氢气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______金属(不包括K、Ca、Na)能把位于______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这3种物质太活泼,会先置换了H2O中的氢元素。考点脉络(1)Fe为中心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uSO4=FeSO4+Cu;Fe+AgNO3=Fe(NO3)2+AgZn+FeCl2=ZnCl2+Fe(2)Cu为中心相关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2CuO 楂樻俯 2Cu+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AgNO3= Cu (NO3)2+Ag重点理解1.实验原理(1)金属与酸反应: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在________之前,反应越________,则金属活动性________;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位于氢________。(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若能反应,则表示该金属的活动性________组成该盐的金属。2.最佳方法:如Zn、Fe、Cu三种金属的判断:以中间活动性的金属为中心(1)“两金夹一盐”,把Zn和Cu加入FeCl2溶液中;(2)“两盐夹一金” 把Fe加入ZnCl2和CuCl2的溶液中;【典型例题】例1.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氯化钠加入水中 B.面粉加入水中C.铁粉加入水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例2.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 B.用酒精清洗残留碘的试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例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溶液都是无色的【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B.在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C.乙醇之所以不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它将植物油分散成小液滴,发生了化学变化【变式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中水是溶剂 B.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就能形成溶液C.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D.乳化现象就是油脂溶于乳化剂例4.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变式】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例题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___; 猜想三:Fe>Cu>R【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甲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__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_(填“快”或“慢”)丙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3)盒属与_________是否反应。【变式1】小明取酸性锌锰干电池进行探究,他发现电池内部结构如右图所示。【查阅资料】(1)锌皮为金属锌(含有少量的铁)(2)黑色糊状填充物由炭黑、MnO2、ZnC12和NH4Cl等组成(3)有关数据见下表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NH4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ZnCl2 343 395 452 488 541 614【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下图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1)溶液A 中溶质主要有______(填化学式),操作Ⅱ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2)欲从固体M 中得到较纯的MnO2,操作Ⅲ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有ZnCl2生成。①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②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也能生成ZnCl2的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ZnO与稀盐酸 B.ZnSO4溶液与BaC12溶液C.ZnCO3与NaCl溶液 D.Zn(NO3)2溶液与NH4Cl溶液(2)另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一定量Cu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E和固体F。当溶液E中只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当固体F中只含一种物质时,溶液E中最少含有________种溶质。(3)若将6.5g锌皮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则生成氢气的质量________ 0.2g(选填“<”、“>”或“=”)。第七讲 金属化学性质与溶液 练习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A.铝 B.铁 C.铜 D.银2.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3.下列有关蔗糖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蔗糖水中的溶剂是水 B.饮用蔗糖水可以为人体补充蛋白质C.蔗糖溶于水体现了分子不断运动 D.各部分一样甜体现了溶液的均一性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5.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二氧化锰 C.酒精 D.白醋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C.体积都为a的两种溶液混合后,总体积为2a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是化合物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8.化学课上,每个学习小组各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从组成上看,这些液体不可能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含有Cu2+的盐溶液 D.氧化物9.下列溶液中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A.碘酒 B.医用酒精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溶液10.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二、填空题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水蒸气通入水中形成水溶液;②在所有溶液中溶剂都是水;③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水是溶液;④在化学实验或工厂中常配制溶液是因为物质在溶液里进行反应较快12.将一根细铁丝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①铁丝;②硫酸;③硫酸亚铁;④硫酸铁13.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许多化学式实验都要用到水。(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序号)A.冰块 B.干冰 C.食盐 D.酒精(2)生活中常用 来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3)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A.有色有味 B.支持燃烧 C.能够燃烧 D.易溶于水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①氧化钠、烧碱溶液;②生石灰、石灰水;③三氧化硫、稀硫酸;④氯化氢、盐酸15.各种洗涤剂已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的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①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②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③用肥皂液洗衣服;④用沐浴露洗澡16、A、B、C、D、E、F、X、Y都是初中化学只的常见物质,已知X 是一种混合物,A、B、Y是单质;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7的气体,D、E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氧化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X的名称 是 。(2)B与Y反应的条件是 。(3)E+氧化铁→D的化学方程式是 。(4)C+D+饱和食盐水→F的化学方程式是 。17、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下图已知生铁的含量含碳量为 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1)反应:①Fe2O3+CO 2Fe+3CO,②Fe2O3+C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 (填序号)(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 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 。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 金属的 性。(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某工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晶体(FeSO4 ·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查阅资料: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1)“浸取”步骤中,FeO、Fe2O3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O+H2SO4=FeSO4+ H2O 、________________。(2)为提高“浸取”步骤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写2条,不考虑“搅拌”和 “使用催化剂”)。(3)“还原”步骤的日的是将Fe抖转化为Fe2+,试剂X可用SO2或Fe。①若试剂X是SO2,转化原理为SO2+Fe2 (SO4)3+2Y =2FeSO4+2H2SO4,则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②若试剂X是Fe,转化原理为Fe+Fe2 (SO4)3=3FeSO4。测得“还原”后溶液的pH明显增大,其原因是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7讲 金属化学性质与溶液【2022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过关习题】(学生版).doc 第07讲 金属化学性质与溶液【2022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过关习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