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时政热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第八个国家宪法日2022年时政热点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材料一: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各界代表7万余人以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材料二: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哪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代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3、伟大建党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来自于伟大民族精神、根植于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党运和民族命运生死与共的必然逻辑。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4、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何意义?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 有利于从伟大建党精神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2022年时政热点二:十九届六中全会材料: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1)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2)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3)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4)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5)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充分说明了什么?(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5)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4、以 (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这得益于坚持了哪些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2)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3)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5) 坚持人与自然之能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到绿(6)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7)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等。2022年时政热点三: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材料: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 (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 /为什么说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从而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和“宪法宣传周”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1)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3)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4)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4、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有何意义?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育引导全社会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5、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什么必须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6、“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3)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5)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