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 — 2022 学年上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卷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考生应首先阅 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 古诗文积累运用】1. 草木含意,花鸟寄情。古诗文中作者常借助特定意象表情达意,或彰显人生态度,或 寄寓深情厚谊。请你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歌名句。(8 分)意象 表情达意 诗句 出处柳絮 柳絮飘忽不定,行游无踪,寄寓 诗人感叹离恨的心境。 ① , 。 李白 《 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秋菊 秋菊绽放,孤寂凄凉,寄托对战 乱中人民的同情。 ② , 。 岑参 《 行军九日思长安 故园》白鹤 白鹤凌云,气势不凡,激发了诗 人愈挫愈奋的豪迈情怀。 ③ , 。 刘禹锡 《 秋词》(其一)鸿雁 雁足传书,神驰故里,遥寄天涯 游子的乡思愁绪。 ④ ? 。 王湾 《 次北固山下》【 综合语言运用】学校开展了“ 弘扬二七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主题研学活动,小豫同学整理了活动成果, 准备编写一期黑板报,请你帮他完成以下任务。(17 分)2.下面是小豫同学为板报编写的卷首语,请帮他完善。(9 分)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岁月的长河里,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献身。他们立场 ,意志 ,行动 ,他们满怀热 chén(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画面定格于 1923 年 2 月 7 日:施洋高呼“ 劳工万岁!”第二枪响时,仍然屹立,再( )谆谆在耳,红色故事辈辈传颂,英雄精神代代绵延。希望莅临过纪念堂、瞻仰过纪念碑的少年们,致敬先驱,铭记使命,dǔ( )志前行!(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 分)④教诲( ) ⑤dǔ( )志前行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2)请将“ ① 坚强 ② 坚决 ③ 坚定” 这几个词,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3)划曲线的句子中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2 分)改为3.同学们通过研学活动体会到: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二七革命老区振兴中的独特作用,少年 在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文化、汲取精神力量、争做时代新人等方面的责任担当。小豫同学 据此编写了一条板报主题标语,请你帮他补充。要求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2 分)老区振兴融入革命基因, 。4.小豫同学收集到一些图文材料,准备编写进黑板报,请你阅读后帮他概括。(4 分) 材料一 《2021 年五一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十三五”时期(2016—2020)★ 平均每年推出革命文物展览 4000 余个★ 革命旧址开放率接近 94%★ 革 命 博 物 馆、纪念 馆 总 数 超 过 1600 家2021 年五一假期红色旅游是旅游热 门之选,环比四月提升 7 倍2021 年五一红色旅游客群年龄分布材料二 2016 年 12 月,教育部等 11 部 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 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2018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 — 2022 年)的意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出一批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促进革命老 区振兴发展。2021 年 4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革命老区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一批经典红色旅游线路、红色 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游基地。(1)阅读材料一,从图表中可知:2021 年五一红色旅游呈现出 、 的特点。(2 分)(2)阅读材料二,概括你从材料中读出的主要信息。(2 分)5.小豫同学为板报编写了结束语,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句话,更全面地展示新 时代英雄的形象。(2 分)让我们一起来追寻新时代英雄的足迹,发现我们身边的英雄:日夜坚守的抗洪勇士是拯 救城市的英雄,逆行而上的防疫志愿者是守护健康的英雄,① , ② 。二、阅读与鉴赏(4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15 分)五禾公公①五禾公公是一位民间艺人,以吹唢呐闻名。记忆中,村人婚丧嫁娶都少不了他。 只要 五禾公公唢呐一吹,整个山村便会陷入或喜庆或悲伤的气氛中。②五禾公公组建过一支乡村乐队。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的年代,听 乐队演奏《 百鸟朝凤》等曲 目,简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每次演奏前,五禾公公总要气定神闲地倒点水,从唢呐出声端往吹奏端冲一下,甩干净了,然后捏起自制的芦苇哨子放 嘴里抿一抿,再按到吹奏端上。五禾公公吹起唢呐来,手指上下翻飞如彩蝶穿花,快速灵动 若蜜蜂釆蜜,令人眼花缭乱。更绝的是,唢呐声高音清越嘹亮,低音浑厚绵长,高低起伏,流 转自如。你以为马上就要完了,但乐声却如风中的一缕蛛丝,飘来荡去,细而不断。 时间一 分一秒过去,蛛丝不停往下拉,越拉越长,越拉越细,细到不能再细时,突然断绝。整个世界 都安静下来。 紧接着,笛子、二胡、锣、鼓、钹都被激活,众声齐发,如众蛇盘旋起舞,又如大雨 穿云破雾。 阳光、树木、飞鸟…… 自然界的一切全都被这无孔不入的音乐浸染,变成了粘稠 柔软的一团,包围着你,心被唢呐声紧紧揪住,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③五禾公公不喜欢谈论自己,但喜欢谈论古人。三伏天晚上,酷热难当,大人小孩都跑 去后山晒谷坪歇凉。偶尔有人叫一声“ 五禾公公来了”,我们这些小屁孩便会欢呼不 已。 大 家围拢来,纷纷央求他讲故事。五禾公公似乎永远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故事里有英武帅气能 征善战的薛仁贵、薛丁山;也有敢爱敢恨美丽动人的樊梨花;还有老奸 巨猾嫉贤妒能的张士 贵,等等。你看,薛仁贵仿佛穿白袍,骑白马,从峰山岭上踏月而来。你听,钟水河流水哗哗, 奔腾不息,那是驰骋的战马在喘息换气;田地间虫鸣蛙唱,此起彼伏,那是千军万马在呐喊厮 杀;村巷里鸡鸣狗吠,时有所闻,那是更夫守卫在暗中提醒……夜是如此宁静,疯玩了一天的 我们一开始还能撑起眼皮聆听,后来,实在扛不住,便索性滑入梦乡,跟随老祖宗东征西讨, 驰骋沙场去也。往往一觉醒来,还会看到五禾公公烟头一明一灭的,映出一张满是皱纹的 脸。耳边依稀传来他那抑扬顿挫的说话声,说的到底是什么,却已傻傻分不清了。④有事没事,我们这些小屁孩都喜欢去五禾公公家玩,聚在他家门前青石板上,玩跳绳、 抛石子、踢毽子、打四角板、抽陀螺等游戏。五禾公公和老伴五婆婆总是笑眯眯地看我们玩, 并不嫌我们吵闹。⑤五婆婆是唱伴嫁歌的高手,《半升绿豆》《娘喊女回》等歌曲,张口就来,以致我们这些 小屁孩都能随 口哼上一两句。在歌堂唱伴嫁歌时,五婆婆会头戴破斗笠,斗笠上插满线香, 香气缭绕中,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卖酒舞》等滑稽舞蹈,惹得众人开怀大笑;唱哭嫁歌时,五 婆婆一咏三叹,凄楚哀怨,围观者无不深受感染,陪着出嫁女子淌下幸福而又伤感的泪水。这种场合,全村女子人人参与,个个帮忙;主家供应小吃热茶、糖果饼干;孩子们嬉戏追逐,要 多热闹有多热闹。物质贫乏的年代,村人相处却极为融洽,我想,这或许跟伴嫁这样的风俗 也有一定的关系吧。至今我还记得,母亲有时会叫我给五婆婆家送些从田间河里抓来的鱼 虾,或从地里新摘的瓜果。放下东西要走时,五婆婆或五禾公公往往都会回赠一点糖或鸡蛋 什么的。⑥五禾公公活了 90 岁。他一辈子都在为别人家的红白喜事出力,临到他去世,村里男女老少都来给他送葬。许多在外工作的人,闻讯都赶了回来。村里乐队早散了伙,只好请外 地乐队来吹吹打打。 乐队主角是萨克斯,配角是小号、电子琴、唢呐等。吹奏的曲 目不是经 典的《大开门》和《二十四孝》,而是流行的《 回家》和《血染的风采》 。 那个吹唢呐的,或许是 配角的原因,吹一下,歇两下,比起五禾公公来—算了,不说了。(选自《北方文学》,作者薛冰华,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本文以唢呐为线索,记述了五禾公公的生活经历,既点明了五禾公公的职业,也再现 了当时乡村生活的风貌。B.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描写出五禾公公吹唢呐前的准备工作,一丝 不苟,充满仪式感。C.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身边的自然万物与故事中惊心动魄的场景融为 一体,表现了孩子们的沉醉忘我之态。D.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详写的内容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略写的内容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二者相辅相成,收放自如。7.本文主要回顾了与五禾公公有关的一些事情,请从五禾公公的角度简要概括。(4 分)8.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乐声的? 请简要赏析。(4 分)紧接着,笛子、二胡、锣、鼓、钹都被激活,众声齐发,如众蛇盘旋起舞,又如大雨穿云破雾。 阳光、树木、飞鸟…… 自然界的一切全都被这无孔不入的音乐浸染,变成了粘稠柔软的 一团,包围着你,心被唢呐声紧紧揪住,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9.如果要把这篇文章推荐到学校文学刊物《芳草地》上,下面三个栏目,你认为推荐到哪 一个最好? 请阐述理由。(4 分)栏目一:岁月留痕 栏目二:乡音余声 栏目三:民俗印记(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2 题。(11 分) 柔软的泥土①我知道,我的内心是有一片泥土的,那是永远抹不掉也洗不去的,它早 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脉、我的骨骼和我的基因。②我的故乡在江南水乡。每年雷声一动,很细的雨,夹着烟,一直在下。地上积了一层 薄薄的透明的雨水。【 A】一转眼,雨水便偷偷地潜入到地下,悄无声息地滋润了泥土,滋润 了根,滋润了深睡的种子。 细雨过后,世间万物都清亮亮的。 田埂、河堤以及通向村庄以外 那条弯弯曲曲的泥巴路,也是软绵绵的。【 B 】 小时候,赤足踩在田埂上,一种深沉而纤细的 温婉从脚底传来,像血一样慢慢浸透全身。无论是雨后的清晨,还是黄昏,似乎都能听到泥 土的呼吸,仿佛有一种淡淡的泥腥味从我身体里焕发出来,最后又回到泥土里。我总喜欢在 散发泥土清香的田野游荡,这样的感觉让我安宁,却总是说不出缘由。③长大些,奶奶总要我去田里扯草,那里的草多得数不清。辣椒地里有牛筋草、小蓬草, 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熙熙攘攘,前呼后拥,快要盖过辣椒苗了。 雨润万物,泥土一夜之 间,仿佛长了一身长长的毛。我蹲下来,拿出十足的耐心,把它们一根根扯干净。望着清清 爽爽只剩下辣椒苗的菜地,在一个孩子单纯的世界里,也算是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可是让人 气恼的是,没过几天,它们又挤眉弄眼地冒了出来,似乎在嘲笑我的无知。④秧田里长的是鸭舌草、剪刀草。 它们长得浅,根根独立,轻轻一拔,随便往哪里一甩,不 久它们也就腐化了。而四叶莲不同,那是一种很霸道的草,刚开始,只看到几片稀稀拉拉的叶 子,并不引人注意。【 C】 它们互相纠缠在一起,过不了多久,便结盟成一块草垫,人站在上面使 劲地摇晃也没事。我把手插进泥土,把它们连根带泥弄了出来,扎成小把,丢到了树上。 自以 为清除得干净彻底,没想到一周后,它又长出来了,东一片西一片的叶子,像伞一样浮在水上。我这才明白了泥土的奇迹、泥土的品性。这些泥土里生长出的孱草,看似弱不禁风,却不可摧 毁,具有和泥土一样的品性,柔韧而生命长久,在时光面前,没有人能干过一根草。⑤少不更事,我竟开始讨厌泥土,讨厌泥土的颜色,讨厌那些和泥土有关的单调又重复 的事。 雨后的小路,浑浊的泥浆,弄湿了我的鞋,弄脏了我本就破烂的衣服。一到下雪天,上 学就成了一件头痛的事情。 那时没有塑胶雨靴,只能穿木屐,但木屐沾满雪和泥之后,更加 沉重。教室是土坯房,一下大雨,就有泥浆溅到脸上身上,那更是苦不堪言。 泥土和泥土气 好像成了农村落后的象征,被人瞧不起。有几个武汉知青,在学校里,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 我们,骂我们是“ 土包子”,这时候,时常会有“战争”爆发。 不管是打输了还是打赢了,都会 招来父母的打骂。⑥后来,我终于背井离乡,成了一个在城市漂泊的人。这时,我才开始悟到了一些泥土 的内涵,才知“ 土气”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多么奢侈的词。一个土气的人,也许没有物质的浮 华,却有着与土地一样的朴实真诚,在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泥土气和朴素的本色不但不低 贱,反而是最弥足珍贵的品质,这种领悟让充满棱角的我柔和下来。⑦泥土是我生命的起点,亦将会是我生命的终点。我怎能忘却、抛弃那心底最后的一丝 柔软?(选自《福建文学》,作者万华伟,有删改)10.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本文借物抒情,借泥土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情的,但行 文中感情也有抑扬起伏。B.本文“形散神聚”,把与泥土有关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 线索—对泥土的赞美和依恋。C.第④段结尾“在时光面前,没有人能干过一根草” 一句略带伤感的语气,作者借孱草 柔韧,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慨叹。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文字,记述了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泥土的不同感触,思 路清晰,行文流畅。11.请参考以下示例,从文中三处画横线句中任选两处,自选角度做批注。(形式不拘, 能写出自己的感受、理解、思考、分析、评价即可)(4 分)【示例】原文:“辣椒地里有牛筋草、小蓬草,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熙熙攘攘,前呼后拥,快 要盖过辣椒苗了。”批注 1:雨后野草丛生,喧宾夺主,但却并不使作者气恼,相反作者还在颇有趣味地观赏 泥土滋养万物的景象。批注 2:这一句采用了拟人修辞,杂草们肆意生长,多且密集,让我们联想到人们参加庆 典时熙熙攘攘的场面,充满生机与活力。批注 3:此处写田间野草的长势,与本段末尾相呼应,野草生命力的蓬勃,孩童世界的天 真,回忆童年的温馨,尽在其中。我选 句,批注:我选 句,批注:12.在讨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重音时,同学们出现了分歧。下面两种读法,你赞同哪 一种? 写出理由。(4 分)A.我怎能忘却、抛弃那心底最后的一丝柔软?B.我怎能忘却、抛弃那心底最后的一丝柔软?(三)整本书阅读(4 分)13.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4 分)(1)《朝花夕拾》一书中,鲁迅先生在《五猖会》和《父亲的病》中两次写到父亲,请结合这 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并简述作者对父亲复杂的情感。(2)有人说:“《西游记》就是孙悟空的成长史。”在孙悟空的成长过程中“紧箍咒”起着重 要的作用,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表格。回目 故事情节探究一:孙悟空为什么被 念“ 紧箍咒”?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 无踪》 悟空肆意妄为,一气之下 打死六贼,唐僧认为孙悟 空死性不改,悟空厌烦师父唠叨,二人产生矛盾,唐 僧念咒惩罚悟空。 探究三:结合对 “ 紧箍 咒” 相关情节 的探 究,你认 为 “ 紧 箍 咒 ” 在孙悟空的成 长中起什么作 用?③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 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①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 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②探究二:孙悟空的金箍是 如何消除的?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孙悟空一路护送师父降妖 除魔,取 回真经,修成正 果,金箍“ 自然去矣” 。(四)古诗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 14~17 题。(1 1 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①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 为意,传一 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 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③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④仲 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⑤ 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⑥众人矣。”(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 注】①隶:属于。② 收族:和同 一 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 邑人:同县的人。④ 扳:同“ 攀”,牵,引。⑤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⑥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1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 分)文言语句 参考方法 解释(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查阅词典法:①接近,靠近③就职,赴任 (填写序号)(2)余闻之也久 课内迁移法: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3)即书诗四句 参考成语法:奋笔疾书 15.用现代汉语翻译【 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6.用“/” 给【 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停顿。(限划两处)(2 分)父 利 其 然 也 日 扳 仲 永 环 谒 于 邑 人 不 使 学17.诸葛亮的告诫,尽显智慧;方仲永的经历,令人叹惋。学校文学刊物准备刊登《 伤仲 永》,想选用【 甲】文中的警句作为寄语送给同学们,以示劝勉。你认为下面哪一句话比较合 适? 请结合【 乙】文内容简述理由。(4 分)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8 题。(4 分)【 甲】观沧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乙】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8.两首诗都使用了想象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 分)三、作文(30 分)19.任选一题作文。(30 分)(1)请以“ 遇见你,遇见 ”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③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少于 500 字。(2) 我相信在群星之中有一颗星,引领着我,穿过未知的黑暗。—泰戈尔《飞鸟集》上面的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以“ 照我前行的那颗星”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②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 的人名、校名、地名。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 500 字。呼“劳工万岁!” 这声音竟成了他对二七这片热土的永远 jué( )别。董必武为烈士题诗:“ 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遗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 )名存烈士俦。”先辈教诲 ①热 chén( ) ②jué( )别 ③身殉( )名存 ②完成,成功 ④上,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