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乔治·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945年5月8日
Q1: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结束:二战的欧洲战争
开始:“冷冷战”
新课导入 — 二战后的美苏两国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十八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946-1991】
课标:知道二战后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冷战的基本特点,以及冷战过程中国际格局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的趋势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本课目录介绍】
一探课题,何为冷战?
二探课题,冷战过程?
三探课题,感悟冷战
一探课题—何为冷战,战为何因?
第十八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理解课题,何为“冷战”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拉开“冷战”的序幕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铁幕演说《和平砥柱》
 “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
具体指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
铁幕演说
一探课题—何为冷战,战为何因?
丘吉尔认为欧洲已经被一道“铁幕”分为两部分:以西是资本主义世界,以东是社会主义世界
一探课题—何为冷战,战为何因?
Q2 观察上图,从二战中到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战时的盟友变成了战后的对手!
一探课题—何为冷战,战为何因?
材料三 1945年美国实力之强,犹如1815年的英国,只能用“非一般”一词来形容。…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39年的886亿美元增至1945年的1350亿美元;…在战争结束时,华盛顿的黄金储备为200亿美元,几乎占世界总量330亿美元的2/3。再者,世界一半以上的制造业生产量是由美国承担的;美国生产的各种产品占世界总量的1/3。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国家制度
国家利益
姓“资”还是“社”
世界霸权
矛盾
战时盟友
战后敌手
为何
二探课题 — 冷战之过程,感悟冷战
记者问:你怎样估计丘吉尔先生最近在美国发表的演说
斯大林答:我认为这个演说是危险的行动,其目的
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使它们难于合作。
记者问:是否可以认为丘吉尔先生的演说使和平和安全的事业遭受损失
斯大林答:无疑是的。实际上,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的,而且丘吉尔先生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指战后初期苏军驻扎在东欧、南欧等国家,显示了共产主义的挑衅
二探课题 — 冷战之过程,感悟冷战
美苏冷战对峙表现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1947.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美国1947推行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苏联成立经互会
1949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二探课题 — 冷战之过程,感悟冷战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
Q3:美国为什么如此慷慨?你怎么看?
这幅海报中,马歇尔计划成为扶助欧洲成长的夹板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二探课题 — 冷战之过程,感悟冷战
  观察左图,图中站着的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病,病人身上贴着药膏,药膏上的标志“$” 。
试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图中“医生”给“病人”开的“药”具体指什么?

2.“医生”所开“药”的实质是什么?
“药方”指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二探课题 — 冷战之过程,感悟冷战
两极格局特征二:不对称与不完全性
柏林墙德国分裂后,柏林也一分为二,东西方的对峙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通电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高3~4米,将西柏林包围起来。柏林墙成为东西方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冷战结束,民主德国政局发生急剧动荡。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
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二探课题 — 冷战之过程,感悟冷战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陷入战争泥潭。
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并开始实施的以空间定向能和动能武器技术为主的长远研究计划,是一种使核武器失效的反弹道导弹多层综合战略防御系统。
二探课题 — 冷战之过程,感悟冷战
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四 从表面上来看,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态度都很强硬,剑拔弩张,然而在行动上却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和谨慎。他下令海军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得拦截任何苏联船只……赫鲁晓夫也极力避免同美国正面相撞,命令苏联船只暂时避开美国海军的拦截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共通了25封信,就危机的解决进行谈判。
——《古巴导弹危机的启示:危机需要理智管控》
两极格局特征三:
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
二探课题 — 冷战之过程,感悟冷战
三探课题— 冷战阴影,珍惜和平
苏联解体
(1991年)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三探课题— 冷战阴影,珍惜和平
材料五 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意味着,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
——摘译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三探课题— 冷战阴影,珍惜和平
1955年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的徽标
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三探课题— 冷战阴影,珍惜和平
美国
欧盟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一超多强”
三探课题— 冷战阴影,珍惜和平
美苏“冷战”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
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局部战争不断,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冷战的影响
1、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论任何国家或民族以任何理由破坏人类和平,干涉别国自由和发展的行径都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制止和反对。
2、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力。
冷战反思启示: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