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 3.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与方法1.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2.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活中的对称之美 2.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虚像的概念教学过程:图片引入新课,感受生活中的对称之美,引出“像”的概念魔术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怎样才能完成这个魔术?两根蜡烛的大小关系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玻璃后面的蜡烛放置的位置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怎样保证蜡烛B和蜡烛A的像要一样大?怎样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蜡烛A的像的大小和位置由什么决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 玻璃板 , 2根蜡烛 , 方格纸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上带方格的白纸,在纸中间位置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把一个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3)将另一个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记下蜡烛B和蜡烛A分别到玻璃板的格数,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4)改变物蜡烛A的位置,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实验,并将相应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 蜡烛A到平面镜的格数 蜡烛B到平面镜的格数 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12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 相等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对称 。平面镜成像原理将人眼直接看到物体和通过平面镜看到物体作对比得出: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随堂练习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在此实验中:(1)实验应该在较__暗__(亮/暗)的环境下进行(2)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镜面 距离 关系。(4)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未垂直桌面 。(5)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6)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A/B)这一侧观察。2.身高1.75 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 3 m,他的像的高度等于 1.75 m如3.图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 C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7 m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4 m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7 m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3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