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历史 人文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历史 人文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历史 人文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1.(2021七上·嘉兴期中)下图为联合国徽章示意图。联合国徽章图案(  )
A.是从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
B.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
C.所示区域为北半球
D.纬度范围为60°S~60°N
2.(2021七上·嘉兴期中)下列四幅海峡图中,属于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的是(  )
A. B.
C. D.
3.关于“比例尺①:1∶500”和“比例尺②: ”的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A.比例尺②适合绘制学校平面图
B.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①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C.比例尺①属于小比例尺
D.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②可绘制的范围小
4.(2021七上·嘉兴期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1七上·嘉兴期中)四幅国旗所代表的国家的领土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6.(2020七上·椒江月考)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7.(2020七上·萧山期中)赤道横贯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沿岸,东抵红海岸边,长长的骆驼队行进在金色的大地上,这展示了什么地区奇特的自然景观(  )
A.撒哈拉大沙漠 B.阿拉伯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纳米比亚的纳米比亚沙漠
8.(2021七上·嘉兴期中)某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他看到了如下展览品。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②这一原始居民已经不再进行狩猎和采集
③原始建筑业和原始手工业已经产生 ④从事农业,过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2021七上·嘉兴期中)人类在不同阶段所用的工具推动着社会发展。下列工具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二、非选择题
11.(2021七上·嘉兴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   ,理由是   。
(2)A处地形部位表示   ,C处地形部位表示   ,E处地形部位表示   。图中等高距为   ,两山峰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
(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沿HD爬到山顶较   (吃力或省力),理由是   。
(4)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   米。相同图幅下,该图比例尺比浙江省政区图的比例尺   (大或小)。
12.(2021七上·嘉兴期中)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图中字母所指的地理事物名称。
(1)山脉:A     B   
(2)高原:C     D   
(3)平原:E    F     G    
13.(2021七上·嘉兴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终日饮酒作乐。商部族的首领起兵打败他。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材料二: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收取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公元前1046年的一次战役中,他被周武王打败,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材料三:他横征暴敛,与民争利,弄得民不聊生。公元前841年。国都的民众起来反抗他的暴政。他带着亲信踏上了逃亡之路。
(1)材料一中的“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指的是谁?
材料中的“一次战役”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
材料涉及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4)三则材料给今天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国家和地区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联合国徽章图案中的经纬线是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所示区域既有北半球,又有南半球。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联合国徽章的图案的原表述是“一幅以北极点为中心、方位角等距离的平面投影世界地图。图案由交叉的金色橄榄枝组成的花环相托,与白色水域交相映衬在淡蓝色背景上。地图的投影范围延伸至南纬60度,纬线由五个同心圆组成。
2.【答案】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是曼德海峡,B是马六甲海峡,C是直布罗陀海峡,D是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3.【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给出的两个比例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①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绘制的范围较小,可以适合绘制学校平面图。 比例尺② 表示的范围较大,绘制的内容比较粗略。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4.【答案】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大洲轮廓看,①是亚洲,南北半球都有。②是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③是南美洲,南北半球都有。④是非洲,南北半球都有。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5.【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①是中国,②新西兰,③是也门,④是加拿大。 四幅国旗所代表的国家的领土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④①②③。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全世界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发达国家共有30多个,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首都,作为政治中心。
6.【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7.【答案】A
【知识点】自然景观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非洲北部,赤道穿过,西起大西洋,东到红海,金色的大地,说明是沙漠,长长的骆驼队行走在沙漠上,由此可以确定该地是撒哈拉沙漠。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交界的萨赫勒——一个半沙漠半草原的过渡区。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整个非洲北部。
8.【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①③④符合题意。
C项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王位世袭制,不符合题意;
B.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武王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可以看出,这里说的是由武王开创,经过周公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大约七百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周武王开创的分封制,经过周公让它更加巩固,延续了大约七百年,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还是要读懂材料含义。
10.【答案】D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①是原始人类所使用的经过简单打制的石器;②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制工具;③青铜器出现于商周时期;④是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①④③②。
D项①④③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各种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
11.【答案】(1)BF;BF位于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2)山脊;陡崖;鞍部;50米;70-120米
(3)省力;AD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较为省力
(4)1750;大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BF,理由是BF位于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2)、A处地形部位表示山脊,C处地形部位表示陡崖,E处地形部位表示鞍部。图中等高距为50米,两山峰的相对高度范围为70-120米。
(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沿HD爬到山顶较省力,理由是AD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较为省力。
(4)、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1750米。相同图幅下,该图比例尺比浙江省政区图的比例尺大。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2.【答案】(1)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2)南非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3)亚马孙平原;美国中部大平原;东欧平原
【知识点】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脉:A 是喜马拉雅山脉, B是安第斯山脉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高原:C 是南非高原, D 是中西伯利亚高原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平原:E是亚马孙平原, F 是美国中央大平原, G 是东欧平原。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部分称为半岛。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洋(太平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
13.【答案】(1)桀
(2)商纣王牧野之战
(3)周厉王国人暴动
(4)统治者要爱护百姓,施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1)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奢侈残暴,引起人们强烈不满。
(2)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3)公元前841年,由于周厉王的残暴统治,与民争利,导致都城平民起义,赶跑周厉王,史称“国人暴动”。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桀。
(2)商纣王;牧野之战。
(3)周厉王;国人暴动。
(4)统治者要爱护百姓,施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夏商周的更替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夏商周的更替等相关史实。
1 / 1浙江省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历史 人文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1.(2021七上·嘉兴期中)下图为联合国徽章示意图。联合国徽章图案(  )
A.是从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
B.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
C.所示区域为北半球
D.纬度范围为60°S~60°N
【答案】B
【知识点】国家和地区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联合国徽章图案中的经纬线是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世界,所示区域既有北半球,又有南半球。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联合国徽章的图案的原表述是“一幅以北极点为中心、方位角等距离的平面投影世界地图。图案由交叉的金色橄榄枝组成的花环相托,与白色水域交相映衬在淡蓝色背景上。地图的投影范围延伸至南纬60度,纬线由五个同心圆组成。
2.(2021七上·嘉兴期中)下列四幅海峡图中,属于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是曼德海峡,B是马六甲海峡,C是直布罗陀海峡,D是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3.关于“比例尺①:1∶500”和“比例尺②: ”的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A.比例尺②适合绘制学校平面图
B.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①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C.比例尺①属于小比例尺
D.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②可绘制的范围小
【答案】B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给出的两个比例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①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绘制的范围较小,可以适合绘制学校平面图。 比例尺② 表示的范围较大,绘制的内容比较粗略。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4.(2021七上·嘉兴期中)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大洲轮廓看,①是亚洲,南北半球都有。②是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③是南美洲,南北半球都有。④是非洲,南北半球都有。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5.(2021七上·嘉兴期中)四幅国旗所代表的国家的领土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答案】B
【知识点】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①是中国,②新西兰,③是也门,④是加拿大。 四幅国旗所代表的国家的领土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④①②③。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全世界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发达国家共有30多个,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首都,作为政治中心。
6.(2020七上·椒江月考)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答案】B
【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7.(2020七上·萧山期中)赤道横贯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沿岸,东抵红海岸边,长长的骆驼队行进在金色的大地上,这展示了什么地区奇特的自然景观(  )
A.撒哈拉大沙漠 B.阿拉伯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纳米比亚的纳米比亚沙漠
【答案】A
【知识点】自然景观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非洲北部,赤道穿过,西起大西洋,东到红海,金色的大地,说明是沙漠,长长的骆驼队行走在沙漠上,由此可以确定该地是撒哈拉沙漠。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撒哈拉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交界的萨赫勒——一个半沙漠半草原的过渡区。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满整个非洲北部。
8.(2021七上·嘉兴期中)某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他看到了如下展览品。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②这一原始居民已经不再进行狩猎和采集
③原始建筑业和原始手工业已经产生 ④从事农业,过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①③④符合题意。
C项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9.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王位世袭制,不符合题意;
B.禅让制,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武王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可以看出,这里说的是由武王开创,经过周公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大约七百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周武王开创的分封制,经过周公让它更加巩固,延续了大约七百年,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郡县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还是要读懂材料含义。
10.(2021七上·嘉兴期中)人类在不同阶段所用的工具推动着社会发展。下列工具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答案】D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①是原始人类所使用的经过简单打制的石器;②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制工具;③青铜器出现于商周时期;④是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①④③②。
D项①④③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各种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
二、非选择题
11.(2021七上·嘉兴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   ,理由是   。
(2)A处地形部位表示   ,C处地形部位表示   ,E处地形部位表示   。图中等高距为   ,两山峰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
(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沿HD爬到山顶较   (吃力或省力),理由是   。
(4)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   米。相同图幅下,该图比例尺比浙江省政区图的比例尺   (大或小)。
【答案】(1)BF;BF位于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2)山脊;陡崖;鞍部;50米;70-120米
(3)省力;AD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较为省力
(4)1750;大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图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BF,理由是BF位于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2)、A处地形部位表示山脊,C处地形部位表示陡崖,E处地形部位表示鞍部。图中等高距为50米,两山峰的相对高度范围为70-120米。
(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顶比沿HD爬到山顶较省力,理由是AD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较为省力。
(4)、若DG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DG间的实际距离是1750米。相同图幅下,该图比例尺比浙江省政区图的比例尺大。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2.(2021七上·嘉兴期中)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图中字母所指的地理事物名称。
(1)山脉:A     B   
(2)高原:C     D   
(3)平原:E    F     G    
【答案】(1)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2)南非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3)亚马孙平原;美国中部大平原;东欧平原
【知识点】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脉:A 是喜马拉雅山脉, B是安第斯山脉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高原:C 是南非高原, D 是中西伯利亚高原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平原:E是亚马孙平原, F 是美国中央大平原, G 是东欧平原。
【点评】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部分称为半岛。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洋(太平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
13.(2021七上·嘉兴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终日饮酒作乐。商部族的首领起兵打败他。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材料二: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收取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公元前1046年的一次战役中,他被周武王打败,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材料三:他横征暴敛,与民争利,弄得民不聊生。公元前841年。国都的民众起来反抗他的暴政。他带着亲信踏上了逃亡之路。
(1)材料一中的“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指的是谁?
材料中的“一次战役”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
材料涉及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4)三则材料给今天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1)桀
(2)商纣王牧野之战
(3)周厉王国人暴动
(4)统治者要爱护百姓,施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1)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奢侈残暴,引起人们强烈不满。
(2)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3)公元前841年,由于周厉王的残暴统治,与民争利,导致都城平民起义,赶跑周厉王,史称“国人暴动”。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桀。
(2)商纣王;牧野之战。
(3)周厉王;国人暴动。
(4)统治者要爱护百姓,施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夏商周的更替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夏商周的更替等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