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课标要求] 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理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过程;理解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形成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的能力。理解认识从“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素养目标] 树立辩证否定观,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运用创新思维、科学思维处理问题。树立科学精神。探究点一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关系(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又是统一的。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3)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3.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完全对立的。改错: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统一的。(2)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的否定。改错:辩证的否定对旧事物既肯定又否定。(3)辩证的否定是外力作用的否定。改错: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而是事物的自我否定。(4)辩证的否定是把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原封不动地照搬到新事物之中。改错: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进行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议题1:如何坚持辩证否定观?马克思主义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方法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性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方法。辩证否定观的精髓是继承与批判的辩证统一,即继承是批判中的继承,批判是继承中的批判,二者并非二元对立。这种辩证的态度和方法本质上是科学的、理性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如此之论,可谓高瞻远瞩,为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辩证否定观,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谈谈对“不忘本来,开辟未来”的理解。答案 (1)措施: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的发展。(2)理解:①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视野宽阔了,就不会囿于传统而故步自封,也不会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作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②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作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1.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不同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这两对范畴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范畴,研究它们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事物内部这两个相反方面的对立统一及其相互转化,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对基本范畴,研究二者的目的在于揭示在错综复杂的矛盾统一体中,每一个矛盾中双方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性。典例1 下列对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B.研究它们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C.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肯定方面D.否定方面消解肯定方面的规定性答案 C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2)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3)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这种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4)辩证的否定观启示我们要对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典例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B.视为糟粕,全部扬弃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答案 D探究点二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1.感性具体(1)感性具体认识的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感性具体的局限性: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2.思维抽象(1)思维抽象的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提醒 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2)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想一想:下列认识是感性具体还是思维抽象?①来到一个新地方的初次印象。②小明是一个中学生。提示 ①感性具体。②思维抽象。(3)思维抽象的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3.思维具体(1)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2)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2)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3)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5.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1)感性具体是错误的,思维具体是正确的。改错: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因此,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2)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局部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改错: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3)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改错:思维抽象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质和规律或某种共性的反映,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4)简略化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改错: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5)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改错: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议题2: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人们也因此没有认清落体运动的规律。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2)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答案 (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阶段。(2)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出来。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1)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这种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2)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思维抽象。(3)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感性具体 思维具体区别 含义 感性具体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地位 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认识的发展和升华意义 感性具体是由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前提和准备 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联系 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经过科学的思维抽象和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环节,最终上升为思维具体典例3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原因是( )①感性具体是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②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③感性具体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④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2.如何理解科学的思维抽象的几个重要环节(1)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一项具体的认识活动,不可能对现象之间的所有关系都加以考察,必须将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进行分离。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2)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3)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对事物的情况作单一状态的考察本身就是一种简略化。表述认识的结果,也需要简略化。简略化就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4)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虽然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典例4 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把“豆腐西施”杨二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比喻为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思维抽象的环节是(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思维抽象环节的理解。鲁迅在杨二嫂的多样性特征中,紧紧抓住杨二嫂的体型似圆规这一突出特征,直接用圆规借代杨二嫂,让人一提到圆规就想到杨二嫂的形象,符合思维抽象中提纯的特点,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3.辩证思维中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思维内容 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思维应该辩证 辩证思维的含义 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矛盾分析法整体性思维 全面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观点动态性思维 变化发展的观点,矛盾运动的观点学会分析综合 认识部分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握整体的手段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辩证分合的智慧 矛盾分析法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发展的观点领会思维具体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典例5 下列对辩证思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辩证思维具有动态性和整体性两个重要特征B.辩证思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直观朴素的辩证思维和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C.辩证思维的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D.辩证思维是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答案 B解析 辩证思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直观朴素的辩证思维、近代唯心主义的辩证思维和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三个阶段,B项对辩证思维的发展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入选。A、C、D是对辩证思维的正确理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1.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 )A.合理因素的原封照搬B.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C.对旧事物整体的肯定D.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合理因素的肯定答案 D2.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批判地吸收、洋为中用。这说明( )A.对合理因素的保留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完全否定C.否定就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任意否定D.否定表现为辩证的否定和形而上学的否定答案 A3.“在对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这说明( )A.要肯定一切B.要否定一切C.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D.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答案 C4.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该是( )①某一认识领域里最复杂、最高级的概念②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整个世界的一切矛盾③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④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①②观点错误,因为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胚芽”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5.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引起牛顿的思索,苹果在空间,哪个方向都可飞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的相互吸引,整个宇宙都会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牛顿还从万有引力定律,又描绘了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1)从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是思维的什么阶段?从万有引力定律到描绘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又是思维的什么阶段?(2)这两个阶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 (1)前者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阶段,后者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阶段。(2)①思维过程中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基础,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②理解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每课一练一、选择题题组一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扔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这句俗语启示我们( )①坚持辩证否定观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③做事情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④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A解析 ④中“否定一切”说法错误,排除B、C、D。选A。2.“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也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这说明( )①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③否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规定性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3.在保留周围平房原建筑面貌的基础上,内嵌现代木质结构,将古色古香和现代气息相结合……在旧城改造中,某地通过构建“房中房”和公共空间,在老旧四合院中为居民提供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实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大胆地肯定一切②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量的变化③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④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搬到新事物当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4.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据资料显示,长征火箭从第一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用了7年,从第2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仅用4年多时间。通过不断的技术调试,不断的反复论证,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系统正逐步得到完善发展。这一发展过程体现了( )A.科技创新必定大大缩短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进程B.质变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更为突出C.量变的积累是促进质变的根本原因D.科技创新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答案 D解析 通过不断的技术调试,不断的反复论证,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系统正逐步得到完善发展。这一发展过程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即科技创新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D符合题意;A中“必定大大缩短”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质变有两种方向,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B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错误。5.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认识和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现代价值应做到( )①敢于破除传统中医文化的束缚,寻找新思路②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把中医药典籍的精华发扬光大③树立创新意识,为传统中医药学注入时代精神④在传统与现代不相容的对立中思考中医药学的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6.“微课”是一种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学生网络在线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方式。通过“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角,学习方式有了转变,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微课”的运用( )①是对传统课堂的完全颠覆②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辩证否定③体现了创新仅仅是外在因素作用的结果④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通过‘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角,学习方式有了转变,学习能力大为增强”,说明“微课”的运用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辩证否定,其实质是“扬弃”,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否认了传统课堂的重要性,排除;③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排除。题组二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7.人们到某地旅游,首先看到的往往是旅游地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等,于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个旅游地的比较整体的印象。人们对旅游地的初次印象的思维形式是( )A.思维抽象 B.感性具体C.思维具体 D.感性认识答案 B解析 感性具体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人们对旅游地的初次印象正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因此属于感性具体的范畴。8.对于玫瑰和百合花,有的人认为是爱情和幸福的象征;有的人认为是治疗疾病的良方(玫瑰具有祛斑、养颜、消炎的药用价值。百合花具有润肺、清火、安神的功效);还有的人认为玫瑰和百合花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是吉祥之花。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B.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C.理想化环节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D.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答案 A9.在数学中,我们抽取对象的空间形式,而撇开对象的性质、内容等其余方面来进行研究,就会得到“形”的概念;抽取对象的数量关系,而撇开其质的方面进行研究,就会得出“数”的概念。这里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 B.综合C.思维抽象 D.动态思维答案 C解析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题干材料符合这一要求,应选C项。10.“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这表明( )A.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B.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C.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D.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答案 D解析 题中例子在自然状态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是人们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属于理想化的环节。11.要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需要经历的重要环节主要有( )A.分析、综合、简略化和理想化B.分离、提取、简略化和理想化C.分离、提纯、简单化和理想化D.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答案 D12.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的区别在于( )①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思维具体是对事物内在的各种本质属性的统一的反映②感性具体具有多样性,思维具体具有统一性③感性具体能由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思维具体需要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④感性具体具有统一性,思维具体具有多样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具体”,都体现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故②④错误,①③正确。答案为C。13.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认识事物所经历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过程表明( )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③正确认识总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④思维抽象要上升到思维具体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D解析 “见山是山”得到的是感性具体的认识,“见山不是山”得到的是思维抽象的认识,“见山只是山”得到的是思维具体的认识,这体现了思维的上升过程,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③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14.人们知道磁铁吸引铁屑现象,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铁发生偏转现象。法拉第从这些现象中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研究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制造出发电机、无线电发射机等。上述材料说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①以感性具体为起点②通过思维抽象获得的是对事物整体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③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④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 C15.在走向思维具体的过程中,既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的是( )A.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B.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C.思维飞跃的终点D.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逐一展现出来的种种矛盾答案 D解析 A、B两项是走向思维具体的起点;C项是终点;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二、非选择题16.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但这还不是纯熟的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了一头完整的牛,但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见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这时,庖丁才能纯熟地解牛。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庖丁解牛”经历了哪两个阶段?对我们有何启发?答案 (1)庖丁解牛的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2)庖丁能纯熟地解牛给我们的启发是:要得到对事物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必须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两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阶段,才能实现认识事物的目标。17.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因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抗疫精神的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得益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驾驭复杂局面、战胜困难挑战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深刻阐明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发展过程的两个阶段的?答案 (1)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这体现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这一思维过程。(2)材料中分别阐释了伟大抗疫精神的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得出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得益彰,是个有机整体,这体现了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一思维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