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4模型符号、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组成物质的元素 寒假预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2.4模型符号、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组成物质的元素 寒假预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粒子模型与原子结构、组成物质的元素
1.模型与符号
1.1模型
1、模型的作用:
(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如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2)模型可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模型类型: ①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地球仪、细胞模型)
②一幅图、一张表、一个计算机图像、一条曲线
③表示一个复杂的过程(水的三态变化模型、化学反应模型)
④数学公式
例1: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练1: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都是一个模型
B.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的
1.2符号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1、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如交通标志符号。
2、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 的混乱。如不同的电流表用同一个符号表示。
3、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如不同的国家用统一的字母t表示时间这个量。
例2:下列表达方式中属于符号的是(  )
A.水分子:   B.电压表:
C.漏斗: D.
练1:下列事物的表达中属于符号的是(  )
A.地球仪 B.G=mg
C. D.
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2.1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2.2原子
1、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氧气);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少数非金属的固体如碳、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 不能再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该实验充分说明了:水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3、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比是26个英文字母可组合成无数个英文单词一样。
(三)粒子的大小和质量
1、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的半径一般在10-10的数量级,原子的质量一般在10-26千克数量级。
2、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四)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例3:下列物质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  )
A.空气 B.海水
C.碘盐 D.二氧化碳
练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练2:如图A2-2-1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
图A2-2-1
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练3:固态碘、碘溶液、碘蒸气中都含有碘分子,馒头遇到它们都能变蓝。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例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A2-2-2表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图A2-2-2
A.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C.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D.这一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练1:用“分子”或“原子”填写下列空格。
(1)水是由水________构成的。
(2)铝是由铝________构成的。
(3)氧气是由氧________构成的。
(4)氧分子是由氧________构成的。
练2:下列对如图所示四种分子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B. 氮分子和氢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
C. 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
D. 比较氮分子和氢分子,能说明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练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 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例5: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科学方法能测得某个原子的质量,其数量级一般是(  )
A.10-10 kg B.10-20 kg C.10-8 kg D.10-26 kg
练1:原子的体积非常小,原子半径一般所在数量级可能是(  )
A.10-8 m B.10-9 m C.10-10 m D.10-11 m
重要: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B 木材在空气中燃烧
C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D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核子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电子云模型(电子绕核高速运动)
2、原子结构
(1)在同一个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4)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对夸克的研究已成为科学上的一个热点。
4.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种类
(1)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失去电子带正电。质子数》电子数
(2)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得到电子带负电。质子数《电子数
3、性质
(1)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离子所带电荷数由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数目决定。
小结:(1)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 → 失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原子------------ 阳离子
得电子← 得电子←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钠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D.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例6: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  )
原子核 B.质子 C.电子 D.中子
练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结构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bcd B.abc C.bcd D.ad
练2:卢瑟福在α粒子(带正电荷)散射实验中,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内的电子吸引,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C.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D.α粒子会激发金原子释放出原子内的电子
练3: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B2-3-2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
图B2-3-2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
例7:下列三种粒子: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原子中一定存在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练1: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每百吨氦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可用于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He——3)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A.2 B.1 C.3 D.5
练2: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
B.原子中没有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组成物质的元素
(一)元素
1、含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征: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质子数决定,即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一定不相同。
(二)同位素:
1、含义: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如氢的同位素有:氕、氘、 氚,氧、碳的同位素也各有三种。
2、同位素与元素的关系: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三)元素的种类
1、元素与原子:
(1)概念不同:从概念上来区分;
(2)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分子、离子是一个微观的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金属元素:铜、铁等
2、元素的种类:
非金属元素:氧、碳等(包括稀有元素)
思考:如何来描述水的组成和构成呢?
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二种元素)组成。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微观: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或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一种氢原子和一种氧原子构成。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6.物质的分类:
构成物质微粒共有分子、原子、离子。
思考:能否说“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七、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下列是地壳、空气、人体、海水中主要元素按
质量分数排列顺序:
(1)地壳中:O%>Si%>Al%>Fe%>Ca% (2)空气中:N%>O%
(3)人体中:O%>C%>H% (4)海水中:O%>H%>Cl%
例8: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练1:元素的中文名称大多数都使用形声造字法,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下列各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
A.汞、铁、钔、铝 B.锘、铹、铁、钍
C.溴、氟、砷、碲 D.汞、溴、砹、氡
例9: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分子模型,其对应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图B2-4-1
练1:臭氧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50 km的高空,保护地球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侵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臭氧属于(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氧化物
练2:下列各物质中,既有单质状态的氧元素,又有化合物状态的氧元素的是(  )
A.氧气 B.空气 C.蒸馏水 D.二氧化碳
练3:如图B2-4-4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B2-4-4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__________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www.21-cn-jy.com
【针对训练1】
天气卫星云图可以帮助人们分析近期的天气状况。天气卫星云图属于(  )
A.符号 B.模型 C.既是符号,也是模型 D.既不是符号,也不是模型
2.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B2-3-3所示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图B2-3-3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已知A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
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质量数 D.原子的电性
5. 用下列物质填空。
A.液氧 B.水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
(1)含有氧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有________________。
(3)含有氧分子的有________________。
(4)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的是______________。
(5)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的是____________。
6.根据B2-4-7中A、B、C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在相应题的横线上。21*cnjy*com
图B2-4-7
(1)分布在人体中的是________。
(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________。
(3)分布在地壳中的是________。
7.在横线上填写“构成”或“组成”。
(1)镁由镁元素________,镁由镁原子直接________。
(2)氧气由氧元素________,氧气由氧分子________,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________。
(3)水由氢、氧两种元素________,水由水分子________,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________。2-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它们的分子中没有相同的原子
B. 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因为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
C. 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D. 在水、氧气、二氧化碳三种不同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所以可视为同类物质
9.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0.用“分子”、“原子”填写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_____构成 (2)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是由______直接构成的
(3)氧分子是由氧_____构成的 (4)空气是由不同的 构成的
11.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本质差异在于它们的_______不同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______构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其本质差异在于它们__________不同
12.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B 木材在空气中燃烧
C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D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14.人们把石墨加热到20000C,并加热到5万至10万标准大气压下,就可以使之转化为金刚石,这是由于( )
A 石墨分子变成金刚石分子 B 石墨原子变成金刚石原子
C 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在高温高压下发生了变化
D 石墨、金刚石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
15.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种新的碳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可用下列哪个图形表示( )
16.有一密封容器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 )
17.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针对训练2】
1、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__;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3、下列各物质:A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C四氧化三铁、D水银、E纯净的盐酸、F液氧。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4、经分析得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 不可能是化合物
A
B
C
D
加 压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粒子模型与原子结构、组成物质的元素
1.模型与符号
1.1模型
1、模型的作用:
(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如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2)模型可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模型类型: ①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地球仪、细胞模型)
②一幅图、一张表、一个计算机图像、一条曲线
③表示一个复杂的过程(水的三态变化模型、化学反应模型)
④数学公式
例1: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C )
练1: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都是一个模型
B.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的
1.2符号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1、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如交通标志符号。
2、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 的混乱。如不同的电流表用同一个符号表示。
3、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如不同的国家用统一的字母t表示时间这个量。
例2:下列表达方式中属于符号的是( B )
A.水分子:   B.电压表:
C.漏斗: D.
练1:下列事物的表达中属于符号的是( C )
A.地球仪 B.G=mg
C. D.
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2.1分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2.2原子
1、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氧气);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少数非金属的固体如碳、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 不能再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该实验充分说明了:水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3、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比是26个英文字母可组合成无数个英文单词一样。
(三)粒子的大小和质量
1、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的半径一般在10-10的数量级,原子的质量一般在10-26千克数量级。
2、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四)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例3:下列物质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 D )
A.空气 B.海水
C.碘盐 D.二氧化碳
练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练2:如图A2-2-1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B )
图A2-2-1
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练3:固态碘、碘溶液、碘蒸气中都含有碘分子,馒头遇到它们都能变蓝。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D )
A.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例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A2-2-2表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C )
图A2-2-2
A.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C.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D.这一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练1:用“分子”或“原子”填写下列空格。
(1)水是由水____分子____构成的。
(2)铝是由铝___原子_____构成的。
(3)氧气是由氧____分子____构成的。
(4)氧分子是由氧____原子____构成的。
练2:下列对如图所示四种分子的分析错误的是( B )
A. 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B. 氮分子和氢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
C. 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
D. 比较氮分子和氢分子,能说明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练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 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例5: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科学方法能测得某个原子的质量,其数量级一般是( D )
A.10-10 kg B.10-20 kg C.10-8 kg D.10-26 kg
练1:原子的体积非常小,原子半径一般所在数量级可能是( C )
A.10-8 m B.10-9 m C.10-10 m D.10-11 m
重要: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的是( D )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B 木材在空气中燃烧
C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D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核子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电子云模型(电子绕核高速运动)
2、原子结构
(1)在同一个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4)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对夸克的研究已成为科学上的一个热点。
4.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种类
(1)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失去电子带正电。质子数》电子数
(2)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得到电子带负电。质子数《电子数
3、性质
(1)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离子所带电荷数由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数目决定。
小结:(1)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 → 失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原子------------ 阳离子
得电子← 得电子←
例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钠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D.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例6: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是( C )
原子核 B.质子 C.电子 D.中子
练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结构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C )
A.abcd B.abc C.bcd D.ad
练2:卢瑟福在α粒子(带正电荷)散射实验中,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C )
A.α粒子受到金原子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B.α粒子受到金原子内的电子吸引,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C.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D.α粒子会激发金原子释放出原子内的电子
练3: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B2-3-2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 )
图B2-3-2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
例7:下列三种粒子: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原子中一定存在的是( A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练1: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每百吨氦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可用于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He——3)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B )
A.2 B.1 C.3 D.5
练2: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质子和中子
B.原子中没有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组成物质的元素
(一)元素
1、含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征: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质子数决定,即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一定不相同。
(二)同位素:
1、含义: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如氢的同位素有:氕、氘、 氚,氧、碳的同位素也各有三种。
2、同位素与元素的关系: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三)元素的种类
1、元素与原子:
(1)概念不同:从概念上来区分;
(2)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分子、离子是一个微观的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金属元素:铜、铁等
2、元素的种类:
非金属元素:氧、碳等(包括稀有元素)
思考:如何来描述水的组成和构成呢?
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二种元素)组成。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微观: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或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一种氢原子和一种氧原子构成。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6.物质的分类:
构成物质微粒共有分子、原子、离子。
思考:能否说“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七、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下列是地壳、空气、人体、海水中主要元素按
质量分数排列顺序:
(1)地壳中:O%>Si%>Al%>Fe%>Ca% (2)空气中:N%>O%
(3)人体中:O%>C%>H% (4)海水中:O%>H%>Cl%
例8: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练1:元素的中文名称大多数都使用形声造字法,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下列各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C )
A.汞、铁、钔、铝 B.锘、铹、铁、钍
C.溴、氟、砷、碲 D.汞、溴、砹、氡
例9: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分子模型,其对应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B )
图B2-4-1
练1:臭氧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50 km的高空,保护地球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侵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臭氧属于( C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氧化物
练2:下列各物质中,既有单质状态的氧元素,又有化合物状态的氧元素的是( B )
A.氧气 B.空气 C.蒸馏水 D.二氧化碳
练3:如图B2-4-4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含量。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B2-4-4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_____6_____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O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Al______。www.21-cn-jy.com
天气卫星云图可以帮助人们分析近期的天气状况。天气卫星云图属于( C )
A.符号 B.模型 C.既是符号,也是模型 D.既不是符号,也不是模型
2.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A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B2-3-3所示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 )
图B2-3-3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已知A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C )
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质量数 D.原子的电性
5. 用下列物质填空。
A.液氧 B.水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
(1)含有氧元素的有________液氧___水__二氧化碳___。(填字母,下同)
(2)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有____液氧__水___二氧化碳_______。
(3)含有氧分子的有________液氧________。
(4)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的是____液氧__________。
(5)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的是____水____二氧化碳____。
6.根据B2-4-7中A、B、C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下字母序号填在相应题的横线上。21*cnjy*com
图B2-4-7
(1)分布在人体中的是___B_____。
(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___C_____。
(3)分布在地壳中的是___A_____。
7.在横线上填写“构成”或“组成”。
(1)镁由镁元素_____组成___,镁由镁原子直接___构成_____。
(2)氧气由氧元素____组成____,氧气由氧分子___构成_____,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__构成______。
(3)水由氢、氧两种元素___组成_____,水由水分子___构成_____,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____构成____。2-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它们的分子中没有相同的原子
B. 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因为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
C. 水、氧气、二氧化碳是三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所以组成它们的分子种类不同
D. 在水、氧气、二氧化碳三种不同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所以可视为同类物质
9.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0.用“分子”、“原子”填写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_ 分子____构成 (2)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是由___原子___直接构成的
(3)氧分子是由氧__原子___构成的 (4)空气是由不同的 分子 构成的
11.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本质差异在于它们的___分子____不同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____原子__构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其本质差异在于它们____分子______不同
12.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的是( D )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B 木材在空气中燃烧
C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D 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14.人们把石墨加热到20000C,并加热到5万至10万标准大气压下,就可以使之转化为金刚石,这是由于( C )
A 石墨分子变成金刚石分子 B 石墨原子变成金刚石原子
C 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在高温高压下发生了变化
D 石墨、金刚石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
15.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种新的碳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可用下列哪个图形表示( D )
有一密封容器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 B )
17.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D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18.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17______;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质子数不同_______。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_氯_____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B______(填字母)。
19.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丙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ABC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0.下列各物质:A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C四氧化三铁、D水银、E纯净的盐酸、F液氧。
属于混合物的是 澄清石灰水 纯净的盐酸 ;属于单质的是 水银 液氧 ;属于化合物的是 冰水混合物 四氧化三铁 。
21.经分析得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D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 不可能是化合物
A
B
C
D
加 压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