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类别:新课 年级:高一 学科:地理 执笔:王方琴 审核: 督查: 学习目标:说出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分析归纳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学习重难点: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学法指导:讨论法﹑读图分析法、作图法、归纳法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或内容):课前基础知识(自学引导)一、水圈及其构成1、水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 、 和 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 但 的圈层。2、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 分布最广,以 数量极大, 仅在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下存在。3、水圈的构成: 海洋水:是地球上 的水体,占全球水储量的 。 大气水:占全球水量的比例极小。 陆地水:占全球水储量的 ,其中咸水占 ,淡水占 。二、陆地水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1、陆地水的组成:陆地水包括: 、 、 、 、 、 、生物水等。水量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 ,但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大,也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淡水的来源。陆地淡水的主体是 ,占全球淡水总量的 。主要分布在 和 。 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是陆地各种水体主要的补给水源;冰川单向补给河流及其他各种陆地水体;河流水、 、 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其补给关系主要看彼此之间的水位高低。三、合作探究(课中学习、探讨)(一)地球水体类型小组合作讨论归纳陆地水体分类问题思考:①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哪些水体?为什么?②冰川占陆地淡水的2/3,为什么直接利用冰川的却很少?(二)河流补给类型结合教材54页图3.2,小组合作探讨归纳河流主要补给形式。 河 河 湖 湖 枯水期 丰水期2、讨论并画出河流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 枯水期 丰水期3、小组合作探讨分析河流各种补给形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完成下表)。补给类型主要影响因素补给特征(径流变化规律)分布地区举例大气降水降水量的________降水量的________变化水量变化________我国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________高低________多少补给在________季,水量变化相对缓和我国________地区高山冰雪融水________高低________多少补给在________季,水量较稳定内陆地区,如我国________山区湖泊水湖泊水位________湖泊水量________有调蓄作用,与河流________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地下水位________水量较稳定,与河流________分布普遍(广安)【例题精析】1.下图是“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a (1)甲代表的水体( ) b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生物水 (2)箭头 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3)近年来,鄱阳湖区进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 )A、a、b都变小 B、a、b都不变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2、下图所示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该河流位于 ( )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量大四、学后反思五、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