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练习—2022年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浮力练习—2022年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浮力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相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等的实心小球A、B、C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放入小球后两个容器中的液体深度相同,且A、C两球排开液体体积相同,B球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下沉。下列选项中(  ) ①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②三个小球中密度最小的是A球 ③A球所受浮力大于C球所受浮力 ④如果把A、C两球对调,A球在乙液体中可能下沉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3.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A.B.C.D. 4.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  ) A.B.C.D. 5.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  ) A.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等于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B.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大于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C.甲杯中水面升高得多一些 D.乙杯中水面升高得多一些 6.甲、乙体积相同,乙、丙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其中丙为沉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所受的浮力大于甲所受的重力 B.乙受到的浮力最大 C.丙物体的密度最小 D.若乙、丙由同种材料制成,则丙一定为实心 7.在“自制密度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按照教材的要求制作了简易密度计,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钠封口(如图所示)。为了给密度计标上测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1.0g/cm3;b、将其放入密度0.9g/cm3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0.9g/cm3;c、接着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 1g/cm3,整个饮料吸管均匀标上刻度;针对他的实验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制作的密度计,刻度0.9应该在B点 B.若所测的盐水的实际密度为1.1g/cm3。 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B点的上方 C.若所测的酒精的实际密度为0.8g/cm3,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0.8g/cm3刻度线的下方 D.在实验步骤c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是正确的 8.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浮沉子”上浮时,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 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其内部的水压出 D.浮力秤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9.如图所示,一般远洋轮船上标有在不同海域航行时的吃水线位,当这艘满载的船在不同水域航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艘船受到的浮力F印度洋<F北大西洋 B.这艘船排开海水的质量m印度洋<m北大西洋 C.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水的密度ρ印度洋<ρ北大西洋 D.这艘船排开水的体积V印度洋<V北大西洋 10.如下图所示,在一块长方形的泡沫塑料上用细线缚着一块不规则的石块,使它漂浮在玻璃缸内的水面上。这时泡沫塑料恰好露出一半体积,玻璃缸里的水面在缸壁的a处。现将泡沫塑料和石块翻个身,使石块在泡沫塑料的下面,并仍放在原来玻璃缸的水中,当它平衡时,玻璃缸中的水面位置是(  ) A.在a处以上 B.仍在a处 C.在a处以下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A、B是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一定不受浮力的是(  ) A.A B.B C.C D.D 12.2020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如图),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赴马里亚纳海沟,多次实现万米深度海底下潜探测,填补了我国万米级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潜水器自带配重,从科考船放下后快速下潜到万米深处,完成作业后抛掉配重,自主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水器浸没在海水里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海水压强逐渐增大 B.潜水器浸没在海水里下潜的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减小 C.潜水器抛掉配重上浮的过程中,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潜水器静止于海面上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13.一个木球与铁块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后恰好能静止于如图位置,此时细线与木球的拉力为1N,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静止时,木球受到的浮力为1N B.如图静止时,铁块受到的浮力比重力多1N C.若剪断细线,最后铁块对容器底部压力为1N D.若剪断细线,最后容器中的水面与原来齐平 14.如图所示,重为的木块用细线固定在装水的容器中,当木块一半体积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若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则细线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为(  ) A. B. C. D. 15.将一圆柱形木块用细线栓在容器底部,容器中开始没有水,往容器中逐渐加水至如图甲所示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浮力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由图象乙得出的以下信息正确的只有(  ) ①木块的重力为10N  ②木块的体积为1×10﹣3m3 ③细线对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为6N  ④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两物体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木块A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相比较,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D.P甲=P乙=P丙 17.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下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8N B.圆柱体的高度是9cm C.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4N D.圆柱体的密度是 18.如下图所示,四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一样高,a容器内只有水,b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c容器内漂浮着一块冰块,d容器中悬浮着一个空心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每个容器的总质量都相等 ②b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木块在液面下的体积减小 ③c容器中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升高 ④d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小球将下沉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9.如图所示,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直径的雪碧瓶,去掉其底部, 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里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此实验说明了( ) A.大气存在压强 B.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流速有关 C.浮力产生的原因 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20.探究浮力问题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F1、F2、F3和F4。其中符合阿基米德原理的等量关系的是(  ) A.F1+F2=F3+F4 B.F1-F3=F4-F2 C.F1>F2>F3>F4 D.F1-F2=F3-F4 21.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处于图所示的状态。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密度的大小关系分别为(  ) A.FA=FB=FCρA<ρB<ρC B.FA>FB>FCρA>ρB>ρC C.FA<FB<FC ρA<ρB<ρC D.FA>FB>FC ρA>ρB>ρC 22.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体积为80cm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表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 ) A.0N B.0.3N C.0.5N D.0.8N 23.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熔化为0℃的水后,水面的位置(  ) A.液面上升 B.液面不变 C.液面下降 D.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24.如图,在一只不计质量的透明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为2N,再将塑料袋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下而关于这个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塑料袋及袋内水受到水的浮力为零 B.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塑料袋里而水的重力为零 C.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塑料袋里水的水面和烧杯的水面不相平 D.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为2×10-4m3 25.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忽略水面高度变化)。下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好浸没时圆柱体底部受到的压强是700Pa B.圆柱体的高度是9cm C.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8N D.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3kg/m3 26.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 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 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A的压力等于0.3N 27.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未破)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 A.气泡受到的浮力不变 B.水对气泡的压强变大 C.气泡内气体的密度变小 D.气泡在水中加速上升过程中处于悬浮状态 28.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在水下施工时,要向水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现将边长2m的正方体沉入水中,在下沉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h(如图甲),钢绳拉力、物体所受浮力随着h的增大而变化,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A.反映浮力随h变化图像的是① B.物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4×104N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6×105N D.物体的的密度为4×103kg/m3 2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其中甲只有水,乙水中漂浮着一只小鸭子,丙水中漂浮着一只大鸭子。若把三个缸放到台秤上称量,可知它们的质量( ) A.甲比乙大 B.乙比甲大 C.丙最小 D.乙丙一样大 30.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物体A的密度为4×103kg/m3 ②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3N ③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④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④ 31.如图所示,弹簧上端与物块m相连接,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当物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浸没在酒精中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物块的体积为100c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不计弹簧质量及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物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对底部的拉力为0.2N B.当弹簧脱离容器底部后静止时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物块体积的 C.物块浸没在酒精中静止时弹簧对物块的支持力是0.1N D.物块的质量为0.9kg 32.如图所示的玩具鸭子,放在甲液体中漂浮时,液面位置在A处;放在乙液体中漂浮时,液面位置在B处。则(  ) A.在甲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B.在乙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较大 C.甲、乙液体的密度一样大 D.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33.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 C.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34.面积很大的水池,水面上浮着一边长为a、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开始时木块静止,如图甲。现用力F将木块匀速下压,运动时,F随深度H变化如图乙,则下列正确的是( ) A.正方体木块的密度为水密度的 B.在木块匀速下沉过程中,下底面受到压强减小,F最大值是 C.木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随着木块下压逐渐增大 D.水池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木块下压始终在增大 35.如图所示,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再用细线系住铝块缓慢浸人水中,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在这一过程中( ) A.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 B.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大 C.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 D.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二、简答题 36.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重为2 N,将一个重力为1.2N,体积为2×10-4m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g取10N/kg) (1)物体A所受浮力是多少? (2)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多少? (3)当把细线剪断后,台秤的示数为多少? 37.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中有一个环节是孩子与爸爸一起乘坐羊皮筏在水流湍急的黄河漂流到对岸采集晚餐的食材。孩子们担心会掉到水里,那么到底这些羊皮筏能承受多少人的重呢,我们来了解一下羊皮筏:羊皮筏是由多具充气的羊皮捆绑在支架上做成,如图甲。甲中羊皮筏总重为400N,平均每具羊皮最多排开水0.05m3。乙图是游客乘坐在甲图羊皮筏上漂流的情景。设人的平均体重为600N,ρ水=1.0×103kg/m3。(g=10N/kg) 求: (1)乙图中羊皮筏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 (2)该羊皮筏最多能承载多少人?
38.如图所示,体积的木块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绳子重力不计),求: (1)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重力; (3)剪断绳子,木块静止露出水面的体积。 39.为了给立方体实心工件表面均匀地涂上某种油,需要用竖直向下的力把漂浮在油面上的工件缓缓压入油内,如图甲所示;收集有关数据并处理获得工件的下底面与油面的距离与力的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小明觉得图中的延长线段是没有意义的。老师告诉他,力为负值时,表明它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了。 (1)从工件逐渐被压入至过程中,工件受到的浮力怎样变化?工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怎样变化? (2)若A点的横坐标值为,该工件的密度为多少? (3)油的密度为多少?
40.如图,将含有一空心铝球的冰块投入平底水槽中,冰块内空心铝球的体积V铝=10cm3,当冰块(含空心铝球)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45cm3。冰全部熔化后,浸没在水中的空心铝球沉入水底,已知冰的密度冰=0.9kg/m3,求: (1)冰块(含空心铝球)在水中悬浮时的重力 (2)空心铝球的重力 (3)空心铝球最终对水槽底部的压力大小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由图可知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则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等于乙图中金属块B和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和,所以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由图丙可知,图丙中木块A处于漂浮状态,木块A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金属块B下沉,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小于金属块的重力,则图丙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小于它们的重力和,所以丙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在乙、丙两种情况下B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所以丙图中A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图中A排开水的体积,所以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综上所述,可知 p甲>p乙>p丙 2.C 【解析】 ①由图可知,B球在甲中悬浮,A球在甲中漂浮,则 ρB=ρ甲,ρA<ρ甲=ρB 由B球在乙中下沉可知 ρB>ρ乙,则ρ甲>ρ乙 已知两容器中的液体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p甲>p乙 故①错误; ②由B球在乙中下沉,C球在乙中漂浮可知 ρB>ρ乙,ρC<ρ乙 则 ρB>ρC 由A、C漂浮,且两球排开液体体积相同,三个球的体积V相同,则可得 解得 解得 因 ρ甲>ρ乙 则可知 ρA>ρC 所以三个小球的密度关系为 ρB>ρA>ρC 即三个小球中密度最小的是C球,故②错误; ③因 VA排=VC排,ρ甲>ρ乙 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A、C两球所受浮力关系为 F浮A>F浮C 故③正确; ④因 ρC<ρ乙,ρC<ρA 所以不能比较ρA和ρ乙的关系,如果把A、C两球对调,则不能确定把A球放在乙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所以A球在乙液体中可能下沉,故④正确;综上可知,只有③④正确,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3.D 【解析】 鸡蛋漂浮,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沿杯璧缓慢加入清水,盐水的密度减小,鸡蛋排开盐水体积逐渐增大,鸡蛋逐渐下降,直到鸡蛋悬浮;因为鸡蛋漂浮和悬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应该是开始浮力不变; 当鸡蛋浸没水后,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随着盐水密度减小,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鸡蛋所受浮力逐渐减小;盐水密度变化越来越慢,浮力变化也越来越慢;但浮力不会减少为零,更不会增大; 综上所述,只有D正确。 4.A 【解析】 由知道,铁块在没有完全浸没时,因为浸没的深度越大,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以,物体所受浮力随浸没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不管浸入多深,所受浮力将不再改变,故A符合题意。 5.D 【解析】 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实心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F球V北大西洋,而浮力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海水的密度变小,即 ρ印度洋<ρ北大西洋 , 故C正确,而D错误。 10.B 【解析】 原来泡沫塑料和石块漂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泡沫塑料和石块的整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后来将泡沫塑料和石块翻个身,仍放在原来玻璃缸的水中,则翻身后的泡沫塑料和石块仍然会漂浮。因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泡沫塑料和石块的重力不变,则翻身后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泡沫塑料和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故玻璃缸中的水面位置仍在 a处。 11.D 【解析】 A.A物体上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力,但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因此水对A物体上下表面产生了的压力差,故A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C.由图可知,水对BC物体上下表面都产生了的压力差,故BC物体都受浮力的作用,故BC不符合题意; D.D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但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力,因此水对D物体上下表面没有产生压力差,故D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 12.B 【解析】 A.根据p=ρgh可知,下潜过程中的深度逐渐增大,所以受的压强逐渐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下潜过程中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潜水器抛掉配重,重力减小,浮力不变,所受浮力大于重力,上浮的过程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潜水器静止于海面上时,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3.C 【解析】 A.如图所示,木球收到的浮力方向向上,重力方向向下,绳的拉力方向向下,三个力的合力为0,即 如图位置,此时细线与木球的拉力为1N,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1N。故A错误; B.如图所示,铁块受到的浮力向上,重力方向向下,绳子的拉力方向向上,三个力的合力为0,即 铁块受到的浮力比重力少1N。故B错误; C.若剪掉细绳,铁块下沉,由B可得 = 则 =1N 最后铁块对容器底部压力为1N,故C正确; D.由C可知,剪断绳子后,铁块下沉,木球上升,最后木球漂浮,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最后容器中的水面不会与原来齐平,故D错误。 14.D 【解析】 当木块的一半体积浸没在水中时,绳对木块的拉力是F,则 当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 由 可得 则 则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则细线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为 。 15.B 【解析】 ①由图象可知,当容器中水的高度为6cm~12cm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因此木块的重力为6N,故①错误。 ②由图象可知,木块全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10N,由可知,木块的体积为 故②正确。 ③木块全部浸没时,细线的拉力最大,对容器底部的拉力最大,此时木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细线对容器底部的最大拉力 故③错误。 ④木块的质量为 木块的密度 故④正确。 综上可知,②④正确。 16.A 【解析】 由图可知木块A和金属块B在甲、乙两图中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所以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总重力,甲、乙两种情况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则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等于乙图中金属块B和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和,所以甲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图中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甲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由图丙可知,图丙中木块A处于漂浮状态,木块A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金属块B下沉,金属块B受到的浮力小于金属块的重力,则图丙中A、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小于它们的重力和,所以丙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在乙、丙,两种情况下B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所以丙图中A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乙图中A排开水的体积,所以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大于丙图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综上所述,P甲>P乙>P丙。 17.D 【解析】 AC.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G=F拉=12N 故A正确,C错误; B.下降高度3cm时,下表面接触水面,下降7cm时,圆柱体刚好浸没水中,这时圆柱体下表面距水面距离4cm,圆柱体的高度是4cm,故B错误; D.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4N,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F浮=G-F=12N-4N=8N 物体的体积 V物=V排==8×10-4m3 圆柱体密度 ρ物==1.5×103kg/m3 18.A 【解析】 ①因木块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又因F浮=ρ水V排g,所以木块受到的重力等于排开的水重;因为a、b容器水面等高,所以b容器的总重等于a容器的总重.因为G=mg,所以b容器的总质量与a容器的总质量相同;同理可以得出,cd容器的总质量与a容器的总质量相同,故①正确; ②b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使水的密度减小,但木块还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等,因为F浮=ρ水V排g,所以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使木块在液面下的体积增大,故②错; ③因为冰漂浮于水面上,所以 F浮=ρ水gV排=G冰;……① 又因为冰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所以 G冰=G水=ρ水gV水,……②; 联立①②可得: ρ水gV排=ρ水gV水, 所以V排=V水,即:冰块排开水的体积跟冰熔化成水后的体积相等,所以水面高度不变,故③错; ④原来小球悬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重 F浮=G球,d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使水的密度减小,因为F浮=ρ水V排g,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减小,使得 F浮′<G球,所以小球将下沉,故④正确。 19.C 【解析】 开始时乒乓球受到上面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作用,下部没有液体只受大气压的作用,向上的压强小于向下的压强,向上的压力小于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不能上浮;当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下面有水,乒乓球下面也受到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的作用;向上的液体压强大于向下的液体压强,乒乓球上浮,故此实验说明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20.B 【解析】 要计算出物体的浮力,需要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在液体中的测力计的示数,则需要读出第一次和第三次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 F浮=F1-F3 已知水桶和水的重,又知空桶重,则排开水的重为 G排=F4-F2 最后关系式 F浮=G排 即 F1-F3=F4-F2 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1.C 【解析】 由图可知,A、B、C三个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 VA排<VB排<VC排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关系为 FA<FB<FC 由图可知,A和B处于漂浮,C处于悬浮,则由浮沉条件可知 GA=FA,GB=FB GC=FC 由于 FA<FB<FC 所以 GA<GB<GC 由于A、B、C的体积相同,由可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ρA<ρB<ρC 22.B 【解析】 石鼓排开水的体积 石鼓受到水的浮力 23.A 【解析】 冰熔化前 F浮+F支=G冰 F浮=ρ水V排g<G冰-------① 冰化水后 G冰=G水 即 ρ冰V冰g=ρ水V水g-------② 由①②可得 ρ水V排g<ρ水V水g 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水的体积,冰熔化后,水面将上升。 24.D 【解析】 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最多,由F浮=ρ水gV排可知,水对塑料袋的浮力不为零,故A错误; B.根据G=mg可知,塑料袋里面水的重力不为零,故B错误; C.当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袋内水的体积,即 V排=V水 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袋内水的重力,即 F浮′=G水 测力计的示数应为零,故C错误; D.由F浮=ρ水gV排可知,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 V排==2×10-4m3 25.D 【解析】 AB.根据图像可知,圆柱体从开始没入水中到完全浸没的深度 h=7cm= 3cm=4cm 因此圆柱体的高度是4cm,则刚好浸没时圆柱体底部受到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04m=400Pa 故A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G=F拉=12N 故C错误; D.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 F浮=G F=12N 4N=8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圆柱体的体积 圆柱体密度 故D正确。 26.D 【解析】 A.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排等于V物,则 ρ盐水gV排=G-F拉 V排==1×10-4m3 物体A的质量 m==0.4kg 物体A的密度 ρ==4×103kg/m3 故A错误; B.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 F=G-F浮水=4N-1N=3N 故B错误; C.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丙拉=2.8N,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3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 3N-2.8N=0.2N 故C错误; D.由甲、丙得到 F浮盐水=G-F丙拉=4N-2.8N=1.2N 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 F支=G-F浮-F丁拉=4N-1.2N-2.5N=0.3N 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等于0.3N,故D正确。 27.C 【解析】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气泡内气体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变小;气泡所处的深度变小,由p=ρgh可知气泡受到的压强不断减小;气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gV排可知气泡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由此可知气泡在水中加速上升过程中处于上浮状态。 28.C 【解析】 A.由图甲可知,物体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是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大,当物体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因此图乙中反映F浮随h变化的图线是②,故A错误; BC.由图乙可知,当物体浸没后所受的拉力 F=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m)3=8.0×104N 物体浸没后,在缓缓沉入的过程中,所受的拉力与浮力大小之和等于物体的重力 G=F+F浮=2×8.0×104N=1.6×105N 故B错误,C正确; D.由得物体的的密度为 故D错误。 29.D 【解析】 由于鸭子漂浮,所以 F浮=G排=G鸭 即:放入鸭子后排开水的重力等于鸭子的重力所以三个玻璃缸的总重相同,由于G=mg,所以三个玻璃缸的总质量相同,把它们分别放在台秤上,则台秤的示数相同,即它们的质量一样大。 30.B 【解析】 ①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 F浮=G F拉 F浮=ρ盐水gV排 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排等于V物,则: ρ盐水gV排=G F拉, V排=V物= 将ρ盐水=1.2×103kg/m3、G=4N、F拉=2.8N代入上式可得: V排=V物=1×10 4m3 物体A的质量 m===0.4kg 物体A的密度 ρ===4×103kg/m3 故①正确; ②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 4m3=1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 F=G F浮水=4N 1N=3N 故②正确; ③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丙拉=2.8N,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F=3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 3N 2.8N=0.2N 故③错误; ④由甲、丙 F浮盐水=G F丙拉=4N 2.8N=1.2N 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 F支=G F浮 F丁拉=4N 1.2N 2.5N=0.3N 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大于0.3N,故④正确。 综合分析①②④正确。 31.C 【解析】 物块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时 V排=V物=100cm3=1×10 4m3 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物=1.0×103kg/m3×10N/kg×1×10 4m3=1N 物块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酒精gV物=0.8×103kg/m3×10N/kg×1×10 4m3=0.8N 若物块都受弹簧的支持力,由于重力不变,浮力不同,故这种情况不可能;同理都受弹簧的拉力也不可能;只可能是一个为拉力,另一个为支持力;由于物块在水中浮力大,物块会上浮,故弹簧会对它有拉力;在酒精中物块会受支持力作用;则物块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受力分析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图甲中F浮=F拉+G可得 F拉=F浮 G=1N G------① 图乙中F′浮+F支=G可得 F支=G F′浮=G 0.8N------② 当物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浸没在酒精中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则由F拉=F支可知 1N G=G 0.8N 解得:G=0.9N; A.物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会对物块的拉力为 F拉=F浮 G=1N 0.9N=0.1N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弹簧对底部的拉力 F′拉=F拉=0.1N 故A错误; B.当弹簧脱离容器底部后静止时物块处于漂浮,则有 F″浮=G=0.9N 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 则有 故B错误; C.物块浸没在酒精中静止时弹簧对物块的支持力 F支=G F′浮=0.9N 0.8N=0.1N 故C正确; D.物块的质量 故D错误。 32.D 【解析】 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同一个玩具无论漂浮在甲液体中还是乙液体中,重力不变, 浮力就相等;根据题意可知,鸭子在乙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较大,即 V甲<V乙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F浮=ρ液 gV排,所以 ρ甲>ρ乙 33.D 【解析】 A.甲在水中下沉,那么 ρ甲>ρ水 乙在水面漂浮,那么 ρ乙<ρ水 丙在水里悬浮,那么 ρ丙=ρ水 三者的密度大小关系为 ρ甲>ρ丙>ρ乙 三个小球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m=ρV可知,它们的质量关系为 m甲>m丙>m乙 故A错误; B.三个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 V甲排=V丙排F乙 故B错误; C.放入小球后,三个容器中有水排出,但是水面仍然保持相平,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为 p甲=p乙=p丙 故C错误; D.三个烧杯中,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都相等,根据F=pS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都相等。乙和丙中,小球都没有与烧杯底部接触,因此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都由水产生,那么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F=G容器+F水 甲中,小球沉在底部,肯定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力,那么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F=G容器+F水+F球 因此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 F甲>F乙=F丙 根据公式可知,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为 p′甲>p′乙=p′丙 故D正确。 34.A 【解析】 A.木块的体积V木=a3,由图可知,木块漂浮,则 F浮=G木 此时压力为0,木块底面深度H为a,浸在水中的体积 V排=a×a×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 F浮=ρ水gV排=ρ水ga3 ρ水gV排=ρ木gV木, ρ水ga3=ρ木ga3 ρ木=ρ水 故A正确; B.木块漂浮 F浮=G木=mg ρ木=ρ水 ρ水=ρ木 木块完全浸没后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V木=ρ木gV木=mg 木块完全浸没时,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浮′=F压+G木 则手对木块的压力(最大压力) F压=F浮′-G木=mg-mg=mg 故B错误; C.木块在浸入水面之前,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所受浮力不断变大,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木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不断变大,正方体木块上下表面积相同,根据可知,木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不断变大,但是,木块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所受浮力不再变化,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木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不再变化,正方体木块上下表面积相同,根据可知,木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不再变化,故C错误; D.木块在浸入水面之前,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水的深度不断变大,根据p=ρgh可知,水池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木块下压始终在增大,但是,木块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水的深度不再变化,根据p=ρgh可知,水池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再随着木块下压而发生变化,故D错误。 35.D 【解析】 AB.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根据公式F=pS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不变,故AB不符合题意; C.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的重力和浮力之差,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说明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重,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故D符合题意。 36.(1)1N;(2)0.2N;(3)3.2N 【解析】 解:(1)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1N (2)则此时物体A共受到重力、浮力和细线的拉力作用,且 G=F浮+F拉 则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 F拉=G-F浮=1.2N-1N=0.2N (3)物体A的密度 =0.6×103kg/m3<ρ水 所以,当把细线剪断后,物体A在水中漂浮,浮力 F浮′=G=1.2N 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物体A对水向下的作用力 F压=F浮′==1.2N 根据力的平衡的条件可知,托盘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物体A对水向下的作用力之和,即 F=G总+F压=2N+1.2N=3.2N 答:(1)物体A所受浮力是1N; (2)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0.2N; (3)当把细线剪断后,台秤的示数为3.2N。 37.(1)0.28m3;(2)10人 【解析】 解:(1)由乙图中知游客的人数为4人,则总重力 G总=4G0+G皮筏=4×600N+400N=2800N 由于羊皮筏漂浮,则 F浮=G总=2800N 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 =0.28m3 (2)羊皮筏最大的浮力 F=ρ水gV排′=1×103kg/m3×10N/kg×0.05m3×13=6500N 由于羊皮筏漂浮,则总重力 G总′=F 人的最大重力 G人最大=F-G筏=6500N-400N=6100N 最多能承载的人数为 n=≈10人 答:(1)乙图中羊皮筏排开水的体积为0.28m3; (2)该羊皮筏最多能承载10人。 38.(1)2N;(2)1.2N;(3)8×10-5m3 【解析】 解:(1)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00×10-6m3=2N (2)木块浸没在水中时受三个力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因木块静止,所以 F浮=G+F 则木块重力 G=F浮-F=2N-0.8N=1.2N (3)因木块浸没在水中时 F浮>G 所以,剪断绳子后木块最终会漂浮在水面上,则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F浮′=G=1.2N 木块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1.2×10-4m3 此时露出水面的体积 V露′=V-V排′=200×10-6m3-1.2×10-4m3=8×10-5m3 答:(1)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为2N; (2)木块的重力为1.2N; (3)剪断绳子后木块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8×10-5m3。 39.(1)变大,变大;(2)0.32×103kg/m3;(3)0.8×103kg/m3 【解析】 解:(1)随着h的增大,工件排开油的体积也随之增大,根据浮力公式F浮=ρ油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将变大,根据压强公式p=ρ油gh可知: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也增大。 (2)由图乙坐标系,可知道A是一次函数为y=kx+b上的一点,函数过(0,0.2)和(600,0.5)两点,所以,函数为 y=5×10-4x+0.2 当 y=0 时,解得 x=-400 若A点的横坐标值为,它表示立方体受到的重力为 G=400N 立方体的质量 C点的坐标为(600,0.5),表示物体完全浸没,即物体的边长为0.5m时,则物体的体积 V=(0.5m)3=0.125m3 该立方体的密度 (3)C点物体完全浸没时施加的压力为F=600N,则物体完全浸没时 F浮=G+FC=400N+600N=1000N 因 V排=V=0.125m3 根据F浮=ρ油gV排可得 答:(1)从工件逐渐被压入至过程中,工件受到的浮力变大,工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 (2)若A点的横坐标值为,该工件的密度为0.32×103kg/m3; (3)油的密度为0.8×103kg/m3。 40.(1)0.45N;(2)0.135N;(3) 0.035N 【解析】 解:(1)冰块(含空心铝球)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水gV排=1.0kg/m310N/kg45m3=0.45N 由于冰块(含空心铝球)处于悬浮,则冰块(含空心铝球)重力 G=F浮=0.45N (2)冰块的体积为 V=V排-V铝=45cm3-10cm3=35cm3=3.5m3 由=和G=mg得冰的重力 G=mg=Vg=0.9kg/m310N/kg3.5m3=0.315N 空心铝球的重力 G 球=G-G冰=0.45N-0.315N=0.135N (3)由于空心铝球沉在底部,则受到的浮力为 F浮=水gV排=gV铝=1.0kg/m310N/kg10m3=0.1N 对水槽底部的压力为 F=G-F浮=0.135N-0.1N=0.035N 答:(1)冰块(含空心铝球)在水中悬浮时的重力为0.45N; (2)空心铝球的重力为0.135N; (3)空心铝球最终对水槽底部的压力大小为0.035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