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通过探究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4.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学习重点】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学习过程】活动一:物质的构成观察图片(或视频),感受物质的组成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 电子显微镜下的苯原子 电子显微镜下的生物大分子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构成的。2.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 nm 为单位来度量分子。▲典型训练:箭尾要画在力的 箭 头表示力的1.专家称传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 1m 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传染。一粒病毒飞沫的直径约为 1× -6 -610 ~5×10 m(较大分子直径约为 1× -910 m),由此可判断飞沫______分子.(选填“是”或“不是”)活动二:分子热运动扩散观察图 13.1-2 的气体扩散实验和图 13.1-3 的液体扩散实验图 13.1-2 气体扩散的实验 图 13.1-3 液体扩散的实验 固体扩散的实验小结:(1)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 。1(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3)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 。②分子之间有 。2.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结论:温度是影响扩散快慢的重要因素。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热运动越 ,扩散得越 。▲典型训练:1.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尘土飞扬 B.茶香四溢 C.树叶纷飞 D.瑞雪飘飘2.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小明家经常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喷洒消毒液一段时间后,没有喷洒消毒液的地方也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因为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温度越 ,消毒液的气味传开得越快。活动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之间有 力 分子之间有 力2.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描述固体分子间距 液体分子间距 气体分子间距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典型训练:1.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被拉断。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 )A.稻草的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B.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间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C.稻草的分子间存在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D.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2【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雪花飞舞 B.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 D.秋天,桂花飘香2.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 )A.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3.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4.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 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A.白糖放入杯中,杯中的水会变甜B.大风吹起时,地上的尘土飞扬C.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过一会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D.把两块纯净的铅块用力压紧,两块铅合在了一起【收获和疑惑】★收获:1.物质是由 、 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 m 来度量。2.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3)扩散速度与 有关,温度越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3. 分子间存在着 和 。★疑惑: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