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一节 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2.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学习重点】认识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的原因。【学习难点】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原子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学习过程】活动一:认识电荷1.摩擦起电:(如右图)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带电物体都有 的性质。2.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 。3.体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如甲图所示,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会发现 ;如乙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发现 。通过体验可知,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4.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5.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 ,也可简称 。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6.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用途: ;工作原理: 。思考:用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解读: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不一定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26▲典型训练:1.干燥的秋天脱下毛衣后,用手臂靠近小泡沫块,泡沫块就会粘满手臂,这是因为干燥的手臂与毛衣 后带电,而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2.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活动二:认识原子及其结构阅读课本 33 页“原子及其结构”部分原子的核式结构(带正电)原子(电中性) (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原因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将正负电荷分开。▲典型训练:1.锡原子的原子核带有 50 个大小与电子电荷相等的正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27活动三:认识导体和绝缘体1.如左图,用橡胶棒把A 和 B 连接起来,观察A、B张角有什么变化? 。2.如右图,再次使 A 带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 A 和 B 连接起来,观察 A、B 张角有什么变化? 。3.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 。常见的导体有: ,常见的绝缘体: 。金属导电,靠的是 。解读:1.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不是不能带电。▲典型训练:1.如图是模拟的滨州市科技馆静电游戏“怒发冲冠”,这是因为人接触静电球时,人体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由于头发 而竖起来。【课堂练习】1.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2.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A.地毯更好看 B.使地毯更耐用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 D.释放静电,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正电荷发生了转移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说明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荷4.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285.如图所示,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箔已张开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验电器的金属箔开始时带负电荷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橡胶棒是导体6.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属于导体的是( )A.橡胶棒 B.玻璃棒C.陶瓷筷子 D.湿木棒7.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 和 B,使 A 带上负电荷,可以看到 A 的金属箔张开,B 的金属箔闭合。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杆把 A 和 B 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到 A 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 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金属杆是导体B.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C.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B 验电器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D.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正电荷发生了转移【收获和疑惑】★收获: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4.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6.电荷单位:库仑;符号:C。7.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疑惑:2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