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1.成功的探索(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2)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全党和全民族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我们国内主要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在生产经营上应采取“大的集中,小的分散”的方针。在生产资料上应采取“主要公有,次要私有”的办法。(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整风运动范围 全党性质 进行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主题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题,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概况 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过3次。1957年4月27日到1958年8月意义 全党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了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需要。反右派斗争原因 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概况 1957年7月,毛泽东部署反右派斗争。为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问题 在斗争过程中某些人犯了严重的扩大化的错误。2.探索失误(1)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大跃进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放卫星、浮夸风工业上,“(钢铁产量)15年内赶上英国,50年内超过美国”。农业上,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内容:农村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2)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使得人们生产积极性降低,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三面红旗:一九五八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1960年五月以前曾被称作“三个法宝”,五月以后又称为“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施政口号,它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区别:“大跃进”属于生产力范畴,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二者反映了我党脱离国家实际,片面地要求发展生产,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3.政策调整(1)目的: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 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2)方针和策略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八字方针)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但是是在肯定"三面红旗"的大前提下,作为执行正确路线中的缺点错误进行的,1958年以来"左"的指导思想未能根本触动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3)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1.原因: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②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过程:1966年春夏,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1967年初,一月风暴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批、改”运动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1975年,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1979年.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3.评价:“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探究:“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两大成就:一是外交领域,二是科技领域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三、伟大的建设成就(50-70年代)1.工业领域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2.国防、科技领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1966年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农业领域1973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4.教育和医疗领域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5.时代精神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6.外交领域①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7.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