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假期作业一、单选题(10小题,4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是一个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B.嫦娥五号成功携带月壤样品回到祖国,月壤样品到达地球后惯性增大,所受重力增大C.当极短时,可以表示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D.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也一定大 B.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也一定大C.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也为零 D.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一定不变3.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A.第2秒内和第5秒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2-5秒内处于静止状态C.7秒末加速度和速度都为零,处于平衡态 D.6秒末和8秒末加速度相同4.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如图所示为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部分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照片中的数字表示小球自由落下的位置(单位是cm),则( )A.小球的加速度约为B.小球的加速度约为C.小球下落到位置7.1cm处速度为2.3m/sD.小球下落到位置7.1cm处速度为0.89m/s5.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和,不计弹簧秤、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A. B. C. D.6.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3kg,物体B的质量为2.5kg,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将物体B用细绳系住,用水平力F拉物体A,当时刚好可以将A匀速拉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则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0.36 B.0.44 C.0.3 D.0.487.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B.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属于同一性质的力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D.只有当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都处于静止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8.已知两个大小分别为和的力作用于物体上,则F1与F2的合力不可能是( )A.1N B.4NC.6N D.9N9.摄影是留住美好的重要方式之一、瓜果飘香的季节,某摄影爱好者拍摄苹果自由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经测量,,对应的相机曝光时间为0.01s,已知照片中的长度与实际长度之比为,则苹果下落点距B点对应的实际点的高度约为( )A.5m B.10m C.15m D.20m10.如图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现让细绳BO的B端沿四分之一圆周从D点缓慢向E点移动。在此过程中( )A.细绳BO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B.细绳BO上的张力一直变大C.细绳AO上的张力一直增大 D.细绳AO上的张力一直减小二、实验题(2小题,10分。)1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共5个计数点。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 Hz。(1)试根据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该同学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了小车的v-t图线,根据图线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贴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三根足够长的细线的一头打一个结。结点为O,另一头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细线的拉力、和。(1)下列钩码个数,能使实验完成的是___________。A.钩码的个数,, B.钩码的个数,C.钩码的个数 D.钩码的个数,(2)在拆下钩码和细线前,需要做的步骤是___________。A.标记C点的位置 B.记录OA、OB、OC三根细线的方向C.量出OA、OB、OC三段细线的长度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可能是正确的。三、解答题(5小题,50分。)13.如图所示,轻杆OB可绕B点自由转动,另一端O点用细绳拉住,固定在左侧墙壁上A点,质量m=l0kg的重物用细绳OC悬挂在轻杆的O点,OA与轻杆的夹角∠BOA=30°,求:(1)细绳OA的拉力;(2)轻杆对O点的弹力。14.如图所示,质量为m1=4kg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和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的大小;(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15.如图所示,倾角为、质量为M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石块静止在斜面上,石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求石块静止在斜面上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2)现对石块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石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F的大小;(3)在(2)的情况下,求地面对斜面体M的支持力大小。14.已知一质量的物体在倾角的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当对该物体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推力时,物体恰能匀速上滑。(取,,)(1)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求推力的大小。(3)如图所示,求此恒力的大小。1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重,若受一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拉力,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物体所受的合力;(2)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若将拉力改成与水平方向仍成角斜向下方的推力,其他条件不变,求此时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参考答案1.A【详解】A.牛顿是导出单位,由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可知故A正确;B.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月壤样品到达地球后惯性不变,故B错误;C.当极短时,可以表示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极限法,故C错误;D.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A。2.D【详解】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不一定大,例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选项A错误;B.根据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不一定大,选项B错误;C.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选项C错误;D.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一定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3.D【详解】A.因为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且横轴以上位移为正,故第2秒内和第5秒内的位移分别为所以第2秒内和第5秒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但方向相同,故A错误;B.由图像知2-5秒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由图像知7秒末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D.因为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像可知6秒末和8秒末加速度相同,故D正确。故选D。4.B【详解】AB.小球的加速度为故A错误,B正确;CD.小球下落到位置7.1cm处速度为故CD错误。故选B。5.B【详解】弹簧秤的示数为秤钩上的作用力,弹簧秤受力平衡两端拉力相等,大小等于B物体的重力,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6.C【详解】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得代入数据解得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B【详解】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为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则作用效果不可以相互抵消,选项A错误;B.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属于同一性质的力,选项B正确;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一定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例如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选项C错误;D.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与物体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选项D错误。故选B。8.A【详解】F1与F2的合力最大值为F1与F2的合力最小值为合力的范围是故选A。9.A【详解】苹果下落到B点的速度约为苹果下落点距B点对应的实际点的高度约为故选A。10.C【详解】细绳BO的B端沿四分之一圆周从D点缓慢向E点移动的过程中,结点O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题意,作出力的动态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可知细绳AO上的张力一直增大,细绳BO上的张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1.0.390 1.29【详解】(1)电源频率是50Hz,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T=0.1s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2)图线的斜率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即12.CD B 甲【详解】(1)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因为三个共点力处于平衡,所以与的合力与等大反向,因此三个力的大小可构成一个三角形。A.3、4、8不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不能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B.1、1、4不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不能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C.4、4、4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能处于平衡状态,C正确;D.3、3、5可以构成三角形,则结点能处于平衡状态,D正确。故选CD。(2)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即标记结点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标记结点O的位置和记录、、三段绳子的方向,钩码个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以O点为研究对象,的是实际作用效果在这条线上,因为误差的存在,、的理论值要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故甲图符合实际,乙图不符合实际。13.(1),沿绳斜向左上;(2),水平向右【详解】(1)设细绳OA的拉力为T,由平衡条件知可解得方向沿绳斜向左上。(2)轻杆对O点的弹力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14.(1)50N,30N;(2)30N【详解】(1)对结点O根据平衡条件有解得(2)对乙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5.(1);;(2);(3)【详解】(1)如图所示,对石块受力分析(2)石块沿斜面匀速上滑时且联立得(3)对整体且联立得14.(1)0.75;(2)84N;(3)240N解:(1)物体在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可得mgsinα= mgcosα(2)有沿斜面向上的推力时,物体恰能匀速上滑,由平衡条件可得F=Ff+mgsinαF= mgsinα+ mgcosαF =84N(3)若改用一水平恒力作用于木块上,使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cosα=Ff+mgsinαFf = FN= (mgcosα+F′sinα)代入数据解得F′=240N15.(1)32N;(2)0.25;(3)14N【详解】(1)物体受力如图所示物体所受合力(2)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有解得则动摩擦因数(3)水平方向有竖直方向有又联立解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