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造性地予以回答和解决的是( )A.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B.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C.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D.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答案:A解析:A正确,入选;C不选,其加深了对该问题的认识;B、D不选,其回答的主要问题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2021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漫画“冠小架子大”寓意深刻。它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原则( )A.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D.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D解析:漫画讽刺了部分官员脱离群众的现象,D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C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排除。3.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下列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③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①④符合题意。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不是坚持执政为民,②错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③错误。故选D。4.(2021云南昆明高一联考)新时代产生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时代课题有( )①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②③正确。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①错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④错误。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当代中国对前景的信心和战胜挑战的决心从根本上说来自(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B.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C.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D.新时代的历史定位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A说法正确且最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2021安徽合肥高一联考)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党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这面旗帜下,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案: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A不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排除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C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排除D。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以下不属于“四个自信”的是( )A.道路自信B.理论自信C.政治自信D.文化自信答案:C解析:“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故A、B、D是正确的,C不属于“四个自信”。故本题选C。8.(2021江苏扬州高一联考)某校高一(2)班同学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自信,增强国家共识”的征文比赛,他们拟定了一些写作要点。下列符合主题且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独立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①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②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④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9.(2021云南昆明高一期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强调疫情防控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启动32个部门组成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相关部委集中调配全国医疗资源、生活物资,保证重点地区需要;16个省份对口支援除武汉以外的地市……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战胜疫情,中国一定“能”。结合材料,运用“四个自信”的知识,说明战胜疫情,中国为什么一定“能”。答案:①“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是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底气。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道路自信,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战略定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⑤疫情防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理论自信,为抗击疫情凝聚起磅礴伟力。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四个自信”的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素养提升练一、选择题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 )①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②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④反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体现了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错误,①②正确;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内容,排除。方法技巧 引文式选择题命题特点:此类试题的题干一般是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文或者重要文件的某一个论述等,选项通常从理解、分析、评价等角度设置,因此这样的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的题要求考生在弄明白引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对引文进行分析、理解、评价。解题方法:首先,认真阅读引文,弄清其含义和中心意思。其次,分析引文所考查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引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把题干和选项联合起来分析,对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最后,分析引文还要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重点实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和创新驱动四大战略,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指明了方向。该计划体现了( )①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②我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怎么建设党的要求④邓小平理论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由经济建设向环境保护转移的要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题干体现了国家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与党建无关,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排除。3.(2021湖北宜昌高一期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的②意味着我国的发展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联系③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组成的④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的,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组成的,①③正确。②说法太绝对,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错误。4.(2021安徽合肥高一期末)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依然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 )①中国共产党具有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发展活力增强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④中国共产党具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面对复杂的形势,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解决一切问题”的表述不当,排除①。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发展活力增强是取得的成就,不是取得成就的原因,排除②。5.(2021山东淄博高一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按照时间顺序是( )①邓小平理论②科学发展观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初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之后,江泽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③②④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6.(2021山西太原高一期末)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球。这次疫情犹如一场大考,全方位地考验着各个国家的体制机制和治理效能。中国之治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从中央部署到各地落实,争分夺秒的中国速度、举国动员的中国精神、上下联动的中国力量,无不彰显出“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疫情防控视角下的中国之治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获得了巨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了国界,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了切实保障。西方之乱面对疫情,西方世界陷入制度失灵、管理失效、社会失序、物资匮乏、感染人数激增的混乱局面。面对乱局,一些西方人习惯于“灯下黑”,或将之归因于西方运气欠佳,或将之视为外部因素使然。理智的人们则在反思西方民主政治的机制和功效问题,认为西方政治乱象丛生印证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紊乱失调。(1)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疫情之下导致西方之乱的重要根源。(2)请用“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实践”“美好生活”三个关键词,说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光明前途。答案:(1)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造成了社会治理过程中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分散局面,凸显了西方治理的深层弊病。(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得到满足。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光明前途。解析:(1)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从“是什么”“有何影响”等层面分析作答。(2)由“科学社会主义”联想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由“中国实践”联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由“美好生活”联想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日益得到满足。最后形成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光明前途。8(共69张PPT)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2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标要求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定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科学精神:结合改革开放的进程,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党的决策的正确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点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①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理论体系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成就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②_______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江泽民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③_________开创21世纪理论体系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成就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 胡锦涛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④_____________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⑤_________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续表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___________,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_______,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___________。3.要求: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④___________、制度自信、⑤___________。理论体系制度伟大实践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判一判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不包括毛泽东思想。2. 要紧紧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与时俱进这一核心问题。 (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想一想4.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 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我们关于中国发展建设的新的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判一判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6.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努力实现全体公民的利益诉求。(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里的“民”,是指人民群众,即最广大人民,不是全体公民。人民与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议题一 怎样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列宁说过:“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一个先进的政党,首先在于它能够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灵魂和根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开拓前进的先导。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载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依托对邓小平理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示]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本质分别是什么?(依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示]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3.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是怎样的?(依托对科学发展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示] 主题: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什么?(依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1.邓小平理论时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主体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题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内容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历史作用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主体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作用 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时间 党的十六大以后主体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历史作用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体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 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历史作用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典例1 [2021山东东营高一联考]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③科学发展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 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①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②正确。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③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④正确。1. [2021重庆万州高一联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巨幅画像分别在“建国伟业”“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方阵的簇拥下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同方阵代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伟大复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A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科学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 “关键抉择”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正确。“伟大复兴”指的是习近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②正确。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④错误。议题二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材料一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邓小平强调说:“这是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材料二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等多项奇迹。深圳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探索了道路,创造了一种崭新而富有绩效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探索中,交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深圳答卷,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1. 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到的“政策”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可以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也可以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这两种划分方式的理由。(依托对改革开放进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示] ①以1992年为界: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②以2001年为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 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有关知识,阐述“深圳奇迹”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依托对“四个自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示] 深圳奇迹的取得,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圳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的成功探索启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深圳展现的“中国之治”启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又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①内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续表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①内涵: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续表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续表联系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续表特别提醒 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而毛泽东思想则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二者在形成时间和具体内容上有明显的区分。典例2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多次用典,阐述“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自信“风景这边独好”的理由是( )①我们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道路自信②形成了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树立了文化自信③在党的领导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高度的制度自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解析] 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应该是树立理论自信,而不是文化自信,②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④错误。故本题选B。2. [2021重庆黔江高一期末]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这表明( )①制度稳则国家稳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③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④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我国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保证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解析] 材料说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③不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④错误。课时归纳总结知识联网框架解读知道1个主题: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掌握1个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4个理论:理论体系的创立者和内容知道4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1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学习感悟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造性地予以回答和解决的是( )A.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 B.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C.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 D.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A[解析] A正确,入选;C不选,其加深了对该问题的认识;B、D不选,其回答的主要问题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 [2021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 漫画“冠小架子大”寓意深刻。它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原则( )DA.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D.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析] 漫画讽刺了部分官员脱离群众的现象,D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C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排除。3.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下列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③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D[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①④符合题意。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不是坚持执政为民,②错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③错误。故选D。4. [2021云南昆明高一联考] 新时代产生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时代课题有( )①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②③正确。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①错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④错误。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当代中国对前景的信心和战胜挑战的决心从根本上说来自(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B. 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C.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D. 新时代的历史定位A[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A说法正确且最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 [2021安徽合肥高一联考] 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党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这面旗帜下,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C[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A不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排除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C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排除D。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以下不属于“四个自信”的是( )A. 道路自信 B. 理论自信 C. 政治自信 D. 文化自信C[解析]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故A、B、D是正确的,C不属于“四个自信”。故本题选C。8. [2021江苏扬州高一联考] 某校高一(2)班同学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自信,增强国家共识”的征文比赛,他们拟定了一些写作要点。下列符合主题且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独立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A[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①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②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④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9. [2021云南昆明高一期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强调疫情防控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启动32个部门组成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相关部委集中调配全国医疗资源、生活物资,保证重点地区需要;16个省份对口支援除武汉以外的地市……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战胜疫情,中国一定“能”。结合材料,运用“四个自信”的知识,说明战胜疫情,中国为什么一定“能”。[答案] ①“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是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底气。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道路自信,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战略定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⑤疫情防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理论自信,为抗击疫情凝聚起磅礴伟力。[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四个自信”的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即可。一、选择题1.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 )①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②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A[解析] 材料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体现了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错误,①②正确;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内容,排除。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④反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方法技巧 引文式选择题命题特点:此类试题的题干一般是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文或者重要文件的某一个论述等,选项通常从理解、分析、评价等角度设置,因此这样的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的题要求考生在弄明白引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对引文进行分析、理解、评价。解题方法:首先,认真阅读引文,弄清其含义和中心意思。其次,分析引文所考查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引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把题干和选项联合起来分析,对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最后,分析引文还要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重点实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和创新驱动四大战略,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指明了方向。该计划体现了( )①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②我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怎么建设党的要求④邓小平理论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由经济建设向环境保护转移的要求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A[解析] 题干体现了国家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与党建无关,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排除。3. [2021湖北宜昌高一期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的②意味着我国的发展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联系③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组成的④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C[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的,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组成的,①③正确。②说法太绝对,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错误。4. [2021安徽合肥高一期末] 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依然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 )①中国共产党具有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发展活力增强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④中国共产党具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D[解析] 面对复杂的形势,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解决一切问题”的表述不当,排除①。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发展活力增强是取得的成就,不是取得成就的原因,排除②。5. [2021山东淄博高一期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按照时间顺序是( )①邓小平理论②科学发展观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D[解析]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初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之后,江泽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③②④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6. [2021山西太原高一期末]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球。这次疫情犹如一场大考,全方位地考验着各个国家的体制机制和治理效能。中国之治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从中央部署到各地落实,争分夺秒的中国速度、举国动员的中国精神、上下联动的中国力量,无不彰显出“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疫情防控视角下的中国之治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获得了巨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了国界,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了切实保障。西方之乱面对疫情,西方世界陷入制度失灵、管理失效、社会失序、物资匮乏、感染人数激增的混乱局面。面对乱局,一些西方人习惯于“灯下黑”,或将之归因于西方运气欠佳,或将之视为外部因素使然。理智的人们则在反思西方民主政治的机制和功效问题,认为西方政治乱象丛生印证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紊乱失调。(1) 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疫情之下导致西方之乱的重要根源。[答案] 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造成了社会治理过程中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分散局面,凸显了西方治理的深层弊病。[解析] 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从“是什么”“有何影响”等层面分析作答。(2) 请用“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实践”“美好生活”三个关键词,说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光明前途。[答案]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得到满足。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光明前途。[解析] 由“科学社会主义”联想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由“中国实践”联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由“美好生活”联想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日益得到满足。最后形成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光明前途。第2课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自主学习·必备知识教材清单知识点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① 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理论体系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成就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② 开创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江泽民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③ 21世纪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 胡锦涛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④ 坚持和发展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⑤ 新时代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 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 制度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 伟大实践 。3.要求: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④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⑤ 文化自信 。知识运用判一判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不包括毛泽东思想。2.要紧紧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与时俱进这一核心问题。 ( ×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想一想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我们关于中国发展建设的新的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判一判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努力实现全体公民的利益诉求。( ×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里的“民”,是指人民群众,即最广大人民,不是全体公民。人民与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互动探究·关键能力议题一 怎样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情境探究列宁说过:“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一个先进的政党,首先在于它能够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灵魂和根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开拓前进的先导。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载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素养感悟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依托对邓小平理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答案:提示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本质分别是什么?(依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答案:提示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3.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是怎样的?(依托对科学发展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答案:提示 主题: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什么?(依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答案:提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总结归纳1.邓小平理论时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主体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题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内容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历史作用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间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主体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作用 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3.科学发展观时间 党的十六大以后主体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历史作用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体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 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历史作用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典题精练典例1(2021山东东营高一联考)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③科学发展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①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②正确。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③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④正确。针对训练1.(2021重庆万州高一联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巨幅画像分别在“建国伟业”“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方阵的簇拥下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同方阵代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伟大复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科学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关键抉择”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正确。“伟大复兴”指的是习近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②正确。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④错误。议题二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情境探究材料一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邓小平强调说:“这是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材料二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等多项奇迹。深圳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探索了道路,创造了一种崭新而富有绩效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探索中,交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深圳答卷,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素养感悟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到的“政策”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可以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也可以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这两种划分方式的理由。(依托对改革开放进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答案:提示 ①以1992年为界: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②以2001年为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有关知识,阐述“深圳奇迹”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依托对“四个自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答案:提示 深圳奇迹的取得,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圳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的成功探索启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深圳展现的“中国之治”启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又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结归纳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①内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①内涵: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其他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联系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特别提醒 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而毛泽东思想则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二者在形成时间和具体内容上有明显的区分。典题精练典例2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多次用典,阐述“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自信“风景这边独好”的理由是( )①我们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道路自信②形成了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树立了文化自信③在党的领导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高度的制度自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应该是树立理论自信,而不是文化自信,②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④错误。故本题选B。针对训练2.(2021重庆黔江高一期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这表明( )①制度稳则国家稳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③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④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我国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保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③不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④错误。课时归纳总结知识联网框架解读知道1个主题: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掌握1个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4个理论:理论体系的创立者和内容知道4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1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学习感悟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基础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1.docx 2022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学案部编版必修1.docx 2022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2课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课件部编版必修1.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