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______(能、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______(能、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2.相互转化条件( 1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2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中达到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2.溶解度定义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为g3.溶解度曲线:根据固体溶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绘制溶解度曲线。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温度使溶解在________体积的溶剂中达到_______状态时的体积。2.气体溶解度的大小除了跟气体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外,还跟外界条件有关,如_____________等有关。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_________;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_______。题型一: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1.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液中和个数一定相等C. 溶液质量为克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2.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A. 增加溶剂 B. 振荡溶液 C. 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3.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g水部分后,析出2g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g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A. g B. g C. g D. g4.向2只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你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B. 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gC. 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D. 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0℃时,34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__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有关;此外,你认为固体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______条件有关.(3)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到试管外壁______;用固体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实验,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______.6.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_;填字母A.元素 原子 离子 分子(2)日常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3)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用__________来检验试管中的气体.(4)图2是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①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②要使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③t3℃时,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题型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温度不变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B. 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C. 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 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2.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C. 时蒸发少量水 D. 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B. 图中点表示时丙的饱和溶液C. 时,向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C. 时,向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D. 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加入氢氧化钙;加入水;蒸发水;降低温度;升高温度,以上方法中,能达到目的是A. B. C. D.5.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_.(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读数________.(3)如果加入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_.1.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B. 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C. 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D. 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B. 图中点表示时丙的饱和溶液C. 时,向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D. 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3.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 时物质和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降温能使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时,水中溶解物质恰好达到饱和4.在一定温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如果想把它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可采取的指施有(已知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升高温度 加氯化铵固体 加溶剂 恒温蒸发溶剂A. B. C. D.5.下列因素: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压强;搅拌、振荡.其中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A. B. C. D.6.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1)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2)由图可知: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3)结合图和图判断:烧杯内的物质是______。、、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______(填序号)。7.下表是、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溶解度(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2)时,将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时,要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填序号。升高温度 加溶质 加水 恒温蒸发水1.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 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2.下列图示是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充分溶解的过程图,下列对此溶解过程形成的溶液判断不合理的是A. B.C. D.3.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时物质的溶解度比物质的溶解度大C. 点表示在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 升高温度可以将、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时A. 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B. 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C.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D. 乙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比甲多4.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是氯化铵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小于烧杯C. 若使烧杯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 烧杯中,只有烧杯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1)m点表示:______。(2)20℃时,在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甲物质______。(3)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填一种即可。(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克,分别降温到,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选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6.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p点的表示意义是______。时,将甲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3)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______填“”或“”或“”“无法判断”乙。7.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1)_____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物质的溶解度______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时,将、各分别加到均盛有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_____物质有剩余填“”或“”.(4)现有时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______填序号.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加入物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______(能、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______(能、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2.相互转化条件( 1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2 )【答案】不能 能 (1)减少溶剂、冷却或添加溶质 (2)增加溶剂或升温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中达到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2.溶解度定义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为g3.溶解度曲线:根据固体溶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可以绘制溶解度曲线。【答案】一定温度 100个溶剂 饱和 升高 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钾 较小 降低三、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和一定温度使溶解在________体积的溶剂中达到_______状态时的体积。2.气体溶解度的大小除了跟气体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外,还跟外界条件有关,如_____________等有关。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_________;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_______。【答案】本身性质 溶剂种类 温度、压强 减小 增大题型一: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1.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液中和个数一定相等C. 溶液质量为克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答案】【解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A、20℃时,36克氯化钠放入64g水中,没有全部溶解,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中和比例为:知,溶液中和个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20℃时,64克水中最多溶解23.04克氯化钠,故该溶液的质量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则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25,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2.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A. 增加溶剂 B. 振荡溶液 C. 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答案】【解析】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影响,与温度成反比,与压强成正比,故选:3.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g水部分后,析出2g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g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A. g B. g C. g D. g【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而根据向原溶液投入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克固体溶质,说明原溶液在溶解溶质即达到饱和状态,说明这蒸发掉的水若溶解溶质也即达到饱和状态,即每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则水中最多溶解溶质,故选:4.向2只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你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B. 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gC. 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D. 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答案】【解析】、在比较物质的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确定,溶解度的大小也不能确定,故A说法错误;B、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NaCl不能全部溶解,故B说法错误;C、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加入40g的硝酸钾全部溶解,所以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C说法正确;D、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40g,所以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加入40g的硝酸钾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D说法错误。故选: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0℃时,34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__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有关;此外,你认为固体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______条件有关.(3)在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到试管外壁______;用固体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上述实验,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______.【答案】(1)34 (2)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3)发烫;NH4NO3【解析】(1)20℃时,34gKCl溶解在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34g;(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此外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的温度有关;(3)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有能量的变化,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放出热量,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会感觉到试管外壁发烫;硝酸铵溶于水时要吸热,则试管外壁变冷.故答案为:(1)34 (2)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3)发烫;NH4NO36.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_;填字母A.元素 原子 离子 分子(2)日常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3)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用__________来检验试管中的气体.(4)图2是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①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②要使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③t3℃时,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答案】A;煮沸;带火星的木条;C>B>A;加水(升温);37.5%【解析】(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都是说明这些物质中存在了这些元素,而不关注以什么形式存在,或者便于说明如何存在,所以就用宏观的元素种类来说明,因此理解为元素.故选:(2)对水加热煮沸时,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沉淀,同时能杀死病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因此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3)由图示可知,电解水时,试管中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生成的是氧气,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故填:带火星的木条.(4)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故答案为:C>B>A由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使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加水、升温;故答案为:加水升温.时,的溶解度是,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37.5%题型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温度不变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B. 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C. 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 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答案】【解析】A、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故A说法正确;B、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溶液升高温度,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继续溶解溶质,故B说法错误;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说明已经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了,所以属于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故C说法正确;D、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故选:B2.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C. 时蒸发少量水 D. 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答案】【解析】硝酸钾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因此升高温度溶解度会升高,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故选:B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B. 图中点表示时丙的饱和溶液C. 时,向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D. 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答案】【解析】A、时,丙的溶解度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图中点表示时丙的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时乙的溶解度是,乙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是,乙的质量是,加入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该选项说法正确;D、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丙溶液不能析出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加入氢氧化钙;加入水;蒸发水;降低温度;升高温度,以上方法中,能达到目的是A. B. C. D.【答案】【解析】加入氢氧化钙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加入水会使溶液变得更不饱和;蒸发水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使氢氧化钙溶解的量增大,溶液变得更不饱和;升高温度会使氢氧化钙溶解的量减小,溶液能变成饱和;能达到目的是故选:A 5.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_.(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读数________.(3)如果加入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_.【答案】不变 变大 变小【解析】(1)在恒温条件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组成不变,溶液密度不变,浸没在溶液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不变,则弹簧称示数不变;(2)在恒温条件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蒸馏水,随水的加入溶液的密度逐渐减小,浸没在溶液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减小,则弹簧称的示数变大;(3)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加入的硝酸钾晶体会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大,而溶液体积几乎不发生变化,故溶液密度变大,悬挂着的物体所受浮力变大,故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故答案为:不变 变大 变小1.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B. 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C. 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D. 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答案】【解析】A、不是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气体也可以作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如也可能是某一液体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B. 图中点表示时丙的饱和溶液C. 时,向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D. 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答案】【解析】、时,丙的溶解度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图中点表示时丙的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时乙的溶解度是,乙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是,乙的质量是,加入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该选项说法正确;D、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丙溶液不能析出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3.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 时物质和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降温能使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时,水中溶解物质恰好达到饱和【答案】【解析】A、如图所示,温度升高A的溶解度也升高,故A错误;A、B两条曲线在时有交点,则 时物质和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C、温度降低时,B的溶解度升高,则降温能使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D、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即水中溶解物质恰好达到饱和,故D正确。4.在一定温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如果想把它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可采取的指施有(已知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升高温度 加氯化铵固体 加溶剂 恒温蒸发溶剂A. B. C. D.【答案】【解析】在一定温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饱和的氯化铵溶液,氯化铵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能变为不饱和溶液;温度越低,氯化铵的溶解度减小,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加入氯化铵固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加溶剂,氯化铵能继续溶解,能变为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有氯化铵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能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选:C5.下列因素: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压强;搅拌、振荡.其中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A. B. C. D.【答案】【解析】当温度相同时,固体物质不同则溶解度不同,如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而硝酸钾的溶解度为,所以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正确;溶剂种类能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碘容易溶解在酒精中,不易溶解在水中,故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正确;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某物质在溶剂里达到饱和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故,溶质质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对;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某温度时溶剂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该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溶剂质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对;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温度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正确;压强的改变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此项不对.搅拌、振荡的作用是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不会使物质溶解的更多,所以搅拌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对;故选:C6.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1)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2)由图可知: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3)结合图和图判断:烧杯内的物质是______。、、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______(填序号)。【答案】(1)增大 (2)2:7 (3)硝酸钾 ②③ 【解析】(1)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填:增大。(2)由图可知:时氯化铵溶解度是,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故填::。(3)结合图和图判断:升温到并且蒸发水,烧杯中没有析出固体,说明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由图信息可知,时硝酸钾溶解度是,氯化铵溶解度小于,因此烧杯内的物质是硝酸钾;中水溶解硝酸钾形成不饱和溶液;中水溶解硝酸钾恰好饱和;中析出固体,一定是饱和溶液。故填:硝酸钾;7.下表是、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溶解度(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2)时,将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时,要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填序号。升高温度 加溶质 加水 恒温蒸发水【答案】(1)氯化钠 (2)136 (3)②④【解析】(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时,要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加入氯化铵固体或是恒温蒸发水,故填:。故答案为:(1)氯化钠 (2)136 (3)②④ 1.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 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答案】【解析】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2.下列图示是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充分溶解的过程图,下列对此溶解过程形成的溶液判断不合理的是A. B.C. D.【答案】【解析】烧杯中加入蔗糖后,蔗糖全部溶解,向烧杯中继续加入蔗糖还能溶解,说明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A正确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蔗糖,全部溶解,而向烧杯中继续加入蔗糖,烧杯中含有未溶解的蔗糖,说明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变为饱和溶液,B错误烧杯中含有未溶解的蔗糖,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C正确烧杯中含有未溶解的蔗糖,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D正确。故选:B3.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时物质的溶解度比物质的溶解度大C. 点表示在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 升高温度可以将、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答案】【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B.时,物质的溶解度比物质的溶解度小,故B错误;C.点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所以点表示在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C正确;D.、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可以将、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B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时A. 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B. 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C.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D. 乙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比甲多【答案】【解析】、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要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溶液质量不变,故B错误;C、由可知,甲降温后溶质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与降温前相等,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时甲的溶解度大于时乙的溶解度,故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小,故C错误;D、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乙少,降温溶剂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4.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是氯化铵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小于烧杯C. 若使烧杯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 烧杯中,只有烧杯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答案】【解析】A、升温到并且蒸发水,烧杯中没有析出固体,说明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由图甲信息可知,时硝酸钾溶解度是,氯化铵溶解度小于,所以烧杯内的物质是硝酸钾,故A错误;B、烧杯中的质量分数为:,烧杯的质量分数为:,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小于烧杯,故B正确;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溶解,采用加水、升温的方法都可以,故C错误;D、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烧杯中,烧杯、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故选: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1)m点表示:______。(2)20℃时,在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需加甲物质______。(3)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填一种即可。(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克,分别降温到,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选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答案】(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4 (3)加入乙物质 (4)<【解析】(1)m点表示: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时甲乙溶解度相等;(2)时,甲的溶解度是,在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为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设需加甲物质的质量为,,;故答案为:;(3)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加入乙物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故答案为:加入乙物质合理即可;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克,分别降温到,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因为甲有固体析出,乙没有固体析出;故答案为:。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4 (3)加入乙物质 (4)<6.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p点的表示意义是______。时,将甲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3)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______填“”或“”或“”“无法判断”乙。【答案】(1)在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 (2)62.5 (3)升高温度 (4)<【解析】()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点的表示意义是:在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将甲物质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的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乙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掉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故答案为:(1)在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 (2)62.5 (3)升高温度 (4)<7.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1)_____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物质的溶解度______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时,将、各分别加到均盛有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_____物质有剩余填“”或“”.(4)现有时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______填序号.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加入物质.【答案】(1)30 (2)< (3)B (4)【解析】(1)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2)由于在时,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故答案为:(3)由于在时,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小于,即水中最多溶解的大于,而水中最多溶解的小于,则水中最多溶解的大于,水中最多溶解的小于,故时,将、各分别加到均盛有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会全部溶解而不会全部溶解,故答案为:(4)由于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因此若将它的不饱和溶液在溶剂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确定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一定的溶质,溶质是否全部溶解,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7.2课 物质溶解的量(原卷版).docx 第7.2课 物质溶解的量(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