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22 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2反复诵读,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阅读目标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的理想。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3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品格素养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爱学习,有理想,有道德的人。《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其中一些篇章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里的一段话。原文之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的。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选贤与( )能幼有所长( )男有分( )货恶( )其弃于地也jǔ文言知识积累重点字·zhǎngfènwù···1. 选贤与能( )2. 矜、寡、孤、独、废疾者( )文言知识积累·与,同“举”,推举。通假字矜,同“鳏”,老而无妻。·1. 大道之行也( )2. 女有归( )3. 盗窃乱贼而不作( )4.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文言知识积累古今异义·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古义:作乱害人;今义:乱臣贼子。古义:老而无子;今义:一个,唯独。·····文言知识积累一词多义讲信修睦(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修··动词,培养形容词,长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2.为···判断词,是介词,为了动词,雕刻选贤与能( )能以径寸之木( )3.能··名词,才干出众的人助动词,能够文言知识积累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4.亲··动词,以……为亲名词,指父母不独子其子( )不独子其子( )5.子··动词,以……为子名词,指子女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 )7.故··动词,闭塞动词,用门闩插上1. 选贤与能( )2. 故人不独亲其亲( )3. 不独子其子( )4. 使老有所终( )5. 壮有所用( )6. 幼有所长( )7. 是故谋闭而不兴( )8. 盗窃乱贼而不作( )文言知识积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形容词作名词,孩子。动词用作名词,图谋之心。动词用作名词,盗窃的事。·······1. 鳏寡孤独: 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2. 物尽其用:各种东西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3. 夜不闭户: 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社会安定, 风气良好。文言知识积累成语积累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文言知识积累名句积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大同社会思想感情预习思考问题《大道之行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导思1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关键词:大同社会课文初读感知层次结构第一层: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写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全文的总结语。课文整体感知简要概括课文主旨。《大道之行也》通过对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描述,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板书设计大道之行也社会纲领基本特征理想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互相关爱 安居乐业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谋闭不兴盗窃乱贼不作外户不闭大同课文细读品味1.谈谈你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个分句是对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分述。“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课文细读品味2.谈谈你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理解。“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子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对各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特别要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这句话点出了大同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在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形成整齐划一的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课文细读品味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关爱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体的体现,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体现。课文全篇探究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了纲领性的说明,然后再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归纳总结特色总结2.运用排比修辞。文章运用排比修辞,如“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归纳总结3.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同”的特征。“是故谋闭……大同”,作者拿现实社会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这些在大同社会里都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归纳总结原文: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选自《礼记·学记》,有改动)课文拓展积累国学经典译文: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会互相抵触而难以克服;错过了学习时机,以后再学,尽管勤苦努力,也难以有所成就;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独自学习,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会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课文拓展积累礼仪文化“礼”的繁体字写作“禮”,本义指举行仪礼,祭神求福。《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记》中说:“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又倡导“亲亲”。“亲亲”的内容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父母健在时,要先尽为人子之礼,精心侍候父母。其次,在父母死后,要做到“事死”如同“事生”。另外,要孝亲还必须及时成亲,繁衍后代。同时,《礼记》还对为人之礼、丧葬之礼、婚嫁之礼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之礼、起居之礼、主客之礼、行为之礼等有较详细的论述。传统文化课文拓展积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大道之行也 朗读.mp3 22.大道之行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