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课件+教案(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课件+教案(30张PPT)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教学设计
课题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单元 第2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
学习目标 1.熟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2.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重点 1.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着的能量变化吗,举例说明有哪些能量变化呢?(看图片) 思考 引起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Mg+2HCl=MgCl2+H2↑化学能→热能 放热反应2NH4Cl·8H2O + Ba(OH)2 = BaCl2 + 2NH3+ 10H2O 热能→化学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定义(1)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2)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比较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1)镁条的燃烧;(2)高温下木炭与二氧化碳分生成一氧化碳;(3)氧化钙与水反应;(4)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提问:需要加热进行的反应是否就是吸热反应 二、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可燃物燃烧;(2)中和反应;(3)大多数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水的反应。(5)铝热反应(6)缓慢氧化反应吸热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2)以C、H2、CO为还原剂的反应(如:C + CO2 2CO、C + H2O CO+ H2 )、(4)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5)2NH4Cl + Ba(OH)2 = BaCl2 + NH3↑+ 10H2O(讨论并总结)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教师讲解: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 如升华、蒸发等过程是吸热过程,但不是吸热反应四个不一定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碳和氧气的反应。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如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如升华、蒸发等过程是吸热过程,但不是吸热反应。(过渡)如何定量地表示一个特定的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呢?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概念:能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举例(PPT中)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a.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一般不写反应条件)。b.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用s、l、g、aq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溶液。c. 注明ΔH的符号(正号常省略)、大小及单位kJ·mol-1 。d.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化学计量数改变,ΔH的数值要相应改变。[观察与思考]1.观察以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你发现了什么?2H2(g) + O2(g)==2H2O(g) △H=-483.6 kJ/mol2H2(g) + O2(g)== 2H2O(l) △H=-571.6 kJ/mol提示:同种物质聚集状态不同,能量不同思考2:那聚集状态不同能量有怎样的高低呢 2H2(g) + O2(g)== 2H2O(l) △H=-571.6 kJ/molH2(g) +1/2O2(g)== H2O(l) △H=-285.8 kJ/mol结论:△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例如: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SO2 + O2 == 2SO3 △H=-196.6 kJ/molB.H2(g) + O2(g) == H2O(g) △H=-241.8 kJC.2H2(g) + O2(g) == 2H2O(l) △H=-571.6 kJ/molD.C(s) + O2(g) == CO2(g) △H= +393.5 kJ/mol 3.“四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a.1看“物质状态”:即(g、l、s、aq)是否正确;b.2看“正负号”:即“+”、“-”是否与吸热和放 热一致;c.3看“单位”:即ΔH的单位是否为kJ·mol-1;d.4看“数值对应”:即ΔH的数值与物质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思考、交流,讨论实验演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应放热或吸热跟哪些因素有关?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 背诵交流、讨论并总结吸热过程(放热过程)和吸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区别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讨论总结计算并回答问题交流、讨论如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 通过亲身体验反应中热量的变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化学知识,学生已能判断具体的反应的热量变化情况。锻炼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知识的获取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归生活,让其感受我们学的“化学”是有用的知识。
课堂小结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从化学键的变化来看E1>E2,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E1<E2,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 (2)从能量高低来看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就会放出能量。2.“四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一查“物质四态”:即(g、l、s、aq)是否正确;二查“正负”:即“+”、“-”是否与吸热和放热一致;三查“单位书写”:即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四查“数值对应”:即ΔH的数值与物质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讨论、归纳并总结,然后记忆
板书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从化学键的变化来看(2)从能量高低来看2.“四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一查“物质四态”:即(g、l、s、aq)是否正确;二查“正负”:即“+”、“-”是否与吸热和放热一致;三查“单位书写”:即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四查“数值对应”:即ΔH的数值与物质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
—化学反应中的热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第1课时
苏教版 必修二
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着的能量变化吗,举例说明有哪些能量变化呢?
引言:
天然气的燃烧
古埃及 石灰石 虞姬
火箭发射
焊接铁轨
学习目标
1.熟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1 镁条与盐酸反应
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加入 5 mL 2 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
实验2 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
向 100 mL烧杯中加入约 20 g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再加入约 10 g氯化铵晶体,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混合,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有什么感觉?
有气泡,烧杯壁热
有刺激性气味,烧杯壁凉
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有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1)镁条的燃烧;
(2)高温下木炭与二氧化碳分生成一氧化碳;
(3)氧化钙与水反应;
(4)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问题解决]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置换H2)
2. 酸碱中和反应
3. 所有的燃烧反应
4. 大多数化合反应
5. 铝热反应
6.缓慢氧化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1.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2. 以C、CO、H2为还原剂的加热反应
3. 大多数分解反应
4. 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过程和吸热过程
1. 浓硫酸稀释
2. 氢氧化钠溶解
放热过程
吸热过程
1. 碘升华
2. 硝酸铵溶解
需要加热进行的反应是否就是吸热反应
思考
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碳和氧气的反应。
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
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如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
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何定量地表示一个特定的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呢?
思考: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概念:能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如:C(s) + O2(g) == CO2(g) △H =-393.5kJ·mol-1
2H2(g) + O2(g) == 2H2O(l) △H =-571.6 kJ·mol-1
CaCO3(s) == CaO(s) + CO2(g) △H = + 178.5 kJ/mol
2.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a.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可不写)。
b.标明每个物质的状态(s, l, g)
c. 用△H 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值,吸热为正值。 △H单位:kJ mol-1
d.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
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简单分数。
e.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
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
观察以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你发现了什么?
2H2(g) + O2(g)==2H2O(g) △H=-483.6 kJ/mol
2H2(g) + O2(g)== 2H2O(l) △H=-571.6 kJ/mol
同种物质聚集状态不同,能量不同
2H2(g) + O2(g)== 2H2O(l) △H=-571.6 kJ/mol
H2(g) +1/2O2(g)== H2O(l) △H=-285.8 kJ/mol
△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思考:那聚集状态不同能量有怎样的高低呢
观察与思考
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2SO2 + O2 == 2SO3 △H=-196.6 kJ/mol
B.H2(g) + O2(g) == H2O(g) △H=-241.8 kJ
C.2H2(g) + O2(g) == 2H2O(l) △H=-571.6 kJ/mol
D.C(s) + O2(g) == CO2(g) △H= +393.5 kJ/mol
C
[课堂练习]
a.1看“物质状态”:即(g、l、s、aq)是否正确;
b.2看“正负号”:即“+”、“-”是否与吸热和放热一致;
c.3看“单位”:即ΔH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d.4看“数值对应”:即ΔH的数值与物质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四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
3. 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1) 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如:2H2(g) + O2(g) = 2H2O(1) H1 ;
2H2(g) + O2(g) = 2H2O(g) H2 .
(2) 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如:S(g) + O2(g) = SO2(g) H1 ;
S(s) + O2(g) = SO2(g) H2 .
(3) 两个相联系的不同反应比较
如: C(s) + O2(g) = CO2(g) H1 ;
C(s) + 1/2O2(g) = CO(g) H2 .
H1 < H2
H1 < H2
H1 < H2
化学反应中△H数值如何计算?
思考:
从宏观角度分析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放热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
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实质: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
吸热反应: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 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放热反应: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 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从微观角度分析
△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已知:断开1mol H2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4kJ的能量,而断开1mol Cl2中的Cl-Cl键需要吸收242.7kJ的能量,生成1molHCl中的H-Cl键需要放出431.8kJ的能量。试说明H2 + Cl2 == 2HCl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吸收热量(436.4+242.7) kJ
放出热量:431.8kJ×2
>
[问题解决]
2. 已知拆开1mol H2需要消耗436kJ能量,拆开1mol O2需要消耗496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能够释放463kJ能量。
你能根据以上所给的数据判断反应:
    2H2(g) + O2(g) = 2H2O(g)
是放热反应吗?并通过计算得出 △H =?
H-O-H
△H =-484 kJ·mol-1
[课堂练习]
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课堂总结]
二、热化学方程式
2.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 定义
2. 书写原则
3. 应用 —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1. 定义
1.1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恢复常温下测得放出热量55.625KJ,试写出热化学方式。
CH4(g) + 2O2(g) = CO2(g) + 2H2O(l) △H= - 890 kJ/mol
随堂演练
2.50ml 1mol/L的NaOH 和 50ml 0.5mol/L的H2SO4完全反应,放出热量2.865kJ,请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 NaOH(aq)+ H2SO4(aq) = Na2SO4(aq)+2 H2O(l)
△H1=-114.6kJ/mol
NaOH(aq) + 1/2H2SO4(aq) = 1/2Na2SO4(aq) + H2O(l)
△H1=-57.3kJ/mol
3.C(s)+H2O(g) == CO(g)+H2(g);△H = +131.3kJ/mol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 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并吸收131.3kJ热量
C. 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131.1kJ
C
4.已知1 mol白磷转化成红磷,放出18.39 kJ的热量,又知:P4 (白,s) + 5O2 (g) == 2P2O5 (s) ΔH1,4P (红,s) + 5O2 (g) == 2P2O5 (s) ΔH2。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B
5. 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C. 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不能发生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