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古代中国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代印度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几只大象驼着,站在乌龟背上。古代巴比伦人:大地是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地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究时间 人物 事件或发现 设想或推断公元前6世纪 毕达哥拉斯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事实 大地是球形的设想公元前4世纪 亚里斯多德 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月食时) 推断地球是圆的1519年起三年时间 麦哲伦 率船队环球航行 证实地球是圆的现代 现代测绘摄影技术 地球是一个球体证实地球跟篮球一样是个球体思考与讨论:⑴ 你还能列举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验证方法吗?地平线为弧形。站得高看得远。⑵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什么?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是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地球的大小1、极半径6375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会略鼓的球体。(因为地球绕地轴旋转的缘故。)3、思考与讨论: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平展时长1.5m,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时,需要多少中学生?40000000 m ÷ 1.5 m /个≈ 26666667个四、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处;(分上地幔、下地幔)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分外地核、内地核)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也能反应地球的一些运动特征。构造:底座、 固定架、旋转轴、 球面地轴(假想的)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逆时针转 ,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顺时针转(北逆南顺)思 考:(1)地球仪是否装斜了?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地球仪上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最北端(上)的是北极,南端(下)的是南极。(3)怎样在地球仪上识别方向?辨别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一个人站在北极,他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南方5、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6、经线:(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称子午线。(2)经线的特点:① 经线都在两极相交② 经线的长度相等③ 经线是半圆,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圆④ 经线的指示方向为南北方向⑤ 经线有无数条,除了0°和180°外,其他度数的经线都有两条。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称本初子午线,既0°经线。东西经的划分:东经(E):从0°经线向东的180°西经(W):从0°经线向西的180°东西经180°重合1800 1500 1200 900 600 300 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西经 本初子午线 东经东西经度的判断依据: 在0。经线的东边是东经度,在0。经线的西边是西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西经20°的经线和东经160°的经线。纬线:概念: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的特点:① 纬线不相交② 纬线的长度不相等③ 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④ 纬线是整圆,与赤道平行⑤ 纬线的指示方向是东西方向⑥ 除0 °纬线外,其他度数的纬线都有两条南北纬度的判断依据:在0。纬线的北边是北纬度,在0。纬线的南边是南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依据是:0°纬线,即赤道。北半球:0°——北纬90° 南半球:0°——南纬90°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00—300 300—600 600—900五条特殊纬线归纳纬 线 经 线形状特征 圆 半圆长 度 赤道最长 等长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度数范围 1800 36000°的确定 赤道 本初子午线度数的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向西向东各180°划分半球的界线 赤道 20°W 160 ° 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地图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概念: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公式: 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地距离比例尺类型:1①数字式: 1000 ,1:1000②线段式: 0 100米③文字式:一般图上为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米。(4)比例尺类别(根据大小):大比例尺:≥十万分之一: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精确度高。小比例尺:≤百万分之一: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比较粗略,精确度低。练习看书本中的中国政区图和荣安社区平面图完成下表:中国政区图 荣安社区平面图地图比例尺大或小 小 大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或小 大 小地图表示地理事物详细或粗略 粗略 详细方向经纬网定向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5、图例与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做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叫注记房屋 学校 医院 工厂邮局 乡村路 公路 铁路河流 桥梁 山 池塘组成地壳的岩石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通常可以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和组成岩石物质的特性来识别。岩石的特征与特性1、外观特征:层理(层状结构),如图3-22 D、F节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如图3-22 A、B气孔结构,如图3-22 C岩石中含砂粒、砾石、矿物晶体颗粒或化石颜色、色泽等岩石特性:坚硬的程度(硬度)二、岩石的成因类型1.岩浆岩:(1)形成: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浆喷出地表的叫做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岩浆只进入到地壳没有喷出叫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侵入岩岩浆岩特征喷出的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气孔结构、柱状结构、流纹结构。侵入的岩浆岩往往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块状结构。2.沉积岩:(1)形成: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裸露 风吹、雨打、日晒、侵蚀 岩石的碎屑物 压实、固化 沉积岩岩石 流水、风力搬运 层层堆积(2)沉积岩特征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其他种类岩石的主要特征。分类砂岩:以沙粒为主砾岩:以小砾石为主沉积岩页岩:有清晰的片状结构石灰岩:由化学沉淀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3.变质岩(1)形成: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2)变质岩特征:常有片状的结构(3)变质岩举例石灰岩→大理岩沉积岩 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岩浆岩:花岗岩→片麻岩常见的岩石1.花岗岩(岩浆岩):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2.玄武岩(岩浆岩):以黑色和灰色为主,有气孔构造。3.砂岩(沉积岩): 以白色、灰色、淡红色为主,有层状结构,可见微小砂粒,可能有化石。4.石灰岩( 沉积岩):以白色、灰色为主,没有矿物晶体颗粒,可能有化石,遇稀盐酸有气泡产生。5.大理岩(变质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有矿物晶体颗粒和片状结构,遇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良好的工艺品材料矿产资源——可提炼金属的矿物五、归纳三种岩石形成原因及特征岩石种类 形成原因 特征 举例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 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 石灰岩 砂岩、页岩、 砾岩变质岩 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片状的结构 大理岩、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地壳运动和火山地震地壳变动的证明岩层的弯曲和断裂(岩石的变形)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岩层的弯曲(褶皱) 华山断层2、海陆变迁例1: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例2: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情况(地壳在做升降运动。)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例3: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例4:缩小的地中海例5:扩张的红海和台湾海峡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的主要来源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火山、地震现象小结:上升运动: 高山、高原缓慢运动地壳变动 下沉运动:裂谷、海洋激烈运动:火山、地震火山现象1、火山形成原因坚硬的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在活动着,岩浆可以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缝喷出地面。2、火山组成: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3、喷发物: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等)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表。火山类型(1)活火山:正在喷发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如:日本富士山、台湾的七星山(2)死火山: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如:乞力马扎罗山、山西大同火山群(3)休眠火山:史前曾经喷发,现处平静,仍能复苏,如:长白山天池、东北五大连池4、火山分布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5、火山利弊(1)不利影响:岩浆喷发后形成的熔岩流几乎摧毁所经地区的一切。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火山喷发物影响大气污染,火山灰流和泥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2)有利影响:风化后的火山灰和熔岩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火山附近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和矿产资源。火山景观是自然旅游景观的组成部分。三、地震现象1、地震的成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地震结构的概念A、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km处)B、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震中距:地表某点离震中的距离。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为地震地震的震级: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地震的分布: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我国地震主要在华北渤海沿岸、台湾 、福建、新疆天山、青藏高原、云南、川西等地区。8、地震的危害:造成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除此之外,地震还会带来次生灾害,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导致人员伤亡灾难。四、地震的防范和预报1、地震的前兆和预报民间流传着许多预报地震的方法,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2、地震自救的防范措施A、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跑向人多的地方;避开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B、在教室怎样避震来不及逃离,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在家里怎样避震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躲在桌子底下泥石流一、泥石流的形成1、什么是泥石流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2、泥石流的特点①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②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活动(1)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2) 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观察在图3-47A 处发生的现象。现象:A处有泥土掉下来。(3)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较大的水流,再次观察在A处发生的现象。水流速度越大,冲刷力越强,在A处有较多的泥土掉下堆积。(4) 在图3-47A 处发生的现象和图3-48C 处相似吗?发生相似的现象。(5)在图3-47A 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有:一是地形因素,山区、丘陵等坡度陡峭的地形。二是降水条件,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形成水量很大的流水。4、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1)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2)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3)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大量的流水。5、活动(1)在土质山谷模型(如图3-47)的B 处堆入一些沙子,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前面的活动相比有什么变化。现象:A处泥沙更多。(2)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起到类似“堆沙子”的效果?开矿堆放的矿渣、采石形成的弃土等。(3)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没有植被覆盖相比有什么变化。A处沉积的泥沙明显减少。说明了什么?有何启示?在模型坡面上覆盖植物以后,水流对坡面的冲刷力减小。说明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6、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比较严重的地区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和日本。我国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二、泥石流的危害1、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2、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泥石流发生前常出现一些特有的现象例如: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2、泥石流发生时的逃生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3、读图图中泥石流来袭时的4条逃生路线中正确是A、C的是______。3、泥石流的防御措施①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②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③植树造林;④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⑤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地球表面的板块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1915年)地球上的陆地2亿年前, 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在力的作用下,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赫斯和迪茨的“海底扩张说”(1962年)1、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2、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三、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2、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分别是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3、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练习1、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的原因是 印度洋板块仍在不断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2、为什么地中海在不断的缩小?地中海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相互碰撞不断缩小。3、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什么地方?引起火山地震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是板块的碰撞或张裂。4、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地形和地形图地面高度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一、地形的类型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海拔 高500米以上 高500米以上 较低200米或以上 很低200米以下 高度不等相对高度 大 小 小 小 /特征 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海拔较高,顶面较大、起伏小,平坦。 地面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周围山脉围绕,四周高,中间低。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 :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等高线疏的地方是缓坡,等高线密集的 地方是陡坡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地形与等高线特点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 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部位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三、地形的变化(一)内力作用引起地形变化地壳变动 (板块碰撞与张裂),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起伏(形成高山,深谷,高原)。(二)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变化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如:平原地区由江河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所以起伏较小。沟谷主要是由流水的侵蚀而形成的。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如: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流水也会使石灰岩溶蚀,形成许多溶洞。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生物也会改变地表的结构比较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影响的不同之处?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影响结果 内力作用使地表的起伏加大。(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表处于平坦。(削低高山,填平深谷)影响特点 阶段性的特点 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作用大小 就全球而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 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作用。岩浆通道火山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