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知识梳理
第1 课时
校园生物大搜索
1.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分区域观察研究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2.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3.调查校园生物时的步骤:(1)明确调查任务;(2)制订调查方案;(3)走进校园,开展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
4.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的事项:
(1)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和放大镜。
(2)可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土壤中的和曾经过往的动物也要调查。
(3)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
(4)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等。
(5)要注意自身安全。
(6)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7)校园常见动植物记录表。
校园植物记录表 校园动物记录表
植物名称 生长地点
茶花 校园花坛
桂花树 校园花坛
月季花 校园花坛
广玉兰花 校园花坛
香樟树 校园花坛
…… ……
动物名称 经常活动地点
蚱蜢 校园花坛
蚂蚁 校园花坛墙角
鼠妇 校园花坛
蚯蚓 花园土里
麻雀 校园树上
…… ……
第2课时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
2.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动植物。
3.二歧分类法: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可将自然界植物列成分类检索表。
4.利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行分类。
确定一个标准 ,将我们发现的校园植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 ,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5.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
木质茎:茎秆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
6.植物的分类。
7.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
(1)根据生活环境可以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如浮萍)和陆生植物(如雪松)。
(2)根据有没有花可以把植物分为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3)根据是否落叶可以把植物分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8.开花的植物的身体一般包括根茎、吐、花、果实、种子6个部分。
9.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属于开花的植物的有桃树、油菜花、凤仙花、月季、金鱼藻等。
10.校园中的动植物种类很多,为了观察研究校园生物,我们可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11.校园中,花坛里的生物种类比较多,这是因为花坛中生存着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与栖息的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12.校园中的动植物存在着食物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第3课时
形形色色的植物
1.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校园中有许多不同的植物。同一种植物中的不同个体,不完全相同。同一“家庭”的植物也不完全相同。同一种类的花、果实、种子、茎、叶的结构是一样的,但在颜色、大小和形状等方面都会有差异。
2.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可以通过照片或者标本观察比较花的颜色,花瓣的数量,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
3.植物的后代与亲代的形状,如茎、叶、花、果实等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4.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5.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
6.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7.同一种类的植物存在差异,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殖越来越明显。
8.科学家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会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如植物种子的形状、颜色,果实的形状、颜色,花的位置、颜色,茎的高度等。
9.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改善着人类的生活,比如杂交水稻、杂交水果等。
10.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定律。
第4 课时
多种多样的动物
1.动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如眼睛、鼻子、耳朵、四肢、高矮等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2.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可以通过照片或者标本观察比较毛皮颜色、躯体大小等性状。
3.动物的后代与亲代在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几乎完全遗传,在毛皮颜色、躯体大小等方面存在变异。
4.与植物世界一样,正是有了遗传与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动物。
5.给动物分类。
鸟类 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 麻雀、鸡、鸭、鹅、老鹰、大雁、猫头鹰
哺乳动物 直接生下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动物 兔子、蝙蝠、羊、狗、猪、鲸、海豹
鱼类 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 金鱼、鲤鱼、海马、鲫鱼、鳗、泥鳅、黄鳝、鲨鱼
昆虫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的动物 蚂蚁、蝗虫、蜜蜂、蜻蜓、蝴蝶、苍蝇蚊子、蝉
爬行类 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近地爬的动物 壁虎、蛇、鳄鱼、龟、蜥蜴、甲鱼
两栖类 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长大后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的动物 青蛙、蟾蜍、蝾螈、娃娃鱼(大鲵)
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描述的是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变异现象。
第5课时
相貌各异的我们
1.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相同的特征。人类是地球生物的一员。
2.同种生物中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我们不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3.我们之所以能很快地区分不同的人,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相貌特征。
4.人的眼皮有单眼皮和双眼皮两种表现,称为不同的生物性状。
5.要描述一个人的相貌,我们可以从耳垂紧贴脸颊、舌头向内弯曲、大拇指向外弯曲、眼型、鼻型、嘴唇、眉型、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颚和脸型等方面进行描述。
6.不同相貌特征的多种性状会有大量的不同组合形式,从而造成了我们相貌各异。3种相貌特征可以组合出8种不同相貌的人。人类遗传组合的可能性几乎是无穷尽的,身高、体重、头发、眼睛的颜色等有无数种组合可能。所以我们不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7.人除了相貌特征可以遗传,科学家发现,血型、性格、体型、先辈的遗传品质和特征,诸如智力、情感、寿命等都可以遗传。
第6课时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1.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2.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的变化,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3.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
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4.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是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5. 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海口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6.古生物有地质学专业术语,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生物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象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象,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有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7.演化又称进化,指生物在不同时代具有差异的现象。演化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扩大生存空间的过程,演化是长时间的。
8.灭绝是指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已经不再存在。当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后,该物种就灭绝了。
第7课时
保护生物多样性
1.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话题。
3.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互相联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条件。
4.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5.每种生物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
6.多种多样的生物具有不同的价值。多样的生物对我们人类有不同的价值。有的具有欣赏价值和科学价值,有的具有经济价值,有的具有药用价值。
7.就像人类生活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每-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举例:花繁殖后代需要昆虫帮助传粉;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动物排出的粪便可成为植物的养料;蝗虫需要以水稻等植物为食物。
8.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开发、滥砍滥伐等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9.目前我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正在采取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
(2)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
(3)建立动物精子库。
(4)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5)保护生物多样性宣传海报。
10.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1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