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自然事半功倍)1.了解人们认识地球的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认识地球仪并了解相关简单常识2.掌握地球上特殊的点、线,比较归纳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3.了解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4.学会在经纬网上判断两点间的相对位置。【自主学习】(走进去,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1. P2-3的正文部分。我知道: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逐渐深化的过程。通过下图我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我的结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2.读P3图1.2,地球的大小可以通过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体现,我能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填写相关数据:通过填图和观察我可以推断:地球的赤道半径 (大于或小于)极半径。3.尝试探究,完成P3-4的活动题:我的结论是:地球是球体的实证有: , ,我可以补充的例子有 。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漫长经历,我的感悟是: 。【合作交流】(互学提高,顺利走进学习快车道) 有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登高可以望远。有人认为这也可以证明大地是球面,你认为对不对?你能画出示意图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吗? 。【巩固提升】(投入训练,提速无声)1.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越高看得越远C.从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D.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的照片2.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B.地球表面积为5亿平方千米C.地球上最大的圆周长为4万千米 D.地球的所有半径都是相等的3.“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的是( )A.地球表面积 B.地球的平均半径C.地球赤道的周长 D.地球的极半径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可以证明是一个球体B.地球的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C.地球的半径为6371千米 D.人们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并制作成模型——地球仪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 B.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习地理、研究地球C.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D.我们观察地球仪的旋转可以推断:地球也总是围绕地球内部的地轴在旋转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从早期的“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从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到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升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可以说,这即依靠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还应归功于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1)人类对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造卫星观测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④天如斗笠,发如覆盘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2)举出两个例子说明“地球是个球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我们能悟出哪些道理,得到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畅谈收获】(我体验,我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我学到了: 。2.我的疑惑: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