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24 过零丁洋学习目标12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背诵、默写课文。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积累拓展五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品味语言、意境、表现手法等),培养感悟诗词曲意蕴的能力。3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难点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三品格素养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文学素养。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过零丁洋》当作于1279 年。1278 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第二年,文天祥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逼迫他招降坚持抵抗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写了此诗以明志。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寥( )落liáo文言知识积累重点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言知识积累名句积累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怀学技法预习思考问题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根据其内容,试着答出一个或几个方面均可。2导思1关键词:家国情怀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课文初读感知读法指导五首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在共通的基础上又各有特点,要读出每首诗歌独特的感情基调和意蕴。《过零丁洋》则要读出为国捐躯的慷慨激昂之情。课文整体感知简要概括课文主旨。《过零丁洋》,诗人叙述了自己的身世遭际和国破家亡的苦痛,表明了自己以身殉国的决心。板书设计首联过零丁洋颔联颈联尾联回顾经历追忆过去感叹眼前以死明志明经入仕坚持抗元国破家亡命途多舛形势险恶境况危苦直抒胸臆丹心垂史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课文细读品味1.首联写了文天祥的一生所经历的两件大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前句写诗人因科举考试走入仕途;后句写诗人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课文细读品味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将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连结起来,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课文细读品味3.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上句追忆当年兵败、忧心国事的心情,下句写不幸被俘的处境,运用对偶和双关,巧用地名,将诗人昨日的惶恐、眼前的伶仃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急。课文细读品味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后一句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精神收束全篇,表现了诗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难点] 《过零丁洋》的四联在内容上是怎样联系的 首联先写个人后写国家;颔联先写国家后写个人。由于“干戈寥落”,抗元的义军少,导致了“山河破碎”的悲惨局面,于是作者顿生“身世浮沉雨打萍”之感。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作者巧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抒发自己忧苦的心情。前三联极力渲染悲愤危苦的气氛,尾联则笔锋一转,道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志向。课文全篇探究情感真挚,巧用修辞。本诗情感上先抑郁忧愤后悲壮激昂,始终把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颔联巧用对偶、比喻 , 颈联地名与心境妙合,成为绝唱。归纳总结特色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 过零丁洋.ppt 24.过零丁洋 朗读.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