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练习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一、选择题1.(2021·陕西西安·二模)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在北周末年夺取政权,建立新的朝代。他统治时期的史实有( )①灭掉陈朝,建立大一统王朝②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度量衡制度③创立进土科,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④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021·陕西莲湖·一模)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有效工具。与下方时间轴上①②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文景之治、开皇之治 B.文景之治、“贞观之治”C.“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3.(2021·陕西韩城·三模)“他倡导和鼓励进谏,在专制体制下,实行了一定内容和形式的民主,使贞观年间诤谏成风,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下列各项与文中皇帝有关的是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开创科举取士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4.(2021·陕西韩城·一模)下图人物统治期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④重视人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和杜如晦是当时著名的宰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2021·陕西扶风·二模)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选项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能印证这一政策的史实是( )A.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天竺 D.鉴真东渡日本6.(2021·陕西渭滨·二模)宋朝时期赵汝鐩在《耕织叹》中用“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场景描述农业生产,其中“久晴渴雨车声发”中提到了下列哪一生产工具A. B.C. D.7.(2021·陕西凤翔·二模)唐朝前期社会呈现出一派繁荣、富强的盛唐气象。下列图片中,反映了这一气象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1·陕西·模拟预测)中国是世界陶瓷大国。下列属于唐朝最具代表性且闻名中外的陶器工艺珍品是( )A. B.C. D.9.(2021·陕西韩城·一模)“唐代长安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国际都会,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各国使节频繁来此进行政治活动,向这里传播域外文化,又从这里带回唐朝文化”。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唐代(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对外交往开放包容 D.社会经济高度繁荣10.(2021·陕西·商南县富水镇初级中学二模)下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这件文物展现出唐朝( )①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②各民族之间民族交融密切③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④陶瓷器生产达到很高水平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1.(2021·陕西陇县·二模)下图所示都城曾见证过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盛世——开元盛世。该都城①是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②规模宏伟、严整对称、市坊分置③商品交换以“交子”为货币媒介④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2.(2021·陕西·中考真题)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下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A.张择端 B.王羲之 C.阎立本 D.辛弃疾二、填空题13.(2021·陕西商南·模拟预测)秦统一后,秦始皇为解决运输困难,派人开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明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___________,其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14.(2021·陕西·模拟预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图A工程是战国时期修建的__________,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代表;图B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以__________(地名)为中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15.(2021·陕西·一模)《都江堰示意图》呈现的是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这一座综合水利枢纽,它发挥出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使__________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隋朝示意图》中,涿郡为今天的__________市。16.(2021·陕西韩城·一模)《三国鼎立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中②处是_______。三、简答题17.(2021·陕西韩城·一模)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隋朝有哪些建树 它的灭亡对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18.(2021·陕西·二模)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友好交往与交融的史实有哪些?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19.(2021·陕西凤翔·二模)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改革措施有哪些?在他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这场战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20.(2020·陕西·中考真题)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经济局面?他推行的革新措施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四、识图题21.(2021·陕西渭滨·二模)《秦朝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玄奘西行及回国路线图》中②处是______。五、综合题22.(2021·陕西莲湖·一模)盛唐时期的“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盛唐气象 从唐朝前期统治者实施的政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1)参考答案1.C【详解】依据题干的“在北周末年夺取政权,建立新的朝代。”和图片信息可以判断人物是隋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南北,故①符合题意;隋文帝统治时期,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度量衡制度;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故②④符合题意;隋炀帝创立进土科,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ABD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2.D【详解】根据时间轴结合所学可知618年唐朝建立,“627—649年”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当时社会安定,被称为“贞观之治”;“713—741年”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选D;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AB错误;康乾盛世是康熙、雍正、乾隆年间,C错误。3.A【详解】根据“他倡导和鼓励进谏”可知,材料反映的皇帝是唐太宗,唐太宗时期完善三省六部制,A符合题意;隋炀帝时期开创科举制度,B排除;元朝实行行省制度,C排除;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政策,D排除。故选择A。4.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图片人物是唐太宗,创立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②不符合题意;①③④项都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措施,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5.B【详解】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在位期间,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是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重要表现,故B选项正确;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的是唐玄宗,A选项错误;玄奘西行天竺与鉴真东渡日本属于对外交往,无法印证唐朝的民族政策,C、D选项错误。6.C【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久晴渴雨车”,即这种工具能解决久旱不雨,是灌溉工具。结合课本所学,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解决了农田久旱情绪。C正确;耧车是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A排除;曲辕犁是耕作工具,B排除;秧马是宋代插秧工具,D排除;故选C。7.B【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和雕塑艺术建造时期主要是在唐代;②唐三彩是唐朝的陶瓷业巅峰;④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画家,其《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反映的就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①②④能反映唐朝的气象,故选项B符合题意;《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风俗画,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故③不能反映唐朝的气象,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B示唐三最彩,是唐朝最具代表性且闻名中外的陶器工艺品,故B正确;选项B是唐朝的工艺珍品是唐三彩,符合题意;ACD项都不是唐朝时期的陶器工艺品,故排除ACD项。故选B。9.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开放包容。唐代长安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国际都会,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故C符合题意;开明的民族政策与题干的“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不符,排除A;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不是题干信息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不是题干信息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10.B【详解】依据题干“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可知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①正确;汉人表演胡舞或演奏胡乐,说明汉人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说明各民族之间民族交流交融密切,②正确;唐三彩属于唐朝著名的陶器,反映当时陶瓷器生产达到很高水平,④正确;唐三彩属于唐朝著名的陶器,反映当时的手工业生产而非农业生产,③排除。故B正确,ACD排除。故选B。11.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开元时,开放而繁荣,国都长安是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它规模宏伟、严整对称、市坊分置,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故①②④符合题意;在北宋,商品交换以“交子”为货币媒介,故③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2.C【详解】《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故C符合题意;张择端 是宋代风俗画名家,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辛弃疾是宋代词人,排除ABD。故选C。13.灵渠 大运河【详解】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故①处填灵渠,②处填大运河。【点睛】14.都江堰 洛阳【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A示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都江堰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都江堰消除了水患,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代表。图B示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洛阳为重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场两千多公里。它的开凿,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15.成都平原 北京【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 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儿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邯,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涿郡就是今天的北京。16.成都 东京(开封)【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注意图例,三国疆界是虚线,①地在蜀国境内,不要把表示长江的实线错看成疆界。①地的标识和洛阳、建业的标识都是实心圆,而洛阳和建业分别是魏国和吴国的都城。故①地为蜀国都城成都;以黄河为参照系,图中②地,位于后周境内,是后周的都城东京。17.措施:发展经济,编修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厉行节俭。(答对任意三点)建树: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启示: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要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国家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两点)【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统一后,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经济,编修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厉行节俭。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扩大了官史的选拔范围,隋朝开通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为此,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要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国家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两点)18.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唐朝廷中有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嫁给赤德祖赞(尺带珠丹);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答对任意四点)意义:要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等。(答对任意两点)【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友好交往与交融的史实有: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在唐朝廷中有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嫁给赤德祖赞(尺带珠丹);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等等。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要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等。19.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原因:唐玄宗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权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失去平衡;安禄山势力膨胀。后果:唐朝由盛转衰。【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改革措施有,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安史之乱原因有,唐玄宗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权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失去平衡;安禄山势力膨胀。它所造成的后果是,唐朝由盛转衰。20.政治: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相对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族团结。经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社会风气开放,生产水平提高;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社会才能发展等。【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相对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族团结。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社会风气开放,生产水平提高;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最后一小问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社会才能发展等。21.辽东 长安【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类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22.体现:①经济上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繁华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都会;②民族关系和陸,民族交融有新的发展,唐朝人民的生活因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影响而丰富多彩;③社会风气开放,广泛吸收异域文化;④唐朝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原因: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统治者注重施行仁政,减轻人民负担;②重视发展生产,为盛唐气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启示:①唐朝前期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使得唐朝社会能够吸纳外来文化;②开放的心态以及勇于接纳外来新鲜事物的胸怀,对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详解】体现:要回答唐朝“盛”的表现,主要从经济方面的发展;民族关系的和睦、交融;社会风气 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回答;原因:唐朝的强盛原因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原因即可回答出;启示:从唐朝前期统治者实施的措施给唐朝带来了兴盛,获得的启示就可以从对农民的轻徭薄赋、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开放的良好心态进行回答。 (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